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5515|回復: 81

論壇知識積累雜錄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6-14 09:08:2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論壇有一段時間了,知識積累了不少,記憶力下降,容易忘記??墒怯行r候覺得翻找不方面,在這里給自己建個記事本。
  a) ~+ g3 T' T- C- t+ M' a( C; M2 M; l

; S* r# Z: K' @, V; u, l熱裝
* B$ f# T  f7 E4 E0 l( v* p9 F7 h$ N* p- |( Y6 d- O6 S
昨天同事說是紅裝,也是稱謂的不同吧,概念一致 。我習慣叫熱裝,與之對應的還有冷裝。
6 O/ L! F( ^, N3 ~  m% S5 f" L2 k7 r, h" U1 a% \+ f- D

) S; ^9 z( k' p8 {2 \! R( {/ W. \8 q" l" o' T7 X

) c: X. i! c. n% L過盈熱裝配溫度的確定t=【(最大過盈量+避免裝配擦傷所需的最小間隙)/線膨脹系數/配合直徑】+環境溫度
" w: t; ~9 S! L- o$ G0 r 其實我覺得這個公式還是有缺陷的,要考慮零件的制造誤差和人為的測量誤差,我覺得在公式前面加上個系數比較好,我個人的經驗認為在理論上的溫度2倍會比較合適 $ Q, u, C4 a/ {4 H% O7 v

3 p) m. e4 g2 O+ ]/ y首先根據兩個零件配合的實際尺寸的過盈量值,確定被加熱件加熱后的實際尺寸;
/ N4 h0 K" I# O然后根據加熱件的線性膨脹系數等參數,計算出實際需要的加熱溫度;; |' ~, y  C8 b
建議實際加熱溫度略高出計算值。
( z  t" I! w7 |' w2 g" T% G  ]
# w" r9 w; }- Z4 ~最大過盈量:軸的上偏差-孔的下偏差- ^- ^% D2 l' S+ w5 D
避免裝配擦傷所需的最小間隙:通常取公稱直徑配合H7/g6的最小間隙6 {+ U8 t# Z, X+ A
線膨脹系數:零件材料的線膨脹系數,查有關手冊可得% y& h/ W* I7 b7 n
配合直徑:——/ u4 H) D$ N+ Z( D+ t" F8 Z+ F
環境溫度:裝配環境的溫度% H( k* ^, T. r/ H# J
t——加熱溫度
7 m! f% L' U3 z+ a4 `7 @注:考慮到零件搬動時的降溫,加熱溫度稍高點;若加熱溫度太高,可考慮將被包容件冷卻。
$ g8 G/ F/ X$ T9 D& p: X5 A- f) Q! g6 T) {
溫度應該在200℃左右,太高了熱處理過的材料會退火,把零件放進機油然后加熱,差不多機油燒開溫度就差不多。還應該考慮工件的回火溫度,最大加熱溫度不能超過回火溫度,
$ F/ Z& o5 g' R; z" B
/ l1 B! `' D( w另外裝配應注意6 c& T# k( o$ r9 [4 J1 ~: g
若物件相當大的話, u( ~: O  d) k! E5 S0 B0 h
除了溫度要略高& \+ @( ^9 |/ t
另外物件搬動時的溫降也須考慮
0 R$ n3 U" o. F. {* \可以的話
& [+ I  l3 Z1 j裝配時宜在壓床進行9 U' L1 Q4 s4 M% e& C( q8 ~* N
萬一加熱溫度不足時
& l/ x6 |7 t( T1 g! A可藉壓床進行裝配  X* Y, j# Z% }- ^% v! S2 M3 L$ f
避免裝到一半卡住的窘境
: b4 Y* `* e4 I1 e* c5 G9 s
$ z2 K" `2 I1 o' j如果溫度過高,很容易產生軸與軸套之間的氧化皮,影響到質量問題。特別要注意,說是經驗,但也要有個界限。+ h' T* M2 h5 }5 x' R
SKF公司的客戶培訓中提到,裝配部位的溫度+70℃為宜。軸承一般加熱到80度左右就夠了
, Z, J. ?: `" C1 R! A3 D* O' z高了對軸承就有影響了,跟退火一樣
- g2 n3 V$ w$ F* a$ S4 ?+ N' i型傳動的聯軸器是怎樣裝配的嗎?很多聯軸器和軸配合間是沒有鍵的 它的過盈量是很大的 在安裝的時候會加熱到400度以上 一般用樣棒來檢測孔的大小  5 y/ D# Y  h5 h9 {8 s$ w3 F

: ]) R# e/ e$ i6 M% m* ?" ]JB/T 5000-2007中有詳細的理論計算公式  再結合生產實際情況  應當可以靈活應用的
' D( K  u8 h2 K
; J5 h$ ~7 I, m- \9 C: m
4 M7 O3 `' y: p) j
2 J' _: ], v# W4 q4 p" U7 ?/ ~; Q- {5 I! S) Q
: ]0 y3 c" i! }7 e7 ]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zerowing + 1 問題描述清楚,顯得很專業!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6-14 09:18:51 | 只看該作者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3#
 樓主| 發表于 2013-6-14 09:34:48 | 只看該作者
冷熱得當的話材質不會有變化。
7 G' C6 [5 _8 i: s# m: D5 Y" h通常情況下熱裝時,標準軸承的加熱溫度不能超過120℃,精密軸承加熱溫度不能超過65℃。
( L* E5 P, ]9 i& x8 `, o; r通常情況下冷裝時,標準軸承的冷凍溫度不能低于-55℃,精密軸承冷卻溫度不能低于-30℃。) o4 H0 s' N2 X) C
; |: |  g7 `* r; q. y/ d

0 P7 v2 ~+ i) R另有一點,如果冷裝軸承的話,要注意冷卻后可能產生冷凝水問題。, J) D3 O( x2 Z/ J' H! k9 \
還有就是配合,軸承箱體公差一定要注意。如橢圓度,如果圓度有問題可能會擠壓軸承,使軸承產生變形。
$ q- l9 S3 |7 X4 S
# Y5 q- m' u# S' @
* x! m/ ?" y3 `& p5 V3 v+ [- z一般情況下,軸承難裝的部位是內圈孔,如果軸對軸承孔的過盈量偏大,一是可以將軸承加熱至120度或低一些,二是將軸浸液態氮。如果過盈量大到使用其中之一方法都不能達到要求時,就采取冷、熱并用。
! c, k# k9 d2 B, D6 A2 j2 u" Q
& }6 C  S! n! q9 V2 t對于黑色金屬的線膨脹系數α可以取12x10-6/℃。
8 y) ^& ]: h) r+ ]. o  ?" C( T1 m/ |' `- m2 |2 G
軸的熱膨脹量計算:αx△TxL(其中α為線膨脹系數,△T為軸承內外圈的溫差,L為軸承幾何中心線之間的距離)
! G( c" k! ], q: R6 R/ b1 t2 d2 [6 R* e6 R
軸的熱膨脹量經驗計算:每1000mm長-每溫升1℃-熱膨脹量為0.01mm
; ?* M. r$ j* J2 o( }: ]
( x7 g2 }* J$ F: d7 S應該是滾動軸承吧。
! T- s- d6 @) K2 B6 @: q# M( M" W; e9 h' m4 R+ s7 P
需要根據軸承尺寸大小,過盈量,通過設計手冊的線性膨脹系數查出安裝溫度。
$ q/ [7 Q# P" V$ N6 K
0 q7 f$ h: S4 Z
6 B6 r9 o6 @/ k! D在此要注意的是,加熱不能用明火(溫度過高且受熱不均勻),不建議用加熱板直接加熱(受熱不均勻);如果用油加熱時,注意軸承不能直接置于油的底部,以免底部沉淀物污染軸承,且受熱不均勻,油必須漫過軸承;建議購感應加熱器。
) J* Z1 I8 A! a# ?; c: P% c
5 \5 Y: U+ p$ w# J" o0 @需注意的是,軸承加熱最高溫度不超過120度(以免軸承鋼材退火),實際操作時,可以加熱至比查手冊得出的溫度高10度左右,以免安裝時軸承過程中,軸承溫度下降導致無法安裝到位。
5 w2 k1 v' N+ `# {, a/ {/ W3 J
9 j) j8 s2 c! ], E, Z在安裝到位后,還需要保持一定的安裝力,待軸承冷卻至室溫后再釋放,以免軸承冷卻時因收縮導致軸承與軸肩產生縫隙。
6 T) _4 N0 T; u/ P) O
+ N( x) n- b. M5 W一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不妥之處或者不夠詳細之處,大俠們繼續補充。+ l. i- r! r8 k0 O) P2 D
# O7 J) Z7 e8 p2 k) o- k

0 d" w! f3 w6 @) w( A6 D8 L! T今天剛用熱裝法裝了幾個6222的軸承,具體方法是先把60#機械油用電熱爐加溫到100-110度之間,斷電,將軸承放入油中等待溫度升上來,溫度計是采用紅外線測溫的。待軸承內圈溫度升到90-100度之間,立即將軸承裝入軸上。但是這里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軸承里面的潤滑脂大量的流出。聽工程師說到時候采用普通的機油供給,我個人認為這樣不合理,但是也不好說什么的。
( F6 n; O1 N- i% {8 b
( Q6 _" y2 Y! Y/ K: g4 c" _潤滑脂的融化程度,一般在80度左右
2 i1 l/ ?6 ?' k* |& q+ r7 b0 P
' B' t8 o5 u8 Y) b1 N一般軸承里帶的是防銹油不是潤滑油,在加熱時盡量使用與正常使用是同一牌號的潤滑油
( P. S& V, L0 g  w6 K2 S也有帶密封的軸承會有潤滑脂在密封里也是需要換成與實際使用相同的潤滑油
4 @0 X" l, J/ ]8 y; W! q2 e. r- U3 ^9 c( F" I
我試過FAG的軸承 B7020C T.P4S.UL的 溫度在55°C時 膨脹為單邊0.03mm.
# `3 |  d/ \$ E  b# T  B

點評

謝謝提醒。上面這些都是論壇直接摘取,所以沒有推敲。1.加熱確實用不宜明火更恰當2.SRB還是SKF的加熱溫度記得MS高出10度,也不知道記得是不是準確.3.6222這個型號確實不完整,不知道確切對應是哪個軸承,  發表于 2013-6-14 11:01
與LZ商榷幾點細節。1. “加熱不能用明火”,是“不宜用明火”;2. “軸承加熱最高溫度不超過120度”,SRB可以更高,這取決于軸承回火溫度;3. 6222軸承型號是否完整?6222一般是不會預填潤滑脂的。  發表于 2013-6-14 10:35
4#
 樓主| 發表于 2013-6-14 09:54:46 | 只看該作者
前段時間在由于工作需要在各處尋找關于齒輪裝配時,加熱溫度的確定方法。找了很多地方都沒發現有明確的計算方法。后來通過查找了很多本相關的書籍,總算找到了一個比較確定的計算方式,現在和大家分享下。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同時,如果計算方式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指出來。謝謝!  L$ T7 ~& M- h" {0 |& L

9 B* U0 |7 L' i. b$ p   T=A+B/αD  +t
  F) O# w/ u% h$ }, b& a2 }# p) `! Z0 Y8 \6 F8 U
式中T ——加熱溫度                                °C
, P' k% m# |' _( u$ n       A ——過盈量                                     mm; [8 b- Y# j! `& N
       B ——選取的裝配間隙                       mm
4 t& V3 d; M) o  X       α ——材料的線性脹系數# x7 h2 y% P; j6 e/ L9 ^' t
       D ——裝配基礎直徑                          mm$ H8 {* u. Z" I2 R: R
        t ——裝配時的環境溫度                    °C. J+ L3 s! @6 w; i7 N

  o8 q1 N' N$ i/ W還有個就是關于保溫時間的確定問題,不知道下面的計算方式是否正確:
% F0 x- q* E' ]! G6 ~; X; m9 W1 k; j) ~" M$ w) z
      T=ad/ z+ u! h5 Z8 A5 x. P& H/ ]8 y

  }4 x+ n, K4 ^/ W, j2 G7 iT——保溫時間                 min
, [8 t, \7 B# ~9 o  Na——保溫系數               通常去1.2~1.5
' v& W5 @! g0 z4 i0 Qd——工件的有效壁厚      mm
1 p& W# c. _- c7 w
5#
發表于 2013-6-14 10:20:14 | 只看該作者
很有用的6 l* ?& H* Y+ v$ w
6#
 樓主| 發表于 2013-6-14 11:05:16 | 只看該作者
這里感謝Pascal 指出帖子中存在的不妥之處。

點評

hitzek77大俠,你太客氣了。要說感謝,首先感謝你高質量的帖子。另外,你這種總結的方法很好。  發表于 2013-6-14 16:19
7#
發表于 2013-6-14 13:38:33 | 只看該作者
積累的很全,面啊
8#
發表于 2013-6-14 13:44:37 | 只看該作者
本著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心態。

點評

支持  發表于 2013-6-14 14:43
9#
發表于 2013-6-14 14:49:0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是有心人,不錯。
10#
 樓主| 發表于 2013-6-14 15:56:17 | 只看該作者
希望大家也一起收集,并且說說自己每天的收獲

點評

嗯,像你學習。  發表于 2013-7-21 12:51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6:04 , Processed in 0.0745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