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社友討論什么樣的工作是“不可替代的”,作為一名資深“被替代人士”,忍不住歪下樓,吐槽兩句。對于員工,達到工作上的“不可替代”是職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員工的不可替代,是相對的;真正不可替代的,只有老板。 5 F% P" |7 h/ X" d1 m9 j. G
俺多年前上班的一小機加工廠,老板某總看著周圍不少人辦加工廠賺錢了,加上自己也確實能拉來不少業務,于是籌錢(還貸了不少款)辦了個機加工廠,招的幾個人都是通過熟人關系找的,也包括俺,個中曲折與主題無關,就不多說了。 平日里,某總不時會嘮叨:某某廠工資才多少一個月,活干得多少多少快。俺就知道,該準備閃人了,果然年前獎金一發,確實寒磣,于是第二天,連我在內的兩個技術好點的就直接閃人了。 某總不以為意,心想:辦廠第一年就賺錢了,得意著呢,不就兩個人嘛,再招就是了。 過了年再招人,結果生產效率直線下降。我在之前的帖子中說到的那個焊接產品,第一批做完后,客戶反映不錯,后來量挺大,就長期在做了;之前我還是留了一手的,慢慢做,一天也能做兩件,老板單這一臺機床一天能賺七八百;后來的人一天做不了一個,還經常報廢,老板得賠錢。 于是換人,沒效果;再換,照舊! 三個月后,某總扛不住了,打我電話,當然不搭理他。 到了下半年,生產效率實在慘不忍睹,天天返工,天天報廢;加上資金緊張、行情回落,某總關門大吉了。
^( h0 M$ N1 {. V/ |; @
當時俺在這個廠,客觀上確實是“不可替代”的,但人家就給你“替代”了,然后還順道把自已也給“替代”了。 & ?* O7 g w4 f
再說說另一個小加工廠, 這個工廠的老板比較另類,技術出身,不喜交際,業務也不算強,就喜歡埋頭做事。一次去他們工廠了解生產進度,交談中,這老板問:我們那個生管人員小A,跟你們這邊的對接還可以嗎? 然后就說到這個小A,按他們老板的話:以前就是一個三扁擔打不出一個屁的人,平時做事認真,技術也不錯,硬把他調上來做生管。剛開始的時候那家伙死活不干,說自己不適合,還是開開機床算了。我就跟他說“我不給你定目標,你只管認真去做就行”?,F在做了有幾個月了,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進步也還是明顯的。我們廠現在的幾個做管理帶班的,都是這樣從自己內部選出來的,先不管他們做得夠不夠好,但看著他們幾個一天天在進步,我還是蠻有點成就感的。 老板這句話的背后:這個小工廠幾年時間從兩臺數控車床發展到約50人的規模;質量優于絕大多數同行,成本卻比別人低;工資計時,但生產效率并不比別人計件的低;工作氛圍相當不錯,員工工作主動性強。 ) d: I) L6 `8 B
小A是不可替代的嗎?絕對不是!甚至大多數老板在面對同樣情況的時候,會優先選擇“替代”。小A的缺點很突出,優勢無非就是熟悉內部情況、做事認真,說起來都覺得太微不足道,但是這個老板卻給了他“不可替代”的信任,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按管理學的說法,管理者就是通過他人來實現自己價值的人。所以說牛X的老板不在于自己X,而在于能不能發現別人的牛X之處。
& @& }/ Z7 p5 S# h) S 即使是一份簡單的工作,如果你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那么在相應程度上,你就是不可替代的;與之對應,對于一個員工,如果老板能發現你的優勢,那么你也是不可替代的;反之,即使你再牛X,老板要是發現不了,也是然并卵,就要是給你替代了,咋地! 6 D, q. x& W( o
, l; t8 Z; u- L
補充:上面說的好像有點聽天由命的意思,但這里只說現狀,至于其他的,下次閑下來再說。# i7 y: o0 N" K+ d
' O/ V, p: `4 J2 l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