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5-1-6 13:51 編輯 3 L5 f( P2 k( T5 {; Z
civiling 發表于 2015-1-5 23:20 1 K" g X) [4 g" f J
前年和去年,我和日本人,印度人一起合作一個項目。
* S- C9 d, `: V z/ I5 |! ?* Q后來發現印度三哥在捏造試驗數據這方面非常坑爹,明明 ... ) _4 F; h( I+ @6 P$ w' d
謝謝回帖。
, ~3 M; a. Y, ?8 M# N1 l/ ?日本人的新一代人,確實不如他們的老一代。這點是我比較注意的。
1 w8 @' b: ~. r1 y我在日本呆了十年多,見的日本人不是很多,但多少也是有一些的。8 k+ i- _ x. J+ e; h
比如,前面文章里提過的,大學生上課睡覺的很多,
" O2 X! k7 H( | u; o8 V2 W* C我們這里還是國立大學還好一些,如果是其他一些規模小一些的大學,
( v) }: X% O9 l# ?里面可以說大多數學生生都在玩,日本人也承認這一點。
0 j& E+ v* y( N( O; O; }9 B十幾年前日本覺得學生學業負擔過重,開始推行“寬松教育”,
( X8 y2 R7 f2 n( R% b5 B- ~, W x0 u導致學力逐漸下降,這也在近年逐漸體現出來,在網上報紙上都有報道。/ G$ z* G- s: _5 N
" R) S6 G; f6 d% P0 t, h* N
當然,只看壞的一面沒有多少參考意義,另一方面來說,也要看好的一面,7 g7 G; B4 c9 h* ?! `4 v4 _) n
許多學力不強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和會社,能夠順利做事,
4 T. h; l& [( p$ [% y說明他們在學力以外的一些素質教養還是好的,% h @/ S( d* }) z* a8 X
我推測是與他們的家庭教育以及大學打工鍛煉所致。, d& b" L- g4 |% {3 i5 W3 {9 n4 Q( @
家庭教育就不說了,網上有很多的文章。這里說一下打工。
* x2 _0 p( Y- q
) M8 Q0 Y: m8 r' o3 v大學打工這一點,比如19歲進大學,到畢業的四年間里,% S; b' o9 M8 A. P: l
我在中國的時候四年都在校園里,偶爾有打工也只是家教。
) g" [( S5 P P# w日本的大學生很多都要打工,在料理店或者其他為客人服務場所,
8 o) o0 z! J( }: I+ x2 D一個是在打工時與社會人一起做事,
5 Y; E/ Y3 d3 s9 D& S; h( P# i, t另一個是在打工時會面對許多的客人,
: _# ^: ^% v! ^這兩點對于做事風格的形成非常重要,9 s9 H7 ^; w. m9 V0 h
而就我來說,大學畢業已經22歲了,24歲到日本開始打工,* H! U! A4 G- p; R4 i0 u \
做事中接觸的人多了,才發現自己做事中有問題的地方,
! ]0 z6 k& Q$ m& L如果能早一些的話,或許會更好一些。
8 A* h. D& R3 @1 p" {人只有多與人接觸才會提高得快。
# A, Y0 `: Q/ Z/ w4 _6 s后來我的感受是,一個與20人說過話的人,和與200人說過話的人,% M+ Q7 O5 _+ k+ T
其說話辦事肯定是不一樣的。9 [6 }8 l% y1 R8 P* }4 a. Y: K
或許日本在這方面做得好一些。% X7 M% x# W g: L
# \' D2 L4 l, V# R4 T" [1 _
話題有點偏,回到層主提到的數據放水的事情,: r5 D P: P! a5 T8 F/ s. {
這點我還沒怎么直接見到,不過日本的新聞和報紙上有過一些報道,
# J! g1 R. b6 P0 a4 C; g如去年的論文作假,以及前幾年在日本大肆報導的姊齒建設設計公司事件。
5 `* ~. Q5 R) W6 W在做事的時候,事情都是有行和不行兩種結果的,; n4 c" l0 {$ ] H3 S+ n3 |
如果對客觀規律不夠尊重,那么就會有不行的結果,做不出結果,而上司又在催,
d" u1 ^/ |& s/ z日本又有著自己躺在第二經濟大國名聲上積累的自大,不愿服軟,% c# F5 A: y! A( M4 P( G9 N
那么剩下來就無路可走,僥幸做一些東西出來先度過去再說,就出問題了。
; y5 a( w: t0 r9 U' N1 [也許是這樣吧。
" \) N/ T- b$ t. [$ H2 j
. I4 j0 u3 k) u/ W3 Z1 ^另外就是,有時看到一些中國企業的人做事時不夠細致推導,0 t. d4 i" { W7 t+ C* E3 E. E. o
而日本人往往會認真細致地推導思考分析佐證,7 ]* t+ a" }' m, }7 l& L4 L
兩方的人馬在做事情時,一方考慮細致,另一方考慮不夠多,3 ~& @0 V6 {- a3 l, O) d: G+ r
那么細致的一方就顯得技術高一些,' J$ F/ u$ z3 u8 A! { q; G% {
另一方面,細致的一方如果有做不好而試圖打馬虎眼,另一方考慮依然不夠多那么就會過去。
, V" [9 B/ c! `8 [0 h+ I$ y$ i有些事情不是單純地說聰明或者不聰明, ?3 ]8 x: D. W: X* I- J
一方面是見過或者讀過或者聽過的知識點是否夠多,
/ o# n, o! { m一方面是對眼前事物的問題點去注意的能力是否夠,+ a9 o$ r1 }- j {/ C# z1 c
一方面是著眼點在哪里, N4 ]; x# X0 P
一方面是思考時能走幾步,
* h6 S& ]& D$ }. @這些差距積累下來,做事的結果,就是不同的,結果就是一個有無。" ?- l5 W5 Z( d3 `% V6 \
- Q0 U; k) \$ n# e# M) q3 t
想到了這些,隨手寫下來。
, A4 v0 E8 w9 T' t9 C最近十年的日本年輕人如果學力有不足的地方,
0 S6 j! P5 y% g$ h加上他們的新老人員知識傳承能力的不足,$ a+ v+ c. L: s. `
那么二十年后這批人被推上領導崗位,
; A( Y1 |9 S ^) [6 a9 f# }再總體來看,日本的企業技術和經濟狀況,其實是不容樂觀的。' z' j" Y) t- v: W/ l2 E
同時,一方發展得慢了,不代表另一方發展就變快了,
# d/ I( r# n/ O兩方都是獨立的集團,一方發展得慢了,另一方有可能原地不動,: T8 e+ u1 c5 G+ ^- W1 k
這都是有可能的。5 e( q. `2 N, p1 N- G8 n! h
作為個體來說,實現自己的PLUS,是應該考慮的事情。( {7 D! ]& V2 b* ~
- C7 m A4 G0 @8 p另外層主提到了年老的日本人很實在,年輕人比較坑爹。
2 ~2 N0 X& i4 y( T像前面說的那樣,對于此觀點表示同意。" w3 `( i/ a r7 q) k+ @$ v
現在的公司里,一般年長一些五十歲前后的老員工是技術的中堅,
8 y: R8 [- h) e而輕的三十幾歲的員工則技術稍差一些。4 h. O7 _! {0 B! o. p* t/ m
另外的文章里也寫過,日本的新老傳承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p7 u( N+ j& `, B6 t
這也限制了它的發展空間。
* Z; Q4 B" e8 r' J: [
8 Z% \" Y2 N8 `" J" {4 E至于為什么他們的老一代日本人水平比較高,
2 }, H6 U: J" ^( L: i1 r8 E我分析原因是這樣的。
L. K- g9 ^9 D戰后日本物資匱乏,導致很多家庭都沒有東西,$ U( W" X8 M% b. W" I# r
我見過的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說,他到十八歲的時候,父母就不管他了,! G5 K6 b3 r% e1 ?7 W
確實是沒有東西,沒有那么多吃的給他。
7 v/ C- H9 s, N4 q) b4 v, d) |) Z' s由此有了一個名詞叫“Hungry Spirit”4 k0 r2 d2 g5 W( Y+ v
這個精神使他們那一代都很努力,很吃苦,結果是很優秀
' K, F2 l+ N5 Q7 N* D( O, ^4 r再往下六幾年的人還能努努力,% o' n. F3 x/ A
結果到了他們的八零后,就差多了。6 K8 k* j: O, ]
所謂“富不過五代”,在日本這個地方也是可以看出來一些的。
9 N. F1 _! I( D0 e, ^) U$ m: {/ Q8 a, ?7 }6 `
所謂觀察別人,一方面是看它好的東西,一方面是看它不好的東西,- l) L: Q1 M$ C& t5 K& x6 e. s4 t
它好的東西要想辦法學習參考,如果采取妒忌挑刺的眼光去看就沒有收獲了。
* V$ f( x- Y. q9 G不好的東西要提醒自己不要變成那個樣子,如果帶著嘲笑的眼光去看就不好了。/ b2 ^9 c" a" V' O
. D( @& B% y, ~( j9 b
大概是這個樣子。
/ Y5 n' h K# P8 o! i" Q
6 h8 a0 x8 P3 S9 a0 @% t, g# J
6 W6 [- m- y8 I5 C7 W7 o! L. F- s& w. g$ [% G0 `
5 J( R) E* v(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