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美國頁巖氣的大規模商業開發引領了第三次能源革命,美國本土能源價格被壓至谷底,并第一次成功實現了能源輸出,降低了對中東的依賴。隨即,美國的制造業大量回流,并與機器人產業完美匹配,這又促進了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這場頁巖氣革命,不僅改變了美國的能源結構和能源戰略,也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作為能源進口大國的中國,09年開始有了第一份評估報告后,也已在頁巖氣開采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頁巖氣的定義是什么?
無獨有偶,石油天然氣的先驅都是業界老外。現代石油工業最早的先驅者是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來自波蘭的藥劑師,就是藥房抓藥的;美國世界石油工業的先驅者埃德溫•德雷克是退伍軍人。說到頁巖氣,要提到一個人叫威廉•哈特,在美國被稱為“天然氣之父”,生意人。182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弗里多尼亞,威廉•哈特在當地的小溪溝邊散步,發現水面上冒出氣泡,于是在附近鉆了一口9米深的井,成功地獲得了較大氣流的天然氣。隨后幾年接通管道,照亮了附近的住家和商店。有商業價值當然要收錢,最先使用的是木管,1825年改用鉛管,并建立了弗里多尼亞天然氣照明公司。
后人把這個發現稱為美國首先在1821年開采了頁巖氣。然而那時,美國人對天然氣的概念還不如中國人,中國人早把天然氣來熬鹽了,火井到處可見,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鉆成當時世界上最深的燊海井,深1001.4米,日產天然氣5000~8000立方米。那時美國連天然氣是什么玩意都不清楚,就會開采頁巖氣了?
研究美國原始資料“Natural Gas has Fuele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ew York for186 Years”,可以看出,用現在的說法是開采了淺層天然氣,蓋板是頁巖層,因為頁巖層致密不透氣,跟頁巖氣不踏界。
有個紅頭文件“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 年)”把頁巖氣定義為:頁巖氣是指賦存于富有機質泥頁巖及其夾層中,以吸附或游離狀態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規天然氣,成分以甲烷為主,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
如果把“頁巖氣”改為“致密氣”,這個定義照樣成立。常規天然氣、頁巖氣與致密氣的區別,不在產品成分上,而在滲透率的區別。見圖
圖2.jpg (20.74 KB, 下載次數: 1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21 15:06 上傳
為了便于閱讀理解,現在把常規天然氣、致密氣和頁巖氣的滲透率區別列成表格。頁巖氣的滲透率約比致密氣小1000倍,也就是常說的,頁巖氣比致密氣更難開采。
圖3.jpg (12.02 KB, 下載次數: 1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21 15:06 上傳
頁巖氣(shale gas)是指賦存于富含有機質的頁巖層段中,以吸附氣、游離氣和溶解氣狀態儲藏的天然氣,主體是自生自儲成藏的連續性氣藏,必須采用水平鉆井并分段壓裂才能開采出來的一種非常規天然氣。
這種頁巖氣是束縛在頁巖層的滲透率小于1μD(微達西,≈10-18m2),屬于熱成因氣,它可以在有機成因的各種階段生成,以游離狀態存在于裂縫、孔隙及其他儲集空間;以吸附狀態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顆粒及孔隙表面上;極少量以溶解狀態儲存于干酪根、瀝青質之中。
5cb44e638cc157756b25b9ae396105cd_59622665_5.jpg (35.26 KB, 下載次數: 1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28 15:10 上傳
頁巖氣層吸附在有機質上,沒有圈閉,沒有明顯的氣層邊界。頁巖氣層的特點是具有吸附氣體的能力,與煤層一樣,但孔隙中有自由空間,這不同于煤層沒有大孔隙。頁巖氣層的吸附氣與頁巖有機質成比例。游離氣與有效孔隙率和孔隙中的氣體飽和度成比例。
談到頁巖氣,人們總喜歡給她戴上桂冠。認為頁巖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 我們調侃地把能源分類劃分為兩種觀點: ⑴ 家庭主婦分類法。以廚房是否清潔為標準,得出煤和柴是不清潔的,天然氣和電力是清潔的。其實多數人也是這樣看的 ⑵ 能源角度分類法:從開采到終端使用的全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否進入現代全球碳循環系統。
煤和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全球碳循環系統,增強了全球暖化,歸于不清潔的化石燃料之列;柴薪屬于生物燃料,燃燒后沒有增強全球暖化,屬于清潔燃料。
電力要看怎么來的?從水力發電或再生能源來的一次電力,是清潔的;而化石燃料燃燒發電來的二次電力,仍然不清潔。
頁巖氣是非常規天然氣的一種,貌似清潔,其本質仍然是化石燃料。
本期專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大家對頁巖氣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任何想討論的,歡迎跟帖回復。
參考 中國煤炭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