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跟貼連續閱讀 八十年代發生在祖國南疆的那場戰爭,已過去二十多年了。對那場戰爭的報道和文學作品風行一時后,如今也漸漸的淡漠了,但總覺得在報道上還有什么地方有些欠缺。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槍如林,彈如雨的場面背后,還應有著一只支持這個場面的軍工隊伍,他們是怎樣為這場戰爭的勝利,進行卓絕的努力的?當時,我就寫了一篇中篇報告文學《前線急需軍火》,為了便于表述,采用的是第三人稱,人名全是化名。內容是在中越反擊戰的戰爭后期,我軍為組織一次戰役,急需四十萬發85加農炮彈,某軍工廠組織生產這批軍火所發生的故事。寫好后,曾向國內幾家期刊和報告文學專刊投過稿,可能是對文章內的一些人物的描寫與當時的形勢大氣候不太適應,所以就沒發表出來。來到機械社區后,看到一些同行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記述、總結與反思后,覺得把這篇報告文學發給廣大的同行看看,也可能有益無害。最起碼也可以撩開一絲軍工神秘的面紗。 在事業的征途上,人的命運是個多變的函數,J咋也想不到會將它放到這個前途未卜的生產線當工長。他已年近四十,開始走人生的下坡路了。他想了很久,不知領導意圖何在。接受的任務是個加工難度很大的炮引本體,35熱軋鋼,在自動車上加工很難提高效率。車間十年以上的老工長數以十計,為什么偏偏讓他來主持這么一件難以勝任的工作?當他了解到一些底細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暗暗后悔自己不該太實心眼。主管這個產品的是Z副廠長。當初組建這條生產線的就是原車間副主任,不久前提拔為副廠長的Z。關于這條生產線的實用性如何,廠內技術部門一直持保留態度,J終于明白為什么會有一頂官帽子,突然降到他的頭上了。如果他明智一些,是可以立即退出的。因為他和Z副廠長有著由來已久的矛盾,產生了很深的思想隔閡。這對這場關系國家安危,工廠命運的會戰是十分不利的。但他不愿把這個眾所周知的理由提出來。他有自己的想法,天高皇帝遠,萬人大廠的副廠長和一個基層的小工長,還隔著很多層的領導,是很難直接打交道的。大戰前夕,他得屏棄一切雜念,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生產準備工作中去。調閱全部工藝資料,落實人員,重新排列生產線,正當他準備點起上任后的頭把火時,Z副廠長帶著一支由各職能科室一把手組成的服務隊,進駐車間直接指揮了。 + D: g; W* l. [: k
Z副廠長如今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之時,雖然改革大業造就了一批批的人才,但人才也并不全是改革大業造就的。Z副廠長能打破十余年徘徊不前的仕途局面,可全靠了那個八十年代涌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帶來的TQC(全面質量管理,那時還沒提ISO質量認證),和與之適應的質量保證管理體系。據說部里的的一位副部長專門出國考察學習了一陣,認為在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尤其是軍工企業推行此法,不但能更好的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也能大大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東奔西跑的大力宣傳。不過,當時各行業還都是鐵飯碗、鐵交椅,國家也按各行業的生產特點,制訂有各自的質量標準,像GB、YB、WJ等不下十幾種,用了幾十年,得心應手的,又學什么TQC,聽著都別扭。一時間冷眼觀看的多,愿意接受的少。當時的傳達會場上,入場的干部等級已擴大到班長級,在眾多的領導面前,班長自然沒有發言品評的機會。但Z立時就懂得了TQC的重要性。見廠內各級領導對副部長的推廣反應寥寥,他突然靈機一動,當晚就登門拜訪,虛心求教。副部長見來了知音,自然全力扶持。加上那個TQC能被被國外企業推崇,絕不是銀樣蠟槍頭。Z在副部長的支持下,在機加車間做了個試點,當月就使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扶搖直上。副部長見孺子可教,就將他帶回北京,進行專業培訓。從此Z就像一只鼓滿了春風的紙鷂,短短幾年就坐到了副廠長的交椅上。但上任以來,卻一直政績平平。仕途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要是再不干出點成績來,只怕北京的副部長也護不住他。剛好來了這么一批較勁的軍火加工任務,廠長覺得生產線是Z副廠長負責組建的,負責這次任務他是當然的最佳人選。對這次任務數量之大,時間之急,難度之大,Z也早有所聞。這可是一場真正的硬仗,這一點他還是有一定的思想準備的。他明白,這也是一次機會,如果能漂漂亮亮的組織好這次生產,那么通向正廠長,以至更高層崗位之路,都將是一路綠燈。他現在才三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兩條O型腿像兩條不知疲倦的機械杠桿,剛在這個車間做完指示,轉眼間又在另一個車間檢查生產情況。他中等個頭,兩眼小而無光;嘴唇有點地包天,使人想到愛叨叨的老太婆。他的整個身形相貌都平淡無奇,但心中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是年初才接到任職副廠長的聘書的,至于為什么代理了幾年副廠長才正式下聘書,而且又是在這么個關鍵時刻。他心中一直揣揣不安。因此,也越發感到這回的任務有點吉兇莫測了。他不敢再坐在金交椅上發號施令,沒幾天就屈尊下到他的發祥地——機加車間,親自督陣來了。對這個產品他并不陌生,因為他從北京學習完一回來就接手試制。試制經費一劃過來,大部分就被挪作它用,加上這批產品一直在一個三線小廠干著,在這里建一條生產線,主要是為了應付萬一的,也就沒太引起領導們的重視。反正他上面有哪位副部長的靠山,就讓副部長的得意弟子來應付吧。因為不是指令計劃,Z也沒把這活當回事,試制任務,就全甩給了試制組的幾位工人師傅了,鳥無頭不飛,少了領頭的,幾個人要啥沒啥,對付著摳出幾個樣品往Z面前一放,領了一筆試制獎,買了些煙酒,云天霧地的吃喝一場算完事。至于那條生產線能不能用只有鬼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