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大立車的,經常加工碳鋼的焊接件(盾構機驅動部分),結構較復雜,工序也多,直徑五米以上,重量都是幾十噸,焊接退火后,時效幾天進行粗車,工件大,一般的振動設備沒什么效果,所以就沒有振動,先粗車小端,再粗車大端,然后直接精車大端,翻面半精車小端,精車小端,然后上龍門,落地鏜,鉗工,打磨。從車到交貨2個月吧。在精車大端孔徑600+0.08時,經常會出現加工完檢驗合格(一般會兩人及兩套以上量具檢查),終檢時會出現超差的現象(有時會大,有時會小),其余的較大尺寸,用派尺測量的沒什么變化,用四米或三米內徑千分尺測量的尺寸都會有出入。
3 }5 T2 @# T& M4 n, G8 W6 M4 p5 [; [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排除人為測量誤差和量具誤差,我估計是不是由于溫度變化造成的,由于周期2個月有時更長,溫度會變化較大,工件的尺寸及重量比量具大很多,溫度造成它們的熱脹冷縮不一致,例如:昨晚夜班加工600+0.08的孔,我加工好尺寸+0.04,也用了兩把量具檢查,早上交檢尺寸測量為+0.07,我估計到終檢時溫度低十度時測量會還要大,會超差,造成的返修費用會很高,扣錢扣的肉疼啊。所以在此請各位老師幫我分析一下造成這種尺寸變化的可能原因,另外以600+0.08的孔為例,怎樣精確計算出溫差變化造成的工件及量具的熱脹冷縮值分別是多少,怎樣來控制工件終檢合格。謝謝各位老師!謝謝請一定不吝賜教。
2 p; x) i1 _: Z% ?: i9 _
4 {% F( f% J# k( u
) I3 A+ @4 E& X5 g: o |! j0 [# R) l, F8 O; f
類似這個孔,工件要大很多,是個臺階孔。(網上借用的圖片謝謝)* m' {4 Q0 h0 H3 E1 ?: Z
" G0 H s! T/ [: Q2 h' t [4 H. }8 N6 ^- L) W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