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和“火電”競爭的優勢:本技術是否有競爭力和生命力歸根結底就是和“火電”的競爭,就是兩者之間經濟性的競爭,就是可持續性的競爭,下面進行分析: 1、
8 e3 \8 @7 c7 U# N2 u: u$ e" c本技術投資建站成本估算:下面對 “批量”生產發電單元的單價進行估算,估計約每臺7.2萬元。 1.1
( i4 k( C# ^4 P& @8 O此設計由于是固定海底的安裝模式,所以不用考慮自身產生“浮力”,那中心的葉輪機機體就不要求密封性和強度,所以就只做一個外形呈流線型的“導流罩”即可,那么就可以選用玻璃鋼的材質,即經濟又美觀。 中間導流罩的外形是直徑約0.8米、上下合計高約2.5米的“卵形體”,內設置發電機。材料費估價約0.3萬。 1.2& I& g- i, C9 ^$ O
立柱長約7米,直徑平均300MM,下大上小,上半部為鋼制防腐立柱,下一段為水泥基礎立柱,頂部設有指示燈和支撐估算:合計材料費0.6萬元。 1.3
: O# V; }: N7 k" x1 G$ Q2 R外徑4米,導葉長1.5米的葉輪機總成材料費:碳鋼構件合計約0.4萬元, 玻璃鋼導葉6-12片約0.5萬元,合計材料費約0.9萬元。 1.4" K# Z' z* r$ j, O
通往岸上中央控制室的6KW容量直流線和信號線復合海纜60M,暫定:0.6萬元。 1.5
7 Y4 c: j$ g; R單臺發電單元的加工制作、組裝、消耗品、水電等費用和管理費、稅費、合理利潤等綜合費用按材料費1:1的比例計算合計: (0.3+0.6+0.9+0.6)*2=4.8萬元。 1.6 & T+ s3 d; ~: t6 b' J
外購發電機總成:約2.0萬元。 1.7/ D2 p- `, f; ], c
陸上輸變電線路和附屬設備等均攤每臺1萬元 1.8
. Q6 c/ L$ Z) ?3 E8 N總計:4.8+2.0+1.0=7.8萬元。 2、 按100臺計算投資:維修、管理等運轉費用加20%,需投資合計: 7.8*100*(1+0.2)=約950萬元。 3、 產出估算: 3.1
( j$ e% I1 K3 X# A$ K& J, J按100臺,額定平均發電功率3KW,10年報廢不計殘值。300KW發電規模計算10年發電量: 300KW*24小時/天 *350天/年*10年=約2500萬度 3.2& p9 P" K1 A. G/ k/ u
每度電成本約為:860萬元/2500萬度=0.38元/度 提請注意:這里的成本價到用戶消費電價加價不高,因為大部分是原地消費,如生活用電、漁業、制冷和海水淡化等為主。 4、 結論:我認為綜合經濟和社會效益高于“火電”。理由如下: 因為海浪發電沒有長距離輸電的線損和昂貴的各級管理費用,所以兩者“售給用戶的價格”計算是絕對不同的,海浪發電的要低得多。雖然每度海浪發電成本高于“火電”。但是,如果加上煤炭的價格日益提高費用;購買“碳排量”的費用;環保的間接成本費用;以及附加管理費綜合計算結果應遠低于“火電”。 所以我認為本發電技術用戶的購買電價是低于火電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大家各自計算一下結果如何? (完) 在此特提出向國內外的海浪發電技術項目進行“PK”,設此擂臺進行海浪發電技術的“比武”,本人在線答辯“拭目以待”。 宋文復 201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