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看以往發帖記錄,已經2年半沒更新了。
) Z _! D% R# L" i! T7 D$ }& |* X' C
如題。雖然入職新工作已將近一個月時間,腦海里還會經常思考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從上家公司的技術經理跳槽到目前這家公司做工程師。! ]1 Y/ g4 e/ F& m
0 f2 u0 }5 P6 X. |8 [$ g3 K- k/ z簡單說一下上一家公司的情況,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民營企業,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有一席之地,有若干制造基地分布于全國各地,整體規模約1500人(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工人也不斷下降)。三年前我加入這家公司,離家稍微近一點。剛進去的時候只是個中級工程師,三年時間升了三級到經理,管理15個工程師。說實話,主管我的副總裁還是比較器重我的,不然很難三年升三級(每升一級工資漲20%,每年只有一次升職機會),而且每次升職都有要拿得出手的工作業績,或者說比較突出的KPI。因我個人控制欲并不強,管理相對寬松,跟團隊里的工程師相處也比較融洽,工程師有社招有校招,年齡20多到40多不等,中青年搭配,相比來說工程師隊伍流動比較頻繁,但也空了就補,總體來說能夠保持數量穩定,不至于干活的時候抓不到人。
4 b/ u# ^, l. H
7 {( o$ Z# u v k2 Q; {/ }5 t d再來說說為什么離職。今年的汽車行業整體行情并不好,燃油車不用說,就連新能源也并沒外界想象的那么火爆。整車廠銷量上不去,傳導到供應鏈環節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就算有訂單回款周期也是遙遙無期。企業要想生存,要么開源要么節流。大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想開源哪那么容易,于是只能被迫節流。但是民企不像外企,按勞動法給補償正大光明裁員,民企為了省這筆補償金只能想點其它辦法,比如說你自己走。于是各種5S檢查、著裝要求、通報批評輪番上演。我所在的部門因為某些原因即使生產停工也不會被裁員,所以如果不主動走基本五年內不會失業,但有些跟生產密切相關的部門就懸了,比如質量管理、物流、制造工藝等等。本來年初我計劃好好再做幾年,一來技術水平還需要再提升,二來好好珍惜管理實踐的機會,可是因為公司一系列苛刻的行政管理舉措,讓我越做越不開心,到了不想去上班的地步。
0 X6 Z% R7 \4 a( e$ V+ f$ z! S! T) _% {! w0 H, ?
最近網上不是流傳著什么原因促使你離職,其中一個就是工作開不開心。如果工作開心,即使薪水寒酸一點也就忍了。( x7 Y1 m7 a% ~: Y7 N
, u3 F5 c3 j( s& n: U' n機緣巧合獵頭聯系我看一個新機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第一輪跟總監聊的不錯,第二輪跟老外也聊的不錯,但是準備給offer的時候溝通下來只能給個senior(外企扁平化管理,沒那么多level),hunter和HR反復跟我確認會不會接,尤其是hunter每天打電話來問,生怕我不接煮熟的鴨子飛了。說實話,對這個職位的level確實沒什么吸引力,好不容易做到經理又做回去工程師,以后再想在外企做到經理可就不容易了,我確實猶豫了幾天。后來想想還是接了,與其在這里做的不開心,倒不如找個開心的環境做,雖然level并不理想,但是未來從事的工作卻是我感興趣的。
0 g' d$ _" _$ K% S7 X% s6 w% E7 C
另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我在上家公司做經理年薪也沒到30W,新公司給了我一個突破的機會。在我看來,機械工程師年薪30W是天花板,我亟需機會突破這個天花板。
6 n: y1 o4 Z! P- g2 T2 `8 g, ?% ^+ V; }
現在正慢慢熟悉新工作的流程,逐漸參與一些新項目,不管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輕舟已過萬重山。7 b1 l I/ `* k4 M$ ^/ h2 {! M- L
, h. @6 y+ J- y4 A9 k$ |3 S$ b& ~6 [1 ` z2 F% n+ L. i9 X" w
) A- N; F' N/ E9 l! g, C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