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椅舒適程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座椅形態要滿足人的自然生理形態,座椅要保持頸、胸、腰、骶不錯位,壓力分布均勻。要使坐姿情況下脊柱有接近自然狀態下的彎曲,大腿與軀干需要135度左右夾角,同時座椅對脊柱有適合支撐。- f9 |, ]! U% V5 F; S$ i6 K1 ?
5 k2 P f+ M) Q. w( @
在有閱讀交談等等需要情況下,角度要小于135,所以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調節角度是最好的方式,長途大巴桌椅的舒適度是好于一般轎車,可以保持連續5、6個時不疲勞,小車3個小時左右,這個數字不準確,記不清楚了,也一時找不到來源文件。
. G$ W/ G2 k4 N) V- J5 P: C( k8 b1 }% n @) _& H" C1 B
具體設計的時候,先根據消費群體確定尺寸,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性別尺寸都不同,可以查詢( b- j! p- @2 }4 @# C' j, P
: c3 N- D, S1 w" ^0 x2 N7 ^( D6 G; R6 p# f
根據使用的人體尺寸的界限不同,可以把產品設計分成3類 :4 r. n+ J7 q8 N: a7 F G
1型產品尺寸設計 (雙限值設計,滿足上下一個區間的人群尺寸范圍)! c3 k0 m* p. ?4 v- Y7 ^/ {5 {& F
2型產品尺寸設計 (單限值設計,滿足一個值以上或者以下的范圍群體)
) K) q- Z6 O6 H; M# D/ p1 `3型產品尺寸設計 (折中設計,用人體尺寸的第50百分位設計), B' z, T1 q# i) \
$ `# [! }5 e5 I* V. K. u, x駕駛座椅是屬于1型產品尺寸設計,需要滿足第5百分位女性,到第95百分位男性的尺寸,需求跨度非常大,所以一般都會有比較多的調節能力,和比較大的接觸面積,可以調整位置角度。我認為一般轎車后座設計是屬于3型產品尺寸設計,取人體第50百分位作為設計尺寸,suv體積較大,可能設計時考慮購買人群身體尺寸較大,調整了參照尺寸。其實更有可能是直接拷貝了歐美suv的尺寸,個人并不覺得國內車廠會有專門的人機分析,合資廠也未必會根據國內條件來調整設計。3 m; ^6 Q/ l& ?- f5 v
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機系統會有不同的評價,這是人機工程學的基本觀點,對于我來說,suv的后座比轎車的后座體驗好些,其實對我來說基本所有的這種公共座椅、交通工具都是不舒適的,因為我本人長得非常不人機,是屬于第99百分位以外的尺寸,我自己設計產品也會忽略自己,除非私人定制
. b F* h& u: J" m4 z% `4 s: p& r
另外,我們國家的人體尺寸標準已經將近三十年沒更新了,不過也基本沒人用他,很尷尬
2 U/ P; b2 N% [6 t6 i0 }0 Y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