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5816|回復: 100

自行船——這可能嗎?這里高手云集,請給點意見吧!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9-1 09:37:5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可能嗎?這里高手云集,請給點意見吧!先謝謝了!

) K  h' _6 Y( l7 h' _

繼海水發電的技術【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以后,利用海浪波能的專利技術,“直接將海浪能轉化為動力的裝置”也公開了。

本技術“直接將海浪能轉化為動力的裝置”是將海洋中海浪往復運動的動能直接轉化為垂直方向的動能,可以作為“動力源”輸出。是真正的可再生、純綠色的能源造福于人類。

這個“動力源”可以如果作為直線推進的動力應用于海中船舶等漂浮物的推進動力。那么只要海中有海浪,不管【風向】、【海浪波的傳播方向】都與動力方向無關,都就可以轉化為一個定向推力來推動船舶航行。這就形成了不要電、不要油真正的“自行船”。

例如:海邊的旅游船,在浪大的時候可以自行,浪小的時候,輔以腳踏動力,逆風或提高船速時可以開動備用馬達。

原理和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相同,在此就不多敘了。

示意圖如下:

1、 自行船“從船頭方向看”的視圖:

2、 自行船“從船側面看”的視圖: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xtw77wh + 2 這是 我在這個論壇所看到的最好的帖子之一, ...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0-9-1 09:55:58 | 只看該作者
你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即海浪的方向隨機性,當你轉換能量的時候,你不可能轉換能源最初的方向性,這是問題的根本,這也是古人最初選擇帆-舵驅動模式的根本所在,你這個模式可能在一定季節有些效果,但絕不能超過帆-舵模式,
3#
 樓主| 發表于 2010-9-1 10:18:09 | 只看該作者
你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即海浪的方向隨機性,當你轉換能量的時候,你不可能轉換能源最初的方向性,這是問題的根本,這也是古人最初選擇帆-舵驅動模式的根本所在,你這個模式可能在一定季節有些效果,但絕不能超過帆-舵模式,——回復如下:
7 |: v2 t7 a% X/ j, J7 B“海浪的方向隨機性”——您說對了。但是有不對!6 z( r2 U' h) u4 Y+ L
因為排除了風、海流的影響——就是涌浪,他是每個質點的是能和動能的相互轉變的過程,每個質點間只有位移,而沒有“流動——誰給動力呢?”。所以海浪的方向是隨機性——這個隨機性是“風、海流”等因素影響多變。
; J6 N) q- S' p9 N9 p當你轉換能量的時候,你不可能轉換能源最初的方向性,這是問題的根本,——回復如下:
! I1 v6 J4 V: B' ~* a“你不可能轉換能源最初的方向性”——這句話很對,我們把每個質點單獨看,那么就會上下的動能會傳給“葉片”,那么“無數個質點”作用在葉片上也會產生這個力,當葉片表面越大這個合力就越小(有一些相互抵消了)。舉例:當葉片為400*400MM時作用在這個平面上的海水質點的合力還是很大的。
4 H! I+ I2 t  W* ~3 F! M8 u您的“能源最初的方向性”——這點我感覺表達的有誤,是吧!當一個葉片的受力方向確定了以后,那么就直接收一定方向的“分力”——就是本技術的動力。  Q- Y* o2 b1 x" \' J( C
本技術的船也有“舵”——目的就是控制形式的方向——也就是控制葉片就收動力的方向。
) U7 X/ |5 s7 Y  e歡迎大家討論!
5 \2 J$ F2 {2 h5 D' }4 i/ b7 c1 v& ~9 d在此謝謝“中將”的回帖,謝謝了!
4#
發表于 2010-9-1 10:38:42 | 只看該作者
看來這些問題要有模型才能與你講明白,你必須先了解海浪的起源,發生,能量的轉換,轉換同時的反作用點,這些力的最終分解,你僅考慮能量的轉換,是,能量是轉換了,但轉換的能量的推動力與原始海浪的作用力抵消了,船可能沒有動,
) l. Q7 h" U3 ^' U1 h! K$ K你必須先研究帆-舵系統,把這個搞明白,了解風產生浪,浪是風的副產品,將風與浪區分開來處理是從古至今的最佳選擇,當然古人是無意識的,+ g6 ~$ C0 c# D* U! z& w
研究海洋,東西太多了,先把數學模型建立起來,就都知道了,
5#
 樓主| 發表于 2010-9-1 11:06:20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原理:已作模型了——轉動的模型,在以前的帖子里說了。這個模型在空氣里和水池里,模擬海浪運動,就是讓模型上下、左右動(像風車),結果就像一個方向轉動了。如果作為定向,那么在一個漂浮物上固定N排M個葉片,每個葉片就會產生一個定向力——動力源。
: X2 z- C' c" d6 s- p- w# K自行船的工作原理:
  W. p$ e$ a. q沒有風、海流和地形影響的海浪——涌浪,比較簡單,就是水分子的上下交替轉變,沒有水平方向的流動,只有簡單的相互“位移”。
% v6 u! T; \1 ^; S$ Y* X$ g* U所謂的海浪波,就是海浪傳播的方向,是由風源以同心圓的形式線外傳播,但是沒有海水的流動,就好像舞臺的“人浪”表演,人沒“流動”,只是上下的活動,就形成了“浪”的移動——錯覺。* Q9 G' ?& I8 G* J+ h
那么如下圖:上下的海水必定會產生如圖的“動力方向”——這就是自行船的動力源啊!* w; R% x( Y* c, A$ D& i, |
6#
發表于 2010-9-1 11:19:24 | 只看該作者
再啰嗦幾句,所謂的浪涌,即風作用在海面,產生壓力,壓力產生浪,風的不定期與不確定,造成浪涌的不確定,
6 O* B4 f0 _" d1 Z所謂模擬,是把船放在這個循環系統了去,看一下,原來的自然循環被加入了人工干擾因素以后的新的數學模型,人工因素是要吸收原來那個隨機系統的能量,將其改造成定向能量,要看這個循環是否可以成立,
7#
 樓主| 發表于 2010-9-1 11:32: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9-1 11:34 編輯 ( V; _4 ?) g1 }9 W# i; D7 s6 G- p

" s( \" O, b8 }2 ?+ Y( a先謝謝回復,在此發帖就是要向您一樣的高手,提出意見。謝謝繼續討論!; T' h! ]' P$ b1 O% _- P  R; n2 ]1 v
【再啰嗦幾句,所謂的浪涌,即風作用在海面,產生壓力,壓力產生浪,風的不定期與不確定,造成浪涌的不確定】——回復“
0 A$ W7 J- B% u$ L- w3 E1 r您說的是”海浪“,涌浪是排除了風、海流、地形等的影響,較單純的海浪。其實復雜的也沒關系,只要每個葉片“”合力不為零,就會有分力的產生,就會有“動力源”。
* Q4 S. |7 b5 e( u+ C我認為:本技術理論上是可以“逆風——當動力大于風的阻力”行駛。. J# u% r, W, _0 V7 G4 N* b
【所謂模擬,是把船放在這個循環系統了去,看一下,原來的自然循環被加入了人工干擾因素以后的新的數學模型,人工因素是要吸收原來那個隨機系統的能量,將其改造成定向能量,要看這個循環是否可以成立】——回復如下:
  ]; c( R$ I" m6 G) m9 i6 P0 |數學模型不會做,試驗是證明可行的。2 S; u* e6 R8 ?( j3 K$ U# e5 {
“利用海浪發電”的帖子在好幾個網站(包括本站)都被“認可”。所以利用海浪做定向動力是一個“引深的專利技術”,可用于自行船和動力源帶動海上的設備運轉。& e7 J7 n1 {9 e/ w) U- J' y
我是希望大家給否定它,我就不會“累”了。
% b% K1 Y6 t0 m7 J/ `* _6 x, S2 B再一次謝謝您!
8#
發表于 2010-9-1 12:53:33 | 只看該作者
看到兩位在此交流,晚輩偷偷學習了
9#
發表于 2010-9-1 13:22:50 | 只看該作者
高手辯論不看了。 1 _- g# P  ~- J3 p3 a
要做,還是能做的。1.純機械式,離不開單向離合器和差動變速器,2.機電混合式,是一整套發電和儲能機組。
% |, _4 o' W) ~) ?$ z為什么很少見呢?防護與否是難點之一,生銹與附貝是難點之二,等等。' F9 {; A7 w# f
在如今高分子材料和計算機設計虛擬時代,可以一試。
10#
 樓主| 發表于 2010-9-1 14:02:22 | 只看該作者
這是5月份,為海浪推動葉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的試驗,無論上下、左右一晃動就可以轉。放到水里左右晃、上下動都可以轉,那么設想在海浪里是可以吸收能量的。(海中的試驗還沒有做)$ M% N6 ?! W4 w
再發出來,說明一下問題。5 ~4 I  |3 Z4 E' K
既然模型可以轉,那把它放到船的下面進行單向動力推進就可以了。
2 D: v/ }" i4 T/ k' B*******************************************" z& Q& O2 N9 `- m
我手工做了一個模型“葉輪機”,用自行車“輻條”、泡沫板和紙片為材料做的,直徑約40CM。我手持在空氣中左右晃動,模型就可以向一個方向轉起來。
8 g, _( f9 Y+ L# P& w+ ~  y9 n7 n+ d! m
水的密度約是空氣的1/800,所以在水中是毫無懷疑的——這有點像小時候玩的紙風車,向前一跑,就轉。只不過現在是站原地不動,以身體為軸心,手臂為半徑,反復在空氣中往返“畫半圓”,模型就轉了。
; T9 ]+ X5 d2 z6 \# d( N$ x+ Z
, g( P/ C; B& b; [' O4 c哈哈!成功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0 12:17 , Processed in 0.07896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