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領導正式任命了,同時第一份工作命令也發出了,要求所有部門正副職領導寫對本職工作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對新領導班子的期望。我不想寫冠冕堂皇的大話,就寫一下我的心里話。+ ?5 F% f+ O# ], Q$ }, S
0 J/ N3 \+ e( M5 R7 ^0 @- q) n
從參加工作,就一直在機動部門從事設備維修工作,至今已23年了,從未離開過,我所看到的設備部門和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就是年復一年推拉扯皮,共同推卸責任,到大家都沒有責任。機動部門從前蘇聯體制時的一個龐大的、門類齊全,人員眾多的要害部門,萎縮成一個可以隨時消失的雞肋部門。我個人認為,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引進的計件工資制度,害了中國工業。" N; V @ ?* x
3 N) X3 O% }% M) H
這種制度確實提高了生產率,但他對安全生產、設備、產品質量、勞動技能的傷害也是最大的。就以本公司為例,生產車間以完成任務為最終目標,設備操作工人,加工工件數量的最大化,就是收入的最大化。為了利益最大化,那么安全生產、設備保養,產品質量,勞動技能的提升,一切都可以成為浮云。原因就是為了生計,沒有時間。車間生產和設備管理天天玩著貓捉老鼠的游戲。設備維修部門天天充當著消防隊員的角色,疲于奔命,如此惡性循環,最終是沒有出路的。& B% ~! Y! P& `& D
& o7 V3 s+ i/ a, w- x7 ]: l5 s& r
設備管理是保證企業進行生產和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現代化生產的基礎。生產和設備保養并不矛盾,現代生產與設備管理是全員參與管理( “TPM”全員參加的生產維修),它不是某一部門的事,從最高管理者至第一線從業人員全體參加。改變當前的事后維修為預防維修,以設備全體生命周期為對象,追求零故障,防止事故發生,協助生產車間發揮設備效率最大化,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4 E1 E# R' d( l& h3 Y
6 P5 I7 c7 x7 h" f2 x, R設備就好比是一個人,在工作時也要自己注意保養身體,我們不能因為要掙錢,而去透支生命,等到生病,才去醫院,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合算的。
7 l# f; `% ?' k5 U4 k. y* z
3 ~1 z2 ?5 H, m& W6 L4 u/ L我們不缺制度,缺的是怎么能調動工人積極性,使操作者真心去愛護設備、保養設備、使用設備。使設備維修人員自覺提高工作技能,主動協助設備操作者去發揮設備的最大效率。
g. X* Q" } T
# r J% z! \2 x設備管理部門有一個很尷尬事情一直在困擾著我們,所有的領導都說機電維修人員閑的時間越多,我越高興,說明設備管理的好。但要機電維修人員真的閑的很,又有幾個領導心里高興。在現有管理模式下,設備故障的不確定性,使得設備維修人員有時確實很閑,但忙起來又深感人員不夠。維修人員的流失,后備人員的缺失,是整個集團公司面臨的現實問題。1 d6 C, Y: r3 S w" f2 d
. t; R1 S" r. `3 K |我認為困難和機遇是并存的,把設備管理維修當做一個產業去發展,前途是光明的。紅輪公司正處在設備更新的前期,我們有大量的舊設備可以去培養設備維修人員(如,購買一臺導軌磨床,一些檢測設備),從設備大修做起培養新人。同時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對舊設備進行改造,來滿足生產。在滿足本公司設備維修管理的情況下,進行設備維修管理外包。據我了解,集團公司沒有設備維修人員,其它2個產業公司的維修人員也是青黃不接,大量的數控設備無人維修,如果全靠生產廠家來解決,時間、金錢是他們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承受的。2 Q9 Z3 a( M$ }1 m: R
. J* w- ~+ ~+ J( D# p6 B設備外包是機床行業的朝陽產業,也是發展方向,如果我們不抓住現在這個機遇,發展自己,那么有可能我們有一天就會淪落到被別人外包,處處受制于人,生產效率也就無從談起。我熱愛我的工作,把設備部門建成設備醫院為生產保駕護航是我的夢想,如果你說這個想法是好的,企業現在比較困難,等我們有錢了就要向這方面發展,那你就全當我做了一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