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城鎮化當作救命稻草,其實它不是。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經濟政策,你可以把城鎮化當成一個經濟政策來拉動內需、來刺激投資,完全理解錯誤。城鎮化是經濟逐漸發展的一個自然結果。
你想像一下,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城鎮化率大概是到不到20%啊,大概也就是20%左右,去年官方數字城鎮化已經突破50%了,30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的增加,你回憶一下政府出臺過什么政策嗎?沒有,有規劃嗎?沒有,有配套政策嗎?沒有,有學者討論嗎?甚至都沒有。為什么城鎮化從20就上到50了呢?
實際上城鎮化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更多的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政府不可能用城鎮化當靈丹妙藥來解決經濟中的問題。
對于中國城鎮化的提高兩件事是至關重要的,第一件,農村改革,第二種,民營經濟的發展,兩件事提高了中國的城鎮化。城鎮化作為農村改革的一個結果,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出現的。
農村改革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呢?農村改革的意義就在于把農民從僵硬的計劃體制下給解放出來了,解放出來了以后,勞動力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可以開始自由流動,所以城鎮化的前提是什么?城鎮化的前提是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還在計劃體制下城鎮化是提高不了的,因為農民被這個計劃體制死死的拴在土地上,死死的拴在他的家鄉,他動不了,不允許他到城里去,他在城里沒法謀生。一個農村改革,農民開始自由選擇行業了、選擇工作了。不會被拴在土地上了,而且因為勞動生產積極性的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也提高了。
我們剛開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計劃體制下這些資源都被固定在這個地方、那個地方,不能發揮他最大的效用,把他打破了以后這些資源開始自由流動,自己去配對,資源的流動,尋找更高效率的地方,城鎮化就這么起來了。
大城市病根源在于公共資源分配不合理
資源更大程度、更大范圍的自由流動,這一次的自由流動不光是允許農民自由流動,那就要取消戶籍制度,現在農民進城以后很多的社會服務他沒辦法享受,現在的自由流動不光是農民,土地也要自由流動,所以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上議事日程。現在國進民退,民營經濟發展不了,國有企業能再吸收一兩億農民工嗎?行嗎?你自己算算,我們民營企業在GDP中的比重雖然是50%,但是他就業的比重75%以上,75%以上你要明白。
所以農民進了城以后,你要想讓他住下來,我們現在講首先第一步解決現有農民工變成居民的問題,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更多的農民進城,他的工作在什么地方?你要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你要,讓他有更高的收入,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收入就要求資源產生更高的效率,而更高的效率來自于市場上的這種重新的組合,更加自由的流動。所以不光是農村勞動力,農村的土地也要自由流動。
取消戶籍制度有一些現實的困難,比如說取消戶籍制度以后,我們可以想像的,北京這個城市砰一下就要膨脹多少,但是你問一問,為什么北京會變得這么大?為什么大家都往北京跑?為什么?你得問問這個問題,因為北京不公正的享受了更多的公共資源,這是公共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造成的,大家全往北、上、廣跑,特別是往北京跑。
有人擔心超大城市的出現,如果大家全自由的話,他們不去研究一下超大城市的根源在什么地方,發展中國家首都經常成為巨大的貧民窟,為什么?因為首都享有特權,發達國家的首都都是小城市,發達國家不是往華盛頓跑的,他往紐約跑,紐約不是首都,你老用戶口把人擋在外邊,你就沒有想到為什么人家打破腦袋也要進來。這個問題如果要從根源上找的話,是可以想辦法解決的。
第二,跟著的就是擔心向城市集中之后公共服務跟不上,地方財政沒有這個財力。地方政府的財力完全是夠的,問題是現在他們沒有用在正道上,地方財政的支出現在大頭兩個,一個叫投資,一個叫養人,你看他養了多少人,他永遠錢不夠用。你要不大規模的去裁減冗員,地方財政、公共服務、公共設施永遠錢不夠,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為什么要做投資主體呢?不應該做投資主體啊,你建那么多大橋、你建那么多機場。這是因為我們政府的職能沒有正確的去界定,所以財政老覺得公共設施、公共服務不夠,錢不夠,他公共設施、公共服務錢為什么不夠啊?因為在那方面花錢他沒積極性,他花錢的積極性在大投資項目上。
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像吸毒不戒毒無解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在地方財政的收入這一端,剛才我講的是支出這一端。土地制度的改革最困難的就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賣地收入的依賴,已經到了像依賴毒品的地步了。你把土地財產拿掉,很多地方政府立即過不下去,財政改革迫在眉睫,你不改革財政什么城鎮化,你改革財政就是為了創造資源更加自由流動的條件和環境,城鎮化才能起來。只要資源一開始流動以后,他往哪流、流多少你不用管,市場全給你解決了。
我強調資源的自由流動,這兩個改革都是很關鍵的改革。(這兩個改革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改變目前的利益格局,是要動政府的奶酪,所以非常困難,你要想動政府的奶酪你試試看。
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是從市場化的改革,你不是看我們國家城鎮化怎么發展過來的,而是抱著過去幾年間這種政府操辦的思路去做,會產生什么結果?會第一,使城鎮化舉步維艱,城鎮化做不到。為什么?基礎設施的投資我問問你錢從哪來?
財政現在已經非常緊張了,現在財政的情況,中央財政還有一些余力,地方財政非常緊張,地方財政如果不緊張的話,他不會死死地捏住土地財政的,而城鎮化又要動土地財政,你不是自相矛盾嘛。地方財政如果沒有錢的話,他只能夠去吃銀行。
4萬億政府花錢是不講效率的,到最后我們中央政府監管當局都感到這個東西這么弄下去有問題,所以禁止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禁了一陣又禁不了,為什么啊?一禁來以后GDP就掉下來了,所以他現在已經形成對鴉片的依賴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要戒毒,不戒毒這個局沒解。
保障房將來有很大的問題,保障房的地段稍好一點的就變成了尋租工具,而保障房那個地段不好的將來是空城,沒有人去,資金怎么回收?你如果是用銀行貸款做的資金怎么回收?政府去建的保障房,他怎么能夠知道這個勞動力是怎么流動的、是怎么分布的,哪些地方建的房子可能有人,哪些地方建的是沒有人住的,這都是在市場上經過不斷的試錯,有多少地產開發商去做市場調研等等,最后他才能夠知道我這個樓盤蓋在什么地方,因為我要賺錢啊,政府不管,必須保障房多少套蓋起來,我找個地方蓋起來,完成任務再說,將來有沒有效益不管的,你看保障房將來全是問題,你還想更大規模的搞這種東西,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過剩了你再怎么投。
(新浪財經采訪)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8 11:24 , Processed in 0.05134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