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注冊會員 登錄
機械社區 返回首頁

sijiruchun的個人空間 http://www.ytsybjq.com/?804437 [收藏] [復制] [分享] [RSS]

日志

霸氣美國人壟斷諾貝爾獎

已有 247 次閱讀2012-10-14 19:00 | 諾貝爾獎, 阿爾弗雷德, 自然科學

諾貝爾獎

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雖然終生未娶亦無子嗣,但逝世一百多年后,他遺囑的精神仍在一年又一年地傳承,這遠比31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更有價值。至今,全球共有830多人和20多個組織因為“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

從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的第二年起,即1902年起,瑞典國王每年都會親自頒發諾貝爾獎。起初,國王奧斯卡二世并不樂意把該獎當作國際大獎頒發給外國人。不久,他意識到諾貝爾獎對國家公共價值的意義,并改變了主意。

然而國王奧斯卡二世應該也沒有意料到,這個原本是屬于瑞典人的諾貝爾獎幾乎成為美國人的專屬大獎。這830多名獲獎者中,絕大部分是美國人。

二戰之前,英國人和德國人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含化學獎、物理獎和生理醫學獎)的常客。二戰之后,美國人幾乎壟斷了自然科學的獎項。

然而,美國本來就是各國人“組裝”起來的國家,因此,從血統和出生地的情況來看,這些拿獎的美國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國人”。不必說猶太人,美籍華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所有8位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華人中,有5位在獲獎時屬于美國國籍;有2位在獲獎時為“民國”國籍,后來轉為美國國籍;有1位是同時擁有英國和美國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從出生地看,有5位出生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大陸,3位出生于美國,1位出生于日據時期的臺灣。除此之外,有3名非華人血統的自然科學獎獲獎者出生在中國,這其中又有2名屬于美國國籍。

當然,科學沒有國籍,科學進步屬于全人類,正如諾貝爾獎屬于全人類。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注冊會員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8 20:57 , Processed in 0.0400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