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Y250SB 于 2019-4-24 11:54 編輯
& _+ O$ q: V. y# X1 R0 b
# f& D" P- [0 i3 ] ]. b. zhttp://www.ytsybjq.com/thread-977704-1-2.html % |, j9 ^7 p' }8 `% B5 h/ t
這個貼,樓主看似拋出一個基礎的不能再基礎問題,但是99%以上的中文資料里,都沒能很好的深入淺出的說明,為什么用“分度圓”,而不用“基圓”或者“齒頂圓”? , R9 [2 ?2 b4 L, ?
/ C/ \) \& c. o4 Q4 T2 h
要深刻理解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分度圓”,得先簡單了解一下齒輪的發展史。有幾個關鍵人物了解一下,亞里士多德,達芬奇,歐拉,威爾斯。NASA有個1985年的科普資料“Gearing,J.J.Coy&D.P.Townsend&E.V.zaretsky”(NASA-RP-1152),70多頁,可以讀一下,讀完之后看看那長長的參考文獻列表,估計某蛙就應該感到慚愧了。
; M6 c: V, t- V! Q4 _% b 9 E& \0 |7 P# \, f
讀資料要多讀,局限于國內教授們那幾本書,還是慎重為好。齒輪領域有些譯本或者原本,是經典,可以看一看。Litivin和Dudley,這兩位雖然見了上帝,但留下的書,是這個行業的圣經。
# G3 ~: s" x- l
5 C! K' Z% l/ W- b$ O- l8 }8 B+ c: p分度圓,英文里叫reference cylinder。從現在開始,拋棄你原來的分度圓概念,深刻理解這個鳥文術語的字面意思。為什么會有reference cylinder這個概念?從亞里士多德到達芬奇,一直到歐拉和威爾斯,他們都沒有提出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到了近現代了。是展成法加工齒輪被標準化了以后的事情。是先有了reference rack這個概念,才有reference cylinder。也就是說,先有標準“齒條形刀具”,也即“產形基本齒廓”,有了datum line這個概念后,根據嚙合原理,在圓柱齒輪上建立的reference cylinder這個概念。是展成加工齒輪時,分度圓就相當于,被加工齒輪與刀具在展成加工時的“嚙合節圓”。所以,分度圓的意義,在于它反應了展成法工藝和標準化刀具。 - {- `/ k" n, o7 \
& N( x4 Y8 ^+ j# `+ _1 x7 ?—————————————————分割線——————————————— 看到某蛙的胡說八道,為免誤導眾人,好心提醒一下 “是指計算?& d6 H) g @" z+ }
分度圓有一些特點很有用
G2 [: i8 R+ N& I9 ^. R. I5 O分度圓(確定是分度圓而不是V-circle?)上齒寬(確定是“齒寬”而不是“分度圓齒厚”?)和齒槽寬度相等 (注:齒寬和齒厚的定義,以及分度圓齒厚的計算公式,大學的機械原理課程都有講,千萬別辱沒師門)
9 j; b$ P' S5 H' D分度圓處的壓力角為標準壓力角(常用的是20°),相對應的滾齒刀(齒條)也是20°。
/ Q7 ^# S2 X/ ~, p' O齒輪副的分度圓(確定是“分度圓”而不是“節圓”?)是無摩擦滾動,速比就是兩個分度圓之比。不管怎么變位,這對齒輪副的速比不變。同樣,齒條齒輪嚙合,再變位也是與分度圓相嚙合 (注:節圓純滾動,畫個圖就知道了,而且大多數教材都有講,包括某蛙推薦的穆斯的“機械設計(第16版)”)滑擦率,摩擦方向以分度圓(確定是“分度圓”而不是“節圓”?)為界,要么指向分度圓一線,要么反方向 (注:滑擦率不知道說的是嘛玩意。大概是指滑差率吧,姑且這么認為吧。哪本教材要是說以分度圓為界,大家可以把作者拎出來游街)+ E0 i! p8 s; r W* A) N$ e
所以,計算中用分度圓作為基礎很有道理# M+ ^( W7 N% t. s3 y
上面基本上圍繞幾何參數,當強度等物理計算,似乎不是很明顯”
, J# Z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