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在一家臺資,但是還算是比較好的臺資,我發現外資比起民營還有國企更重視技術保護和流程上的控制,由于我們大陸人去外資相對于外資管理層而言僅僅是個外國人而已,所以人家不可能把重要的技術和管理交給你,所以絕大部分人僅僅是外資在華公司體系里一個螺絲釘而已。
! f* f3 T1 g2 C! ^$ o; b* K! I X* ?' L3 i6 d9 q) U5 z
既然是螺絲釘就要遵守公司繁雜的制度和要求,但是這些要求也看是哪個國家的公司,這要和民族性來看,臺資扣,日資嚴謹而謹慎但比臺資稍微好一些,但是對大陸人一樣沒有什么人情味,歐美公司很多管理人性化,這可能出自于資本主義精神本身對人的自由性,還包括老外在信仰上的對弱勢群體的憐憫。
& C& e" d! D5 i2 B; z- @
4 M' e2 p+ d& M% b8 S% c+ \# E4 d3 I國企要分央企還是一般國企,就像一本大學里的985,211還有普通1本一樣。如果是央企,有編制的里面待遇非常好,但是那種一般的國企就不好了,有的還不如民營。但是總體來說,國企里還是靠關系,這是為什么。因為國營企業里面殘存很多我們父輩那些靠關系,講關系辦理事情的人群。他們那代人思想陳舊又很紅,很多連現代化的產線都沒有見過,設備基本外購,對于非編制人員態度很差。所以國企里就是TC的一個奇葩產物,很多國企沒有效益,技術老化,吃資源飯,其實來說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累贅。) o# x% x9 X. b, L, _* K+ N) F5 M; z
: q+ A. Q8 }: _2 K, I9 ^
中國的國企早晚有一天是要消失,它使得太多的人想不勞而獲。
" V* ~( }, U E
" K) t: Y g: m' D, H. F民營來說,很可憐,基本上中國的民營很多發展靠運氣不是靠技術和家族精神的傳承,當然土地產權70年也使得很多人不敢大力做制造,總之民營企業根本就沒有什么發展曙光,大陸的發展氛圍不適合它生存,有的話它們也很多生活艱難,上市還在美國去上,民營給我的感覺好沒有外資穩定。
6 P2 B* ~; L7 N! g, x+ U+ Y% j5 z+ A2 M5 J
如果中國還是老強調什么走意識形態之路,想以意識形態來主導經濟發展就不會有好結果,企業也就很難生存下去
9 b/ S! ^) D1 u; k我感覺 作為一個年輕人,還應該多多去外資歐美企業學習,摒棄中國古老的人際關系的醬缸文化,學習到新技術,提升整體技術人員水平那才是自己該做的,至于大環境,我只能說天佑中華!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