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17-5-17 09:18 編輯
* h* ~! q- i! [1 C, _0 S9 t- h2 H2 M" |8 h! h
臺州行之五:以品質贏取市場的張總+ P$ E) k9 U& i& S0 E* }
臺州行之四:掌握數控制造技術的羅總6 W; i6 [1 e, W2 r* ]
臺州行之三:衛校畢業的機械公司總工0 q5 |' V1 D* s" c" V
臺州行之二:走進世界模具制造業中心--黃巖7 B; j1 C4 Q0 C {; I, d
臺州行之一:機械改革開放的(民間)國門--路橋
; R+ w, F/ t6 B( C" }8 q+ |/ ^& \+ q2 V' U" R) d1 ?, ]9 K
臺州行之六:心得體會; r* K3 D2 D& Q! R- z5 S$ t: ?+ J" T1 f
, @9 L1 h* N0 [2 ~* M q& n 尤如走馬燈似地,雖然到了幾處,但無法做到對臺州整個機械行業的了解。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在此只能以條條的形式談點體會,希通過大家各自的思考,從中悟出更多的東西來。
9 c* L; T' C% T+ n1 Z: B# g( R* Y3 e5 V. c( E' c
一,人的主觀努力,必然改變客觀環境。最大的體會是,一個行業和區域甚至企業,要想富有生機,必然是人這最活躍元素在起積極作用。在機會面前,如果人始終保持那種向上的態勢,那么他的工作、他的公司也不會差到哪兒。也就是說,只有這種人,才能在市場洪流中把握機遇,踏浪向前。
! j/ P/ C9 z, I t7 R3 f) A; a- c( w. ]7 {
二,因勢利導。從我的所見所聞,再聯系到整個長三角的機械發展概況。臺州的機械產業的興起,幾乎是如同溫州模式、義烏小商品發展走了同一條路子,那就是,在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不必刻意去胡思亂想,只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就會走向成功。
! X0 N, q, ^9 Z) ^# j7 h, q7 B ]. o7 g/ K- F* I4 P7 {8 [
三,拾遺補缺,更顯得游刃有余。在浩瀚的機械大市場環境中,隨處都有發展機會存在于某個鏈條上、節點中甚至于角落內,正等著有心的你我去發掘它。5 Z4 q; N; j: }# m. e. ~
" ]8 Y- {9 }( }9 p8 { n 四,技術不分高低,只有行與不行。所到之處,沒有講人的檔次之類,從老總到員工,大家都是一個“干”字。使機械人的活動,變得更加地直白、真實、高效。
' y; K1 n+ k6 e, L8 e- a- K8 q* g0 I' A4 k; G
五,合作精神。在人際交換中,只有內心對工作的目標、意向不同,而沒有把這些帶到生活,甚至事業中來。散伙還能打成一片,這真需要是大海一樣的胸懷。: q J8 J' i$ Z
# Y2 y9 ~. E( i- Z" c
六,農民本色,說話算話。講到這事,在出發前本想安排去的又一家公司??墒?,在出發前那天,公司蔣總特地回電說,要提供的產品,因為有新的產品開發替代,原來這批現在不生產了,為此,不建議我們去他公司。并且說一定會在這幾天聯系曾經買過去的單位,把現場視頻拍拍發我們??傻鹊轿覀冊谂_州那些天,又電話給我,不好意思,人家不給助這個忙(拍視頻)。從這點再想想平時聯系中的大多數人,對于一個網絡飄來陌生對象,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得這么推心置腹。7 d2 @8 C7 e9 {8 ^1 Y( C! W
$ ?4 i7 f# |4 B/ d( R
七、勤能補拙,儉能養德。雖然機械技術的應用要求掌握比較全面的知識。要運用自如那更加。但這里人基本少有機械科班學歷,只靠一個干字帶頭,從工作中學習進步,通過辛勤勞作和意志的磨煉把機械活做得得心應手。
0 n/ H! `5 z0 [% F; e2 ?8 E0 s, G
e9 ^. j7 E2 Q; W 八、時代在演變,經濟在發展,而這邊的人文環境幾乎沒有被脫化變質。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地區形成臺州這樣的機械氛圍。有了這樣的氛圍,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這種工匠精神真值得發揚光大。9 x! ?# R9 h( T v2 R
5 `9 H: D( ~. i1 a; e$ a; s1 E 最后,希望中國機械走得更好,臺州機械走得更好。同時祝社區同學們,在新經濟的浪潮中勇往直前,事業有成。(完). ^3 K3 j9 U4 ^9 y( {, E
& `: G# j z V7 p" b' G( D& q, J6 I/ J) A8 v
; C: j5 ^" A% w# T
. F7 q: C9 m v6 B* I- j4 U6 c v4 h Q0 G3 ?
/ c0 z7 K4 c# @/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