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1073|回復: 41

初入日本大學的感想

[復制鏈接]
1#
發(fā)表于 2015-1-4 17:44:2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5-1-4 23:11 編輯 . K& L8 O# D+ V; H/ j

# D# v* u3 u( g各位社友新年好,謹祝各位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o8 M" {' z7 b
  8 W: q$ w8 h) C+ N$ ^
這幾天元旦放假,在家休息時翻出了一篇俺以前寫過的東西,2 H/ M, G+ j; H/ d3 X" F( k
那時是剛到日本不久,讀過語言學校,進入大學讀書一段時間之后: h/ |+ M5 H+ O
對日本大學教育有一些感受,自己覺得有點意義,就絮絮叨叨地寫下來了。
  n2 r) O3 H" V那時寫下來之后好像是給教授看了一眼,根本沒有回信,當然也沒有下文。9 d, `4 G( c0 b+ A0 S6 I. E
那是二零零四年的文字,時隔十年,回首再看,方可見當年之青澀。1 A) S4 r" X& H2 \7 [  N7 u" y
自己覺得有趣,也覺得有多少有一點可取之處,于是將拙作翻譯過來放在這里,
% [2 S) N9 R# X文章很長,如果有感興趣又有時間的朋友,可以滾動鼠標隨便看看,見笑。( _5 D" e+ |1 i; g7 Y# R- Z2 u
' T# [, d  A% _, `
++++++++++++++++++++++++++++++++++++++++++++++++++, X7 K2 k8 A+ c; @" J* D3 R
《初入日本大學的感想》* L% s9 F# P% Y8 R" g  y
$ ^" |6 j( H& e& L/ l! z
我在2003年10月以碩士預科的身份進入九州大學讀書,2004年4月開始就讀碩士課程。從碩士入學到現在已經過去了9個月了。在這期間里,得到了各位老師及同學的幫助,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確實是從心底里向各位表示感謝。4 {2 y8 E" M7 e" ]! R& j& C) k) |2 p

& ^- J: F; r7 N$ s/ @0 M: {本科從大學畢業(yè)之后,時隔三年,我再次走進校園,并且是日本的大學課堂。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對日本的大學教育進行了體驗,進行了觀察,有了一些心得體會。主要有以下兩點。1.發(fā)現了自己在素質教養(yǎng)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并且通過這些來反思中國教育中的不足。2.對于日本的大學課堂教育我認為也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對于其問題點及改進方式做了一些考慮。在這里想對后者做一些說明。
) L" j4 s5 M/ [
; R1 S8 F' |+ U1 ~/ s. J! Z這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6 V/ p0 _8 i! v6 v! h一.授課的效率。二.授課的方法。三.大學教育與企業(yè)管理。四.發(fā)展的根本。后記& @/ t& t0 V. e* C3 C! X
* K% h: U* |' g- R8 M9 P) R0 P- D
一,授課的效率: ?& a" w# G! c: p9 ~8 b8 f7 a+ K/ w
我在進入日本的大學之后,最初半年的預科課程是每周參加5節(jié)課,與二年級或者三年級的大學生一起上課;進入碩士課程之后每周參加10節(jié)課,是與碩士生一同上課。在上過這些課之后,對于授課的效率,我有一些注意的地方。在這里,大部分的課程都是由大學教授來進行上課,但我覺得授課的效果有一些不夠好的地方。(這種說法有些失禮,萬望見諒)' a1 {' H. W+ o* v2 ^0 E

1 s" E4 v* |$ V, \3 N* T我的日語不太好,對授課的內容不能夠完全聽懂,但是,看看周圍日本學生的聽課情況應該可以反映出授課的效率。課堂上有一些學生在睡覺,并且不在少數,另外就是學生都愿意往后面坐。再有,我在勤工儉學時有幫教授批改作業(yè),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有些學生是在很努力地寫作業(yè),但是對于課程的內容,一些公式和計算卻是并沒有得到吸收掌握的樣子。從這點來看,我覺得授課的效率是有改善余地的。4 Y) X# X& f  F- g' f
7 g) d( C8 v& b& s
授課的效率不高,應該可以稱之為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進行簡單的思考,最簡單的對策就是發(fā)布命令,例如“禁止瞌睡,前排就座”。但是,這樣的對策,還不如沒有,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如果這篇文字只想推薦這樣的對策,那么廢紙簍才是它最好的歸宿。" u' P' T% l; H; F
4 E2 B1 k8 `( V, V& H/ N% }
關于企業(yè)管理,有這樣一種說法:“企業(yè)中80%以上的問題都可以從管理上找到原因,其余的20%也大體上可以從管理中找出原因。”(W.Edwards.Deming Dr.)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過程之后的結果不夠理想,那么需要調整的不應該是結果,而應該是過程。企業(yè)里發(fā)生了問題,只著眼于結果而對其修改是不夠的,對其制造過程的改善才是必要的。與此相同,在“學”的一方出現了問題,應該改善的不只是“學”,轉變一下眼光,對“教”的一方的改善才更為重要。
. i; E6 p6 W8 |0 R0 s/ K( c( c
! ]$ d- y: Z, e關于授課的效率,在這里試作如下的分析。8 q+ C% s; R6 q6 a
1.問題:如果要達到較高的授課效率,那么就需要很多的時間來進行備課及反饋確認。但是大學教授往往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3 x  j( D: r+ _% S. S& o   解決:設立專門的講師職位,進行授課。) p+ O& u0 \7 }: y9 G; S, S# |
2.問題:如果每門課都設置專門講師的話,那么需要支付的成本將會很高。) T2 C4 w, Z- l+ V+ \  k
   解決:講師可以一人負責多門課程。
6 ^6 v+ s4 J5 L1 `$ G3.問題:講師一人負責多門課程,是否能夠對內容全部掌握。3 O4 Z1 z2 |0 F4 I9 X+ m0 N, ?
   解決:有可能。4 U2 y: ]  f) c7 M; }# q( s
4 \! p- o) n9 K& j
接下來對以上考慮進行一下說明。
2 L8 k+ u- h4 B9 C% T& F關于問題1,對于授課人員來說,涉及授課的時間其實并不只是90分鐘的課堂時間,課前的準備時間和課后的反饋確認時間都是必要的。所以說“授課”是一個花時間的過程。對于一年級及三年級課程來說,比較多的是專業(yè)領域里面的基礎知識,不是那種非必需要大學教授來教的程度。所以由其他講師來進行授課也是未嘗不可的。
( w& _) q3 \7 s& t+ @( I
0 _7 u# K: N* l# l- s關于問題3,一個人教多門課程應該是有可能性的。為什么這么說呢,現在大學授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多門課程”的目標。當然,全部的學生都達到這個目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個人掌握多門課程,還是有可能的。
8 W* R% _7 U3 Q關于這個問題,還有有一種疑問就是:為什么一定要“教”的一方去改變。在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意思是老師只介紹入門內容,其他要靠學生自己修行。根據這句話來看,老師沒必要教得太詳細,努力學習是學生自身的事情。但是,有著如下的收支平衡。) ?" q$ A: s% r

# D- n4 X$ z: q  ^9 w# B2 k6 [# k5 W) y0 Y2 ]
+ P* L; R) t8 `8 q7 V4 y" j+ {
宏觀來看,輸入的是老師和學生的時間,應該有相應的輸出,中間的shell才會有存在的意義。但是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授課之后,學生對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識點也沒能理解,而且人數還不在少數,他們在寫作業(yè)前還要重新把書看一遍,那么授課這個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效率低下被浪費的。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教與學的平衡。教兩分而自學八分,與教五分而自學五分,其效果是不同的。同樣,教八分而學二分,對學生其實是有害的。從授課結果學生掌握情況來看,授課的效率是有待提高的。
7 q4 l6 j7 o) W! M1 C* I
" ^3 N" C& M0 |2 F! J( _4 I: E二,授課的方式
  C/ q; y  L4 x9 Q; F關于授課的方式,在這里想寫的是如下幾點。
3 L8 C8 \" |9 s; ~9 _" K" T' X; @1.指路原則    2.羅列式    3.8P與預測    4.使用關聯(lián)     5.PDCA
6 N4 w; D, Z7 t3 |% E! @  x& J& H* R- v" ^! `
1.指路原則1 S- b6 W3 d  @, h9 |/ A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被人問路的經驗。但是在指路的時候,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即使是自己熟悉的道路,給人指路時“讓對方知道怎么走”也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指路者”對周圍的情況非常熟悉,說得就比較簡單一些;而“問路者”對周圍的情況是沒有那么詳細的概念的,因此就會出現疑惑的情況。因此,如何用“詳細,容易明白,讓人信服”的方法去告訴問路者,這實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e* c7 g1 o5 z9 I" U, M
) {2 n+ X! r1 a; s( z( I. p
    同樣,在教授知識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問題。“授課者”對于一些原理,推導過程,思考方式,都已經重復多次熟稔于心,所以在授課的時候就會有不夠詳細的地方,結果就有可能導致在短時間內,“聽課者”未能夠對知識有所掌握,課后還要重新花時間啃一遍,或者學不明白。因此,“授課者”只把知識內容羅列敘述出來還不夠,有必要在“方法”上花功夫才好。具體的做法在后面的“8P和預測”部分還會陳述。
5 ^* U2 j/ w( ~3 G7 E+ y7 O
8 a* T0 W4 F4 b; H: o" G  F2.羅列式7 {/ T7 s/ |! p# B' x
這個概念最初是在管理類的文章中較為多見。復雜的作業(yè)流程以及操作方法等,一條一條羅列出來,就會變得容易理解容易記憶。長的段落,與其相比之下,羅列的方式更容易閱讀一些。如果對其解釋的話,具體做法如下。
1 a# q4 T3 F- J* y3 Y+ q( W( F9 T, U! [
a.最初,寫下總結的要點。; q1 x6 }" C3 I3 T' k6 Z. x
b.中間,將內容適當地劃分成幾條,羅列出來。: Q* e! P5 [! e/ f) `) X* i
c.最后,將技巧總結出來,表示出來。* n) b3 d* a. I4 H# z
7 H, l7 _& {8 l$ i" S
這個方法看起來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在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較多使用。但是,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這種做法未被采用,結果就是,課程聽了大半之后才會明白哪些是重要的,以及,把課程重新回頭看一遍,才知道哪些是其中的技巧點。授課應該是一種有效率地傳遞知識的事情,因此盡可能地提高效率是一件值得考慮的事情。/ S* G/ i8 V3 P! l4 z1 G

/ s; r! K7 \1 u# K  m3.8P和預測, G5 t) z1 w% `! Y* Q
在日本進入大學后,我第一次看到使用projector 和powerpoint進行的授課,
3 D6 D3 c* F& y; I4 W" k% f這兩個單詞的頭文字都是P,擴展一下,授課中可以總結出以下8個P。  R4 J3 ]6 {7 d% P; T
硬件:Powerpoint,Projector,Print,Pointer;; R% I: K& q  V9 |$ i% n- v4 e
軟件:Person,Predict,Plan,Play。
3 I9 G7 C" }  i# v$ J, w4 N這里的硬件指的是宏觀來說可以一般市販找到的可以簡單判明品質的東西,$ r$ V& e/ u; E/ x* Q- @4 H
所以Powerpoint雖屬于電腦軟件但也歸入了硬件。, T8 P- R6 N6 @& i3 g' b
9 g) N4 ^4 w. ?* v4 a8 F
首先說硬件,通過使用Projector和Powerpoint,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內容展示出來,這是黑板粉筆所不能達到的效果。Print在這里的意思是印刷分發(fā)的材料,我在日本從語言學校到預科課程到大學院課程,經常有課堂分發(fā)的材料,是關于授課所補充的內容。Pointer就是在大屏幕時要用到的工具。
2 a2 N. @* f& @/ |% s: G
# i) Y8 G, T2 r/ v# N' ^! u, I接下來說軟件,按照順序來說,就是,首先要找到合適的Person作為講師,然后對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Predict,然后作出Plan,最后是Play也就是授課。前面說的硬件都是手段,而真正需要用心去做因人而異的是軟件,是需要去進行思考進行設計的,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Predict。" h3 Y. K8 W/ n8 g3 P

' z. f8 h7 @$ @  J  L5 ?接下來對Predict進行說明,它是指:在傳授之前去預測一下聽眾能理解到哪一種程度。前面提到的“指路原則”就是“預測-實施”的一個過程。有時候會覺得,“說這些就應該能明白了”但是按照這種方法去指路的話,往往會導致“問路者找不到地方”的結果。應該多推測一下,多說一些標志物體,羅列幾條,考慮一些巧妙易懂的說法,才能讓對方明白。
) d  m+ Z! v: v$ B. s) V
$ {! B$ O$ `  J% ?+ g5 R大學生既然能夠取得較好的分數進入大學,那么他們是有一定的智力基礎,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因此就認為“什么知識都能快速吸收”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授課的過程中如果不花一些功夫的話,“知識傳遞不過去”的情況也是經常發(fā)生的,從課后得反饋中可以看到這些事實。授課的目的是“知識的傳遞”,也就是說要實現“學生的吸收”。為了授課,老師和學生都要度過這些課堂時間,如果這個“傳遞”不能做好的話,那么就有些浪費了。為了更好地“傳遞”,就需要進行一些Predict,來設計并實施授課的過程。* d, n4 Y2 i+ Q* T) ^' Y; X

6 g! x3 H. J8 \6 r1 K$ c0 R" @所謂Predict,也沒有固定的方法,主要就是從一些“基礎的東西”“聽眾應該已經知道的東西”來進行遞進的陳述,應該就可以。授課也是一個“設計”的過程,我在其他文章里寫過關于設計的三種方法也是適用的。一是參考已有的東西,二是沒有參考時去猜測,三是對猜測的部分進行反饋確認。多下一些功夫,就會使授課的效率提高。: G; ^: b! r: ]

  C6 s. z3 _4 l0 M# g( P& L4.實用關聯(lián)
7 J& y& I& j; R. d7 t( O' _: |授課的時候,老師會問“明白了么?”,結果下面沒有回答,這樣的場面我見過好幾次。每次的具體情況都不相同,但是我的感覺是,如果能夠舉適當的例子的話,聽講者明白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 O( [+ A7 q( r9 y! ?/ T& l8 y% k. A; F
現在還能記清楚的有兩次。一次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堆的公式,最后導出了某某的公式。然后對學生說“明白了么?”,下面的學生沒有回答。只把公式給學生看,那只是公式而已。問的明白與否是什么東西,不能夠明確。如果說問的是公式推導過程或者公式本身,那么寫在黑板上的東西,無所謂明白不明白,能認得字母就成。如果說公式的意義,那么如果沒有另外的說明,是不會明白的。于是我的感覺是,如果能夠舉出例題和應用情況,則會更容易理解一些。! ?4 g( n2 ]; y4 R! _, z2 I/ I& I& B

' @* g, \% t4 ?6 q' ^/ Q& j/ {: I另一個例子是,有位前輩對四年級學生講解數值解析的方法,將許多公式和原理都介紹之后,問一句“明白了么?”,同樣沒有回答。那個方法用在什么情況下,前輩沒有介紹。如果舉例一個小的例題,則會容易理解一些。另外,那個方法并不是用手算能夠計算的方法,而是需要編程計算的,公式和原理很復雜,如果能夠介紹程序怎么來做的方針,效果肯定會更好一些。
1 Z4 h9 |3 T& L9 [2 \9 E9 |0 l) h' j$ L8 x
日本有位作家叫做夏目漱石,他的頭像被印刷在一千日元的日本紙幣上。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只是單純的明白,而沒有實際的應用,那樣的學問可以說是徒勞,相比之下睡個午覺更好一些。”這個意思與上面說的意思稍微有一點差別,但是大方向是相同的,就是與“只陳述原理”相比,將實際應用的情況也一同教授會更好一些。
% R+ I' S3 p& I1 D
2 a: c1 y: K7 @) ^5.PDCA的應用' {! N  u( F- M( H8 z
PDCA是質量管理的一個用語。全稱是“Plan,Do,Check,Action”的循環(huán),意思是“計劃,執(zhí)行,檢查,修正”的質量管理運營模式。這個PDCA后來發(fā)展為QC運動。他的一種解釋是:關于某種產品的制造過程,首先進行計劃,然后執(zhí)行生產操作,之后進行質量檢查,最后再根據發(fā)現的問題點對生產過程進行修正。在日本,很多企業(yè)在使用這種質量管理模式。
0 t& K" W+ t2 M4 B0 J, o2 `接下來說PDCA在授課過程中的應用。  w6 k# J5 e& E; c
, y4 R; r0 ^9 v, s  `2 H
(P,計劃)授課設計,根據理解能力進行預測,盡力使授課內容能夠讓學生能夠理解。. ]. {) b' T5 W- Y5 L: ~' R
(D,執(zhí)行)進行授課,和講演一樣,面對聽眾,用明朗的聲音和感動力來傳遞。
  }% E2 M, z0 C/ ?" I(C,檢查)通過作業(yè)或者測驗來檢查知識是否充分傳遞過去,有沒有仍不明白的地方。; J: Q6 v9 x3 P5 {
(A,修正)根據檢查的結果,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對授課設計進行調整和改善。
+ N1 D% z1 G2 }+ e/ M/ e8 D, C0 Y7 G
& [/ _- v+ I# N! I5 s. h三,大學教育與企業(yè)管理
2 X( W1 K/ p! k% S2 o, o1 ~  r( v我大學本科畢業(yè)之后,在企業(yè)里工作了兩年。工作時,深刻感受到了大學與企業(yè)的不同,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另一個感受就是,大學里學的東西與企業(yè)里做事的關聯(lián)不大。現在我第二次走入大學校園,并且是日本的大學。但是,仍然會有同樣的感受。當然,我對授課的內容不能做到全部的理解,以及所接受的授課科目比較少,但是,通過瀏覽教材等材料,以及與友人進行談論,是可以得到一個大體的感覺的。
$ Q; |/ d* {4 ~  G! D
; \' m+ g2 b  `1 M. G7 N  m  s1 u我在企業(yè)里工作時,讀過一點管理類的書籍,對管理知識學習了一點點。今年集中講義的時候,有一次課后我向老師提問,我拿著TQC和JIT的打印材料,提問相關的問題。那位老師在回答我的問題之后,他說,如果他能夠在大學的時候接觸這些知識的話,現在會變得更好一些。
1 P$ U' o4 I2 p/ `% k, C  l! @8 m0 C* S' Z
在那之后,關于這個問題,我做了如下的分析,如圖所示。
3 i# t7 n" k2 @" t$ H2 ]0 p! \- T! ^: N1 v# N
: ?4 U* z1 i6 |, K

7 a# L' m5 q8 W% q如圖所示,大學生畢業(yè)之后大體會有研究和就職兩條主要道路。如果進行研究,會明白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然后作為教授可以在大學課堂上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在就職的道路上,也會明白企業(yè)中需要什么樣的知識,但是很少有機會再能將那些知識教給新的學生。也就是說,在就職的路上,知識的PDCA沒有實現閉環(huán),而是一個開環(huán)的系統(tǒng)。4 @/ z* G; h0 x3 D
/ `; q& x3 R& @9 |8 j8 X4 S
當然,“企業(yè)希望大學生掌握的知識”,在企業(yè)內部培訓以及社會教育中也可以學習。但是,學生在大學里,如果不能被傳授到將來要使用的知識,那么這個四年或者六年的時間就有點浪費了。況且,“進入企業(yè)”比“從事研究”的學生會更多一些,所以在大學里,多傳授一些“企業(yè)希望大學生掌握的知識”是有必要的。在這里再簡單解釋一下戴明的理論。對于作業(yè)流程的改善是永無止境的。PDCA中的A也就是修正的環(huán)節(jié),是經常會被忽視的。這一點需要注意。
/ D) F, G% }) e
# a) r3 x; s6 z2 t5 V& Y% ]' }$ f. Y, \曾經聽到過一個故事:有位大學校長在讀《每日新聞》的時候,看到某大公司的新社長上任的消息,然后感嘆到“這次又不是我們學校出來的”。要想改善結果,需要著眼于改善其過程。
5 A$ o( d, e- S- f# i/ }0 z
4 ?& b8 f2 m; `% i! V# |四.發(fā)展的根本
# D1 F# ?) a3 r) @5 Y7 B. {) E' B我的體驗是,日本的大學里研究水平很高,但是教學技術卻并不是很高。但是這樣的結論并不令人失望,因為這或許可以再次證明下面的理論:“發(fā)展的根本是什么,與技術相比,其實管理更為重要。”日本的發(fā)展在于什么,與大學教育相比,其他的東西作用更大一些。
* Y" X" x3 U! S+ h  Q2 |
' V6 ]- R* }! s! J4 a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GM汽車公司,花費了600億美元,去研發(fā)更先進的自動制造技術及設備以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高生產效率,但是雖然技術變得先進了,但是GM的業(yè)績卻沒有多少長進。與其不同,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不是花費大量投資去追求生產制造和信息處理的先進技術,而是對開發(fā)生產以及供應鏈的流程進行大量的改善以及花功夫。結果,豐田公司改變了世界汽車工業(yè)的形式。由此可見,對于企業(yè)來說,與技術的提高相比,流程的改善,或者說管理方法的改善,是更有效的行為。+ l2 m' J2 Q# A& c. R
- X/ w" c! C0 `7 `6 y/ ~% j
企業(yè)是這樣,先進技術是位處于金字塔的頂部的東西,同時它下面的各方面的支援也是更為重要的。如果各方面的支援做得不夠好的話,那么先進技術下面就只能是一根獨立的木棒,是不結實的。同樣,經濟的發(fā)展,與技術相比,勞動者的方面原因或許更多一些。
1 n, G) j( s, A, [; ?) K
# q) C3 z: y  a$ r& I后記
, P- L, x. Q/ V  l9 ^) |此文對大學教育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是經濟的建設者,宏觀來看,他們身上灌注更多的知識,對于經濟的發(fā)展是有益的。如果沒能給建設者個體灌注更多的知識,那么單純地追求經濟發(fā)展也是不易的。關注經濟之前,也可以微觀地關注它的建設者的個體成長。
9 R3 F+ r! k/ g$ \5 D% V" E7 e& A8 l) t6 y

3 D/ g4 k6 E, p4 R/ x& ?- l; R0 w! O0 n' S4 A/ l9 O' K% S! f
這篇文字里面的觀點,也許是很多人都已經考慮過的事情。并且,我來日本的時間很短,這些觀點或許是可笑的,如果那樣的話,就真是所謂的“笑覽”了。承蒙笑覽,請多關照。
3 m6 \  @& n0 o(作成日期:2004年7月7日 14:03:00,最后修改2004年8月18日 3:43:38)# T8 Y9 o4 s+ _& |% _/ C0 R

/ y- l& `4 O) g6 g; h4 ^% m

評分

參與人數 8威望 +107 收起 理由
xlf63 + 1
zyk566515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huashaowushuang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一朵嬌粉嫩的花 + 1 很好
zerowing + 1 分享
orc_roll + 1
老鷹 + 100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LIAOYAO + 1 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fā)表于 2015-1-4 17:50:3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很深刻。
3#
發(fā)表于 2015-1-4 18:15:08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好啊
4#
發(fā)表于 2015-1-4 19:02:50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有社友想了解日本風格,我覺得看子子的帖子就是最好的體驗。有條有理,一絲不茍。實在佩服。我不知道樓主是原來就這種風格,還是去日本以后被熏陶成這樣的。值得我們大家認真體會和學習。希望年輕人好好讀一下子子的所有帖子,看看人家是怎么做事的。
5 b  r; |* V7 u  u% `
& n8 y1 c3 y; [

點評

在日本公司環(huán)境工作馬馬虎虎, 邋邋塌塌, 一定混不下去, 日本人只會專重比他們強的人, 尤其是工作態(tài)度  發(fā)表于 2015-1-7 21:47
5#
發(fā)表于 2015-1-4 19:57:10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6#
發(fā)表于 2015-1-4 21:29:37 | 只看該作者
寫的非常很不錯,學習了!
7#
發(fā)表于 2015-1-4 21:37:02 | 只看該作者
寫得真好!
8#
發(fā)表于 2015-1-4 22:40:33 | 只看該作者
一絲不茍,條理特別清晰,贊一個
9#
發(fā)表于 2015-1-4 22:41:52 | 只看該作者
新年好文~
10#
發(fā)表于 2015-1-4 23:00:27 | 只看該作者
文章寫得很好,雖然有批評,還是附上歉意的話,很有禮貌,值得我這個年輕人學習,要謙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9 04:47 , Processed in 0.09459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