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1-12-31 20:42: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brianshao 于 2011-12-31 20:46 編輯 - _1 l, p2 q! g( I
7 v1 r' i2 v" F- {# A) ] Jonathan Ive出生于倫敦的一個中產(chǎn)家庭,十幾歲的時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1985年 Ive 被Northumbria University(過去稱為Newcastle Polytechnic)的工業(yè)設計系錄取,他的天賦很快就顯現(xiàn)出來。在設計顧問公司 Roberts Weaver Group 實習期間,他設計了一支在頂端有圓球和夾子的筆,那種裝置除了消遣別無它用。“ 這種筆立刻成為擁有者的最愛,因為你會一直想玩它。” 當時還是 Roberts Weave 員工的 Grinyer 回憶道。“我們稱之為‘having Jony-ness’,某種能釋放產(chǎn)品潛在情感的額外的東西。* C, H# ?. I% p S3 S# N4 f
等到畢業(yè)的時候,Ive 已經(jīng)是英國設計圈里的傳奇。Grinyer 造訪過 Ive 位于紐卡斯爾 Gateshead 區(qū)的公寓一次,驚訝的發(fā)現(xiàn)屋子里掛滿了他畢業(yè)設計的泡沫模型,那是一個能使老師更好地與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話筒與助聽器的結合體(不出所料,使用的是白色的塑料)。“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一心一意要達到完美無缺,” Grinyer回憶說。
7 U' o5 G9 i4 G3 _% h 最后 Ive 獲得了皇家藝術學會的學生設計大獎,不是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的獲獎作品是一臺自動出納(取款)機,由比賽贊助商Pitney Bowes 受托制作。這次獲獎使他贏得飛往 Stamford-(Conn.) 公司短暫實習的機票,但是 Ive 很快決定改飛加州,以參觀硅谷那些日益興起的設計公司。當時在 Lunar Design 工作的 Robert Brunner 被 Ive 展示的一個優(yōu)美的問號形電話驚呆了——不是一塊泡沫疙瘩,而是一個擁有獨立而完整的內部元件的真正模型。“那不僅是一個在設計上富于感情的產(chǎn)品,而且經(jīng)過了工程設計,他考慮的是如何批量生產(chǎn)。” Brunner 回憶道。5 w3 j0 {& f# y; B0 M3 ^ w3 x6 q
畢業(yè)后,1989年 Ive 加入了 Grinyer 所在的一家倫敦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Tangerine Design。但是他無法讓那些英國公司賞識他的作品。當一家公司否決了他花了數(shù)月時間設計的一個浴缸后,“他沮喪而心灰意冷,” Grinyer說。“他全心全意的為實際上并不在乎他的人們工作。” Ive承認自己并不適合當一個設計顧問,對于那個工作來說推銷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我一點也不擅長經(jīng)營設計買賣,我只想專注于設計藝術本身,” 他告訴 Pearlman。1 I1 V( T( \8 x- D4 Q+ h3 ]
因此在1992年,他前往西部到蘋果尋找一種全新的生活。那時候,Brunner 已經(jīng)是蘋果設計團隊的領導人。他之前給過身在 Tangerine 的Ive 一些工作,讓他幫助設計蘋果的新筆記本 PowerBook。現(xiàn)在他給了 Ive 一份永久性的工作。那時蘋果正處于 Jobs 回歸前的黯淡歲月,不僅虧損掉金錢和市場份額,還要作華爾街和商場的替罪羊。“出于一種不計后果的信任,” Ive 在 Radical Craft 上這樣說。他正是接受Brunner 的邀請而來。
0 O: f+ G6 P9 i- \- z6 [ 從一開始,Ive 就贏得了屬于他的榮譽。他設計了第一個能運行蘋果短命的“牛頓”軟件的 PDA。但是當1996年他接替 Brunner 成為蘋果的設計主管時,蘋果正處于大麻煩中。才29歲的 Ive 竭盡所能的與要求壓低成本者斗爭。他們搬走了深受設計師喜愛、用來模擬想象中產(chǎn)品的超級計算機 Cray。于是蘋果的產(chǎn)品開始看上去和其他公司的產(chǎn)品一樣無趣。Ive 仍然能引進一些新的有天賦的年輕設計師并保持士氣。曾經(jīng)是新雇員之一的前蘋果設計師 Thomas Meyerhoffer 說:“Jonathan 從來不站在椅子上或者發(fā)表什么演講。但是如果不是他相信我們能做到,我們根本不相信。”
" L4 }, A" y* m/ T- `5 j, ?7 j 但是當Ive重新翻出布滿灰塵的簡歷后,獨具慧眼的 Jobs 意識到他已經(jīng)找到了他想要的人。當 Jobs 開始推行自己的設計標準時,Ive 反而成了受益者。“Steve Jobs 是一個暴君,但那正是蘋果所需要的,” 實用性專家和作家 Donald A. Norman說,即使他本人就是早期被掃地出門的成百上千人之一。“ Jobs說;‘這就是我們要前進的方向。’ 然后他放手讓 Jonathan 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
6 }$ g* D( p2 B2 @8 D4 O 這兩人間的合作引爆出許多偉大的蘋果產(chǎn)品。一切始于第一臺 Mac。決心將家用電腦重塑為使有趣而不是難以親近的東西,蘋果創(chuàng)造了一個用戶友好且多合一的模型,置于一個深藍色半透明的外殼里。知情人說大多數(shù)設計是和藹可親的新西蘭人Danny Coster 在 Ive 的大力協(xié)作下作出的。
. {+ F( e. y$ }5 i" s 為了弄明白如何使塑料外殼看上去蠱惑人心而不是廉價貨,Ive 和其他人跑到一家糖果廠研究膠質軟糖。他們和亞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幾個月研究批量生產(chǎn) iMac 的熟練工藝。設計小組甚至力爭重新設計內部電子元件和線路,以保證透過厚殼它們看上去也很好看。這對 Jobs、Ive 和蘋果來說是很大的風險。一個競爭對手說:“我曾經(jīng)也想證明半透明能增加我們的銷售,但是沒有方法證明。”他估算蘋果在每臺電腦外殼上的花費高達65美元,而行業(yè)平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0 I& m2 {. p0 g
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臺鈦合金制作的電腦。幕后工臣 Ive 讓 Danny De Iuliis和其他兩個小組成員偷偷將價值不菲的電腦運到舊金山的倉庫,在遠離蘋果本部的那里建立工作室。他們在那兒工作了6個月作出了基本設計,然后前往亞洲協(xié)商寬屏平板的事,并與精密元件生產(chǎn)商一起工作。結果出來的是一種干凈簡潔的后工業(yè)風格,標志著 iMac 之前那種更趨于新奇異常的設計語言的終結。當年10月,蘋果又推出iPod,立即成為數(shù)碼音樂播放器的“酷”標準——這不僅是因為iPod本身,也是因為它和蘋果的播放軟件兼網(wǎng)上商店iTunes天衣無縫的結合。
8 X1 p% v: W: s% c y' L- [ 那種整合正是蘋果設計魔力的主要部分。把“設計”僅僅當作一種風格或者時尚的想法并沒有把握住重點。最初的 iMac 顯然是對 Jetsons 設計學校的回溯。iPod白色、簡潔的外觀是“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早期中歐設計風格的直系派生”NewDealDesign’的 Amit 說。將蘋果的許多產(chǎn)品與 Braun 的首席設計師 Dieter Rams的作品比較,“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一模一樣,”他說。
W- J, q# T4 M! n- I 真正將蘋果的產(chǎn)品從大眾中區(qū)分出來的是“舒適和完美”,這是由產(chǎn)品研發(fā)過程中成千上萬個小決策最終匯集成的最后感覺。以蘋果先進的噴射模塑法為例,其中既有科學也有藝術,更有無數(shù)的試錯。這道流程要求計算出如何將溶化的塑料或者金屬通過細小的饋線(feed lines)注入到一個不規(guī)則形狀的洞(cavity)里,并且要留下數(shù)量恰到好處的洞(holes),這樣當它在幾秒鐘后冷卻時就能完美無瑕。: G6 C; e5 `' U' Q
Ive 的團隊非常理解并且尊重產(chǎn)品制造過程中的這類流程,以至亞洲的精密零件制造商和供應商都愿意和他們合作——盡管蘋果在有關成本控制的談判上顯得十分兇狠。供應商通過與蘋果的合作領先于未來,因為制定設計界規(guī)則的是蘋果。 當然,蘋果也會犯錯。蘋果 G4 Cube 在上市不到1年就在2000年被放棄,厚重透明的外殼上裂縫般的外觀是諸多問題之一。公司也面臨著關于 iPod nano 刮痕的起訴。盡管白色的 iBook 和 PowerBooks 是創(chuàng)造性的勝利,最近蘋果還是因為電池存在潛在問題而召回了180萬臺。- P9 V* L5 U- D: z( s# T
這些錯誤和蘋果一貫的成功的高科技制造者形象比起來微不足道。最近剛獲得最高級巴思爵士勛章(Commander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CBE)的 Ive 是主要原因。毫無疑問,這項老舊的榮譽會使一些設計師對手嘲笑 Ive 的鼎盛時期已經(jīng)過去了。其實不盡然。只要Ive還有他合作無間的團隊和鐵腕老板,Steve 和 Jony 就會繼續(xù)表現(xiàn)出色。
B& @, X. G6 A;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