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軸承在機械行業居于什么地位,和其它行業的關聯程度。: b! P/ k8 c1 `, v
軸承是工業的食糧、軸承在工業生產中居于首要位置。
, Z* N5 h; Q+ I7 n: ?4 \8 H 特別是在鋼鐵、造紙、機床等消耗嚴重的行業。
2 X" G( V2 `+ O 軸承的上方產業有采礦、煉鋼等行業。軸承的下端跟所有的工業生產行業都相關。
5 c) i- h, {! \" y/ c$ G1 M% Z6 D8 s; Q1 o! {
2、我國有那幾個大的和強的軸承企業,如瓦軸,哈軸等,他們各自特色和目前地位。/ m* `; g4 A4 ]9 o1 F! n
我國的主要軸承企業有哈、瓦、洛。民營企業發展迅速、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6 ?" C1 @5 E$ B' X1 ^
從銷售額來講瓦軸的銷售額比較領先、哈軸洛軸技術實力也不錯。而且由于軸承也是軍備用品,國家也有一定程度的支持。4 {2 L q$ w8 Y p! [) z
4 p1 O! `: t3 L v0 e9 Y3、國際軸承巨頭如SKF等,有哪些大品牌,究竟強到什么水平?. s+ e* U) n) v5 G3 D: T$ y
我覺得軸承不僅依靠先進的材料技術、設計技術、生產技術,還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憑長期的經驗積累。國外很多品牌發展比較早、經驗積累比較豐富、掌握的大量的實踐經驗資料。 c4 X0 z8 |4 @
現在從軸承的生產來講我心目中的排名是:, z8 y( G3 h% f3 Q7 g
SKF(斯凱弗)、NSK(日本精工)、INA/FAG(舍弗勒)、TIMKEN(鐵姆肯)、KOYO(光洋)、NTN(恩梯恩)
( d( M- O7 }" Y* m/ j+ F" V9 @ 當然每個軸承廠價都有自己的優勢
' F; m3 y* z( \8 F SKF是調心滾子的發明者、而且發明的CARB軸承也相當的有特色。SKF在工程機械、一般機械、石化、造紙機械上有一定的優勢。
2 f# G: z- q; V5 H NSK是小型球軸承的專家、而且近幾年迅速的膨脹的各個行業。據了解在中國的銷售量已經超過SKF。NSK的特長在電機行業和精密軸承行業、現在在鋼鐵領域應用也迅速增長起來。: B$ z5 \: U" C$ d
INA/FAG主要依靠德國人優秀的對機械的敏感性和嚴謹的態度。其中INA主要是做滾針軸承起家,滾針軸承型號系列全,性能穩定。- K- z- x5 C+ A K$ y5 y( M
TIMKEN的優勢在于圓錐滾子軸承、廣泛應用于鋼鐵行業。最近也在其他的行業也增加份額、有一定的成績。3 N1 \1 W- r& n1 l
在中國剩余的進口軸承市場主要也是日本軸承品牌的天下。 ) T" O* u" b" V$ Z) Q% c% o
* s3 A+ q3 I, t, i5 S' }4、國產軸承產品目前的水平如何?和國外巨頭的差距有多大,主要體現在什么方面。
1 U' o$ H( R$ w- p2 C+ T) c 我覺得國產軸承的水平主要受到以下幾點影響(只代表個人看法):
* j/ l1 f$ t0 j; i& ~7 Y& F* G ① 缺乏長期的經驗積累;
4 S. x/ o2 f n6 m; X j1 s ②缺乏嚴格的品質管理;7 q3 g+ U V! t8 S6 h( W$ _0 |6 W( [
③關注產量比關注質量要多;2 x: X6 S1 J8 E1 |' N) f1 y
④材料(軸承鋼)、設計、試驗方法等。$ O9 h; i& G1 a5 ]
. k0 e X# Z4 b5 |
如果和進口軸承混排的話、我覺得國內的大型軸承生產廠家的綜合實力應該在KOYO(光洋)、NTN(恩梯恩)之后。當然這是在綜合的實力上、在某些行業上國內的大型企業也有自己的特點。1 I" H. I8 s: O) g/ P
0 A3 C j5 g2 u# E, {4 R# k
5、國內軸承市場有多大,國內產品占據多大份額,國際巨頭占據多大份額。目前市場競爭的格局和趨勢如何。
& o# `% m0 d, T5 ^9 J 國內軸承市場可謂巨大、手頭缺乏相關數據、不敢妄言。國內的軸承產品大約能夠達到65%左右的份額。國外的軸承產品SKF、NSK、INA/FAG和其他品牌幾乎評分其余的市場。
9 X" S' C0 t2 H 雖然國產軸承的份額很大、但是軸承的銷售額和利潤率還是比較低。
2 W0 u; ]" [; ~, Z" B 個人覺得在一些行業里國內軸承還不能跟進口軸承匹敵。如:鋼鐵、機床、大型工程機械、發電設備等。- i9 ?, S$ M5 c7 h% U6 m. d
9 Z2 \4 u2 p" N! j2 W6、您了解的具體事例,您的觀察,體會,經驗等,具體的評論。
7 w8 [4 U c7 @' G! H. R0 l 個人見解、不作評論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