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樓主的帖子,正好這兩天在聽余世維的講座,他有一段講到了歐洲人,美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區(qū)別,記得其中一段說到歐洲人,我有兩次相同的經(jīng)歷,看看歐洲人和中國人有什么區(qū)別。
& @, b l- m" k2013年春,我被外派到奧地利工作了三個月。周末一般沒事兒,那邊的工作很輕松,工作節(jié)奏也一般,感覺周邊的人生活很安逸,大部分的商場,超市,甚至飯店都不營業(yè),這點(diǎn)讓我很不適應(yīng),所以周末除了酒店上網(wǎng),看書,發(fā)呆,就是出去曬太陽。話說,某天我騎著自行車出去玩,結(jié)果走錯路了,越走感覺越不對勁,路上的景色是越來越荒涼,看來是迷路了。隨即在一個公交站臺停下,掏出地圖來,看看在哪里走錯了,該怎么走回去。本人不會德語,恰好附近的幾個街道名字長得很像,一時間也沒搞明白所以然。這時,有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太太來等公交車,看我在那里看地圖,就用德語和我說話,我用很蹩腳的德語告訴她我不會說德語,零時學(xué)了幾句應(yīng)急用的。然后她就和我比劃起來,我在地圖指出來要去哪里,她給我指了回去的方向,然后我道謝,回程。, f7 a, I8 G }. s4 s
7 K* n8 S$ i6 q. k4 b1 e, V) S& }
隔了兩年,大約是2015年夏天,再次出差去奧地利,中途和幾個同事去維也納旅游。下了火車,準(zhǔn)備在自動售票機(jī)買當(dāng)天的市內(nèi)公交車票,他們的自動售票機(jī)支持德語,英語等多國語言,但是沒有漢語。當(dāng)時的顯示界面是德語的,我正在找切換成英語的菜單在哪里,排在我旁邊的一個中年婦女用英語和我說,需要幫助嗎?我說不用,謝謝,然后買好車票。
. M% e( N2 i" _6 S" A* T8 i1 n Y+ U- k$ Z8 g
上面是我的兩次親身經(jīng)歷。我們假設(shè)一下,如果某一天,你在北京長安街上迷路了,拿著地圖在哪里看,是否有人會主動過來問你是不是需要幫助?假如,某天,你看到一個外國人拿著地圖站在你熟悉的某個城市街道上,一副迷路的樣子,你會主動問一句,may I help you?這就是區(qū)別。你說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