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6】汽車驅動# y% E, |$ _' X) U
3 \9 ^8 E% x& A" I前驅和后驅有什么區別?哪種比較好? 前驅車和后驅車最大區別就是驅動方式不同: 前驅車造價便宜,省油,經濟實用;但容易產生轉向不足,使駕駛員總要彎內推頭,說白了,前驅車重量分配基本上都在前面.過彎時候明顯頭重腳輕,不適合做激烈的操控動作,但日常行駛是沒問題的. 后驅車的造價稍貴一點,但操控靈活,扭力大,但有著轉向過度的特性.嚴重的時候甚至要反輪修正整車姿態,否則就會失控.后驅車由于驅動方式和造價綜合考慮,一般只用在SUV,跑車,中高級轎車上.其前后重量分配較前驅車要合理的多. 前驅是拽著整車走,后驅是推著整車走。 從汽車行駛穩定性來講,前驅好一些。但是,前驅使汽車傳動系統集中在駕駛室附近,其動力傳遞所產生的噪聲,加上懸架系統運動頻率綜合的作用,對駕駛員造成工作環境污染和身體傷害,因此駕駛室的內飾成本較高。由于前驅使汽車傳動系統集中,省去了傳動軸、后驅動裝置從而使整車成本下降。 從動力性能講,的確可以獲得較大的驅動力。因為,主減速器的作用主要是降速增扭,后動驅的汽車一般可以將主減速器布置得與變速箱、發動機較遠些,因此主減速器中的從動齒輪分布圓可以設計得大一些,獲得較大的傳動比。但是增加了傳動軸和驅動橋,使整車重量增大,成本增高。 一般來講,快速、輕便、使乘客舒適的轎車采用前驅。客車及貨車為了多拉乘客和貨物需要大的驅動力,犧牲車速而采用后驅。 四驅汽車會分為三種四驅方式:適時四驅 全時四驅 分時四驅 分時四驅 分時四驅(PART-TIME 4WD)—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 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 優點是結構簡單,穩定性高,堅固耐用; 缺點是必須車主手動操作,有些甚至結構復雜,不止是一個步驟,同時還需要停車操作,這樣不僅操作起來比較麻煩,而且遇到惡劣路況不能迅速反應,往往錯過了脫困的最佳時機;二是因為分時四驅沒有中央差速器,所以不能在硬地面(鋪裝路面)上使用四驅系統,特別是在彎道上不能順利轉彎。 一般情況下,車輛并不是長時間處于四驅狀態,正常行使狀況下,采用的是兩輪驅動,當需要通過惡劣路面時,駕駛員可以通過分動桿把兩輪驅動切換成四輪驅動,讓四個車輪都提供驅動力,從而提高車輛的通過性能。 操作方式:車內會特別設計分動裝置,有些是分動箱的擋桿,有些是電子的按鈕或旋鈕。 代表車型:JEEP牧馬人、長城哈弗等。 適時四驅適時四驅(Real-Time)——單純從字面來理解,就是指只有在適當的時候才會的四輪驅動,而在其它情況下仍然是兩輪驅動的驅動系統。這個名稱是有別于需要手動切換兩驅和四驅的分時四驅,以及所有工況下都是四輪驅動的全時四驅而來的。相比全時四驅,適時四驅的結構要簡單得多,這不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車重量。由于適時四驅的特殊結構,它更適合于前橫置發動機前驅平臺的車型配備,這使得許多基于這種平臺打造的SUV或者四驅轎車有了裝配四驅系統的可能。 前驅平臺相對于后驅平臺本身就有著諸多優勢,如更有利于拓展車內空間、傳動效率更高、傳動系統的噪音更小等等。這些優點對于小型SUV,特別是是發動機排量較小的SUV來說顯得尤其重要。 當然,適時四驅的缺點仍然是存在的,目前絕大多數適時四驅在前后軸傳遞動力時,會受制于結構本身的缺陷,無法將超過50%以上的動力傳遞給后軸,這使它在主動安全控制方面,沒有全時四驅的調整范圍那么大;同時相比分時四驅,它在應對惡劣路面時,四驅的物理結構極限偏低。 操作方式:大多數都在車內設計了單獨的按鈕,印有“LOCK”字樣,而也有些為自動感應式的聯通四驅狀態,車內無按鈕。 代表車型:奇駿、RAV4、CRV、科雷傲等 全時四驅 全時全輪驅動——簡稱AWD(All WheelDrive的簡寫)。具體的含義是:汽車在行駛的任何時間,所有輪子均獨立運動。全時全輪驅動車輛會比兩驅車型(2WD)擁有更優異與安全駕駛基礎,尤其是碰到極限路況或是激烈駕駛時。 理論上,AWD會比2WD擁有更好的牽引力,車子的行駛是依據它持續平穩的牽引力,而牽引力的穩定性主要由車子的驅動方法來決定,將發動機動力輸出經傳動系統分配到四個輪胎與分配到兩個輪胎上做比較,其結果是AWD的可控性、通過性以及穩定性均會得到提升,即無論車輛行駛在何種天氣以及何種路面(濕地、崎嶇山路、彎路上)時,駕駛員都能夠更好的控制每一個行跡動作,從而保證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而在駕駛時,全時全驅的轉向風格也很有特點,最明顯的就是它會比兩驅車型轉向更加中性,通常它可以更好的避免前驅車的轉向不同和后驅車的轉向過度,這也是駕駛安全性以及穩定性的特點之一。 操作方式:直接駕駛。 代表車型:奧迪Q7、寶馬X5、奔馳GL、謳歌MDX等
7 `" e" I( O' _3 Y! q6 e# \/ q* ~: M6 y4 s
手動與自動 手動變速器(MT) 手動變速器,也稱手動擋,即用手撥動變速桿才能改變變速器內的齒輪嚙合位置,改變傳動比,從而達到變速的目的。 自動變速器(AT) 自動變速器,利用行星齒輪機構進行變速,它能根據油門踏板程度和車速變化,自動地進行變速。而駕駛者只需操縱加速踏板控制車速即可。一般來講,汽車上常用的自動變速器有以下幾種類型:液力自動變速器、液壓傳動自動變速器、電力傳動自動變速器、有級式機械自動變速器和無級式機械自動變速器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液力自動變速器。 無級變速器(CVT) 無級變速器是由兩組變速輪盤和一條傳動帶組成的。因此,其比傳統自動變速器結構簡單,體積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變傳動比,從而實現全程無級變速,使汽車的車速變化平穩,沒有傳統變速器換擋時那種“頓”的感覺。 手自一體變速器 手自一體變速器由德**時捷車廠在911車型上首先推出,稱為Tiptronic,它可使高性能跑車不必受限于傳統的自動擋束縛,讓駕駛者也能享受手動換擋的樂趣。此型車在其擋位上設有“+”、“-”選擇擋位。在D擋時,可自由變換降擋(-)或加擋(+),如同手動擋一樣。駕駛者可以在入彎前像手動擋般的強迫降擋減速,出彎時可以低中擋加油出彎。現在的自動擋車的方向盤上又增加了“+”、“-”換擋按鈕,駕駛者就能手不離開方向盤加減擋。
+ c0 M; o" }4 R/ g, I4 I, V; m# ^ 手動與自動主要有三方面的區別: 一是操控方式不同。手動檔需要駕駛者配合離合器進行換檔操作,自動檔則由變速箱根據設定的傳動比來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預。 二是駕駛感覺不同。手動檔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充分喚起駕駛者的駕駛欲望和某種成就感。自動檔則沒有什么駕駛樂趣,講究實用、省力。 三是油耗不同。相同品牌、排量的汽車,手動檔車比自動檔車省油10%左右。 AT也就是常說的自動檔,MT就是手動檔。在游戲默認為自動檔,可以通過選項中的進行調整。那么他們有什么區別呢?簡單的說,AT車換檔全由車輛自己控制,MT需要人工干預。所以自動檔的車開起來比較方便。自動檔的汽車有很誘人的優點,首先是不用操所離合器。手動檔的汽車要開好,關鍵是油離的配合,弄不好還會造成車輛損壞,而自動檔的車,只要放到D檔,駕駛者就只需要考慮油門和剎車了。再有的好處就是上坡起步不會失誤,坡起一直是新手的難關,油離剎要全面的配合,常常讓人手忙腳亂,而自動檔的車在松開剎車準備起步時,車輛也不會后溜。 當然,自動檔也有缺點。首當其從的就是動力傳輸效率不高,手動變速箱的機械效率大約在95%,而自動變速箱只有可憐的88%左右。另一個缺點就是制動功能,除了剎車有制動效果之外,引擎本身也有制動效果:松開油門時,引擎的制動效果就開始發揮作用,如果從高檔降入低檔,制動效果更明顯。
. L* ?2 ?8 `* R- \ ~( J$ v4 n8 b; d8 Q& J
才發現先用OFFICE排版是一件多么快捷的事啊~\(≧▽≦)/~
+ N# N. ?8 b) l( V* c$ J6 f1 e4 K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