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7442|回復: 63

原來西方在2000多年前就努力擺脫“經驗論”的束縛開啟了新的時代~~~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9-3-1 14:22:0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算接觸過不少領域,包括在大家覺得貓膩叢生的體制內我個人也沒覺得有什么制約感,還是深入機加工后讓我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不適和違和,當然我因為貿易關系打交道的都是中小微企業,高水平大企業也看不上小買賣,所以接觸的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中都不是很多,和有些人交流起來出奇的困難,我一直無法理解這些人,當然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遇到這么有趣的問題總想盡可能思考一下,人總歸是最有趣的存在,像我這種吃飽了沒事干的人最樂于東看看西瞧瞧,我之前也寫過一些讓我抓狂過的例子,比如聽風就是雨,對于很明顯有問題的信息也全部接受根本沒有去求證一下還用這種錯誤信息做論據,或者有些人思維是很散的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是成體系的,遇到問題也是沒有解決的思路,經常問東答西又或者明明解決問題的這個辦法會引發另一個問題從來也不系統去考慮,確實以前寫的帖子提到過這類故事但是總覺得缺少支撐看上去好像只是在單純抱怨某種古板和老實,或者僅僅是提到了思路的重要性,什么是思路思路背后是什么怎么造就思路,并沒有往更深一層次去說。
& p% d+ t: }! v/ S" S
  Z  j' P3 m3 B: v9 {& |9 d* C% \
2 j5 }# _2 r- [) @     最近讀到一段歷史給我特別的靈感,那就是歐幾里得寫成《幾何原本》的時代背景。古希臘先賢智者經常討論一些看似毫無意義的問題,比如根號2是不是數,因為他們認識到“經驗”有時候并不是真實的,而推理和證明更加可靠,這是一種思想上的革命。歐幾里得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成了《幾何原本》,從幾個公設出發演繹出了幾何學系統,亞里士多德又建立了邏輯體系。這里引用一段百度歐幾里得詞條的內容。
) F- F* V9 ^! w9 v1 m' m
8 b$ G6 P( U' X3 z* H/ a
    (最早的幾何學興起于公元前7世紀的古埃及,后經古希臘等人傳到古希臘的都城,又借畢達哥拉斯學派系統奠基。在歐幾里得以前,人們已經積累了許多幾何學的知識,然而這些知識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和不足,就是缺乏系統性。大多數是片斷、零碎的知識,公理與公理之間、證明與證明之間并沒有什么很強的聯系性,更不要說對公式和定理進行嚴格的邏輯論證和說明。
4 o$ }0 `; a7 q$ W: r" R0 R9 R- p

7 h' G8 t% d0 Y2 W! c- \7 n% f      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特別是隨著農林畜牧業的發展、土地開發和利用的增多,把這些幾何學知識加以條理化和系統化,成為一整套可以自圓其說、前后貫通的知識體系,已經是刻不容緩,成為科學進步的大勢所趨。歐幾里得通過早期對柏拉圖數學思想,尤其是幾何學理論系統而周詳的研究,已敏銳地察覺到了幾何學理論的發展趨勢。)& l/ k1 L, v1 ^  h  T2 T
* Z! d3 [3 F3 o
     后來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將這種思想推上新的高度,使得歐洲成為近代科學的中心。 原來我今天對于這個行業接觸到的很多現象的困惑在2000多前的歐洲已經被提起并開始解決。我們論壇很多人都在強調“經驗”,這些經驗在某個特定的點都是對的,就跟1+1=2是正確的,但是?+?=2其中就千變萬化。難怪我一直對“經驗”這個詞出現在論壇很多朋友的口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就是那種好像對但是又好像哪里不太對,尤其是每次一說到“書本”“理論”,總是有那么一些朋友跑來用“經驗”這個詞來說道說道,彷佛書本和理論是憑空捏造出來,和經驗是完全對立的一樣。我這個帖子不是要再說一遍理論是來自于實踐高于實踐。而是想借此著重強調思路的重要,邏輯推理的重要,而邏輯推理也沒有捷徑可走,需要大量精確知識的積累,同時也呼應以前帖子中提到的知識的系統化和精確化。8 S1 P; [6 ^6 R5 a

3 U0 @1 b- \/ @# L+ _/ O

8 a; ^4 o- P( `2 ~# D     寫到這里,會不會引以為豪的“經驗”制約了大家的進化,是否可以說推崇零星的“經驗”點的我們還處在猴子的階段?去“經驗論”而將邏輯論證推到社會法則前沿的國家指揮著尚處蒙昧的國家,歐美領導亞洲,亞洲指揮非洲,歐美看亞洲是猴子,正如我們看非洲一樣,歐美推論設計一個東西,我們看到了才知道是這樣,因為他們才可以從幾個公設推論整個體系,難道我們是這些國家的奴隸?莫非這才是創新的源泉?6 L1 C* [% L4 Q$ f
. v  l8 i6 l3 i) s6 X

+ b( r, _$ ?: ]0 \  a5 Y/ t  (很巧的是在寫這篇帖子到這個板塊的時候,看到了2013年有個壇友寫的一篇文章被頂起來,《我學管理的,竟然可以干翻98%的“機械工程師”!》http://www.ytsybjq.com/thread-330751-1-1.html,這個帖子褒貶不一,實際上就是工作上的思路,也談到了邏輯推理的重要性,再結合我這篇帖子引入的觀點,這個帖子寫完思緒萬千,我覺得更多的是給大家一點靈感。)0 G& H$ O& x3 y

2 n2 X* x# u+ y4 l5 w) Y1 U. b+ |7 ^/ p! l, S" N2 ?- [8 l6 r( E
; T. q- \0 l3 [6 l6 P
: A' P+ ^" y+ ^9 @5 A- D! E  p' d

評分

參與人數 3威望 +321 收起 理由
管理團隊 + 300
憨老馬 + 20
魍者歸來 +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9-3-1 14:39:26 | 只看該作者
從咪蒙能受追捧就能看出了,很多人看待事物的態度,憑借的是情緒,而不是邏輯判斷
3#
 樓主| 發表于 2019-3-1 14:48:26 | 只看該作者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19-3-1 14:39
1 q8 V0 V# q, N# t- @從咪蒙能受追捧就能看出了,很多人看待事物的態度,憑借的是情緒,而不是邏輯判斷

- A+ w3 G1 ]# K+ p) P0 y可能我也是少見多怪,工作中就沒接觸過這種群體

點評

@bamboo 很多人對情商有誤解,也有很多人對情商理解偏頗。情商只是智商的補充,我很難想象和只會說話不會干事的豬隊友合作,這年頭大家都很忙,早點干出一番事業早點財務自由帶著家人環游世界不好?天天深陷人情不好  發表于 2019-6-6 08:58
那大俠您的情商有點捉急,理論思想研究的越深刻越被“世人”當做鉆死牛角尖的  發表于 2019-6-6 08:52
4#
發表于 2019-3-1 15:16:46 | 只看該作者
書本就是經驗的歸納與總結。說到底就是理論化。文藝復興時期對應我們這邊差不多就是儒學發展的巔峰。我們對技術就是奇巧淫技,重農抑商,封建發展的后果就是慢慢落后。
5#
發表于 2019-3-1 15:20:28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最近發表了很多感觸的文章啊
6#
 樓主| 發表于 2019-3-1 15:26:01 | 只看該作者
shmilysunny 發表于 2019-3-1 15:20
8 o0 n- i  S; X2 L1 |$ y樓主最近發表了很多感觸的文章啊
- ]) ?3 ?9 k6 E2 Q) W( m' R
現實中很多話不能說又怕憋出毛病或者覺得太婆婆媽媽不太好就在網上說說,現實中必須要保持一個超然與世無爭無欲無求的狀態。。。
7#
發表于 2019-3-1 16:23:20 | 只看該作者
完全不認同社友的觀點,人類的知識發展是建立在經驗繼承基礎上的,我們學校所學習的知識就來源于前人的總結歸納。人類的每一個進步也都是在前人研究總結基礎上的,牛頓都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請問社友自比牛頓如何?經驗是個好東西,關鍵看怎么使用,我不否認有時候經驗主義會害人,但那是極個別情況,大多數時候經驗是有益處的。社友以偏概全,以偏激理論嘩眾取寵而已。
8#
 樓主| 發表于 2019-3-1 16:38: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veskycc 于 2019-3-1 16:41 編輯
9 l: ]/ X$ O: p' W" S
默笑滄海 發表于 2019-3-1 16:23
% x: s/ J4 Y, {7 n7 m完全不認同社友的觀點,人類的知識發展是建立在經驗繼承基礎上的,我們學校所學習的知識就來源于前人的總結 ...
, `$ H" b# z* M4 k* |: ?! ~  b
真的被你一個嘩眾取寵逗笑了,你到底知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都說了你的經驗是片面的,是分散的,而現在需要的是系統的是預見性的,不然你只知道1+1=2,不可能知道0.5+1.5也等于2,所有一切都要建立在你見過基礎上,那些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先賢智者,沿著推理論證的思路走下來,這段歷史有理有據,影響了整個世界,讓你成為了歐美的打工者,居然被你定性為嘩眾取寵?只能說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不知天高地厚

點評

樓主沒必要和網絡噴子互懟,是自降身份的做法,就個人而言還是一直很認可您的獨立思考及明辨是非,就個人經歷而言,國人確實喜歡偏向于“經驗論”,而不是推理論,甚至很多時候對自己推理的結果也不自信。  發表于 2019-3-5 11:36
9#
發表于 2019-3-1 16:49:03 | 只看該作者
說的很對,國內傳承的東西太少了,文化 D  革命 破四舊!,和古代秦始皇一樣,把所有以前傳承的東西全部燒毀了,!! 真是可悲,
10#
發表于 2019-3-1 17:30:12 | 只看該作者
把干翻技術員當成成功?; j5 U( p# h+ V0 J6 [# r0 R
那這個企業的末日也快到了吧?
- V8 P( V% i( X+ v; ]管理確實不一定要那么足夠的專業技術知識,要不怎么叫管理?9 q: l* R# N+ F# Q. s: H
技術要有,也必須有專業的技能技術知識和足夠的專業能力。
8 d8 T5 u* y* `/ H0 {- V" _  y但技術與管理必然是合作雙贏,而不是:我領導你,我干翻了你,我才是贏家。$ V9 [# M/ s5 q

/ _2 Q( H$ D% q鏈接的案例,只能說明那些技術人員水平有限,甚至有可能是故意而為。但不建議用作管理技術人員的榜樣。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憨老馬 + 20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8 19:31 , Processed in 0.06993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