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9| 11
|
請教各位有經驗老前輩,如何做好工廠的質量檢驗和質量管理? |
相關帖子
|
|
點評
6SQ品質網未改版前,聚骨灰精英,集品質精論,改版后只能呵呵了。
| ||
| ||
點評
互搞不互搞,是他們的事。我堅持原則,能在大原則的前提下,讓步處理的,可以讓步。如果不堅持原則,這個質檢存在就沒有意義。我也知道做質檢是得罪人的事,但是我就事不就人。
| ||
點評
這根本不是得罪誰的事情,生產廠長簽發出廠許可,而不是檢驗科,到該出廠的時候,人家根本就不找你,你管得著嗎,哈哈,就像安裝現場,你設計的簽字可以改,你不簽字人家也一樣改,安裝的根本就不理你,除非你特牛
| ||
點評
大俠,自己買了一本中國百科全書機械卷,互換性是美國工程師伊萊·惠特尼提出標準化,莫茲利發明螺紋機床。還是要看歷史,了解一個學科發展!謝謝大俠教育
MJay大蝦,我一直強調讀歷史,我自己就讀,歷史不是哪本書寫全的,都是‘零散事件’的組合,我都是從這些零散事件里讀的歷史,包括‘棒打柴油機事件’,還有我本專業的‘12V390’,因為這些是我本專業,
是得老板親自抓!但是要有反饋問題的途徑。
很多東西難道是腦門一亮,對照事實,一下就“悟”出來了!
八爺你是上哪里翻到這些工業歷史知識的?中國人寫的很少,質量也不行。在網上找到一部《技術史》感覺還不錯,夠讀一陣子,但是近幾十年的沒有。涉及到中國的也沒您說的詳細具體
1990年上半年,東南亞國家向武柴訂購一批產品。質檢部門認為,產品質量不行,不能出口。廠領導卻說:合同時間快到了,即使是豆腐渣也給我弄出去。結果,第二年,東南亞地區再也不要武柴的產品.93年,武柴虧,98破產
令人欣慰的是,格里希的改革終于給武柴帶來了新氣象:1986年,柴油機氣缸雜質從5600毫克下降到100毫克以內,居國內領先水平;廢品率由30%至40%降到10%以下;向東南亞7個國家出口,創匯超過百萬美元。
1985年6月的一次全廠中層干部、技術人員會議上,格里希甚至懇求:“你們有人可能認為我是發瘋了,每天不知道享受,天天到車間去吹零部件,累得滿身是汗……我六七十歲的老人了,我拼命干,不是為自己,是為了你們
| ||
點評
從剛開始三坐標測量干起,再做計量管理,然后供應商質量管理,跟質量相關的工作做了差不多十年,現在改行了
牛人,自己總結出來的嗎,資深人士
實實在在
評分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5 09:50 , Processed in 0.08712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