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781995655 于 2015-1-3 19:01 編輯
在做零部件的設計的時候,首要的考慮因素就是精度,其次是加工難易。有的時候零件太難加工了,也要適當的改變零件的結構。在能保證精度的情況下,選擇最好加工的零件結構。
一個老頭級的工程師,可能是習慣了之前的一些機械結構。有導軌滑塊,他不愛用,繼續用他的燕尾槽;有帶導桿氣缸和滑臺氣缸,他不愛用,繼續用他的銅套導桿加氣缸;有分離動作的結構,他不愛用,繼續用他的聯動機構;單滑塊單導軌結構可以用的,他繼續用他的四滑塊雙導軌。。。。。。
圖示的是一個橫移的無桿氣缸帶動升降氣缸的機構。由于無桿氣缸上滑塊的剛度不夠,需要加固定導向的導軌滑塊,就加了雙導軌四滑塊。那也就算了,誰知他設計的底座結構竟然是這樣子。自稱懂機械的老板就拿去線切割。由于太長,需要慢走絲,整整割了20個小時,收費600大洋包材料。后來就問責問這零件怎么那么貴。線切割的人也很無奈:我這是按時收費的啊。
圖示的下面就是那個銅套導桿加氣缸的結構。最復古的就是氣缸桿頭部和下面推板的連接:氣缸桿頭部有螺紋,在推板上鉆孔后,兩個螺母夾緊推板即可。再加上銅套連接的板薄,可能存在變形和推板上導桿的孔可能存在偏差,導致設備運行后氣缸推不動下面的推板,氣缸動不了。
至于聯動,沒有拍圖片。用的就是長孔加彈簧,導向的是燕尾槽。這個機構就沒有經過試用就報廢了,因為不穩定。
都說是騾子是馬,要拉出來遛一遛,一溜就知道了。不過嘴里說飛機火箭都簡單的人仍然有他的機會:你這零件加工的精度不夠,需要好的鉗工來搞。。。。。。
今天再把那個經典復古的結構傳上來吧。
關于昨天說的那個U型底座的價格問題。補充一下:如果把他設計成分體式的,就一個底板和兩個肩板。材料3KG=50元,在加上加工費:磨削加工和鉆孔100元,總價150元的。結果弄出600大洋來。新傳的圖片就是那個氣缸動不了的結構。燕尾槽的結構沒法拍了,早不知道丟在哪兒去了。
他這個氣缸動不了的機構,只要保證三軸平行,也能動的。只是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但是有沒有必要呢?另當別論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基礎|主題: 799, 訂閱: 89
- · 機加、圖紙、典型問題|主題: 228, 訂閱: 57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