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2901|回復: 45

探討德國人2011年造的“智能鳥”(SmartBird)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7-5-14 12:57:1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帖: b% y& u! L& t5 h+ ], I
德國人破譯鳥類飛行原理,造出機器鳥8 A, j6 N* D3 T, A* R: t

' e% d+ f% }1 ^3 v) u% [8 v2 i- ~; b8 ^; z3 W' S9 d
, q; N4 D0 [; ^
我覺得德國人這只鳥沒啥了不起!1 o9 r! f6 j6 `' }6 F+ S
; C: p, R  _; t* r
9 k- D6 i/ Y4 C$ u1 m# Z' v- J2 ]3 Z! E
國內地攤上3元一只的橡筋動力鳥一樣可飛的很高,撲翅飛行原理其實很簡單,45度扇動角度并非最科學,有數據表明40度時的推力最大。德國這只鳥造的太繁瑣死板,所以才需每秒16次的上下扇動?這速度與老鷹或海鷗扇動的頻率差別太大了。
8 a6 Z/ z& l2 C1 g0 y# D) q) g' G1 ~+ o, ]8 `3 Z
只能證明這只機械鳥的視頻是慢動作,并非是真實的飛行頻率。這樣高頻的翅膀扇動快接近人眼對動態的識別盲區了,一幀標準圖像為1/50秒啊!德國人造的海鷗鳥翅扇動頻率像麻雀了?阿呵~~3 v% K9 u9 J0 f9 p  P
- o/ @9 b  h# f9 H+ A  h& c! o
“智能鳥”(SmartBird)7 }/ J3 ?& Z9 ~# Z0 ^

9 V3 X0 K6 b8 |* a5 O身   長:1.07米) e" u# x$ C& c, R) ~
翼   展:2米! v0 C% [' h6 z1 v! H! l2 n1 m' h
自   重:0.45公斤
  ?: h* E) R/ ~' z( g! t% D1 N骨   架:碳纖維4 L4 0 m, L5 P) P$ S- R
蒙   皮:聚氨酯
5 w, t% d; q. c& H3 u電   池:雙芯鋰電7.4V 450mA1 + b" r, m6 O; s) d$ j
驅   動:頭尾由3.5公斤輸出的舵機控制,雙翼驅動電機% X. C( X  h) R4 i  k* |6 W5 F
         確保雙翼在0.03秒內揮動45度(每秒揮舞16下)。
) x& N% q0 r8 `+ Q, A2 x功   耗:23瓦
2 s2 O2 ]4 M7 ?! U% e9 z7 t: |% [主   控:LM3S811單片機 50兆主頻,64K閃存,8K內存7 R) M8 l1 u, ^% K
遙   控:868M/2.4G雙頻點 Zigbee協議, 8 d' C( U5 L2 l, W, Z
電   機:無刷電機 COMPACT 135  (92歐元一只)1 R5 C5 g% o0 _
傳感器:3只 TLE4906 霍爾磁性傳感器
7 e6 G. D1 i% c4 _* H  J加速度計:LIS302DLH
+ }, ^7 ?1 ~8 M電源管理:ACS715電壓電流監控芯片;
2 K& M- P' F* M* a% m3 ~LED驅動:TPIC 2810D
( N+ i. {" F1 U: Q; [' D6 {
  l- K/ y9 J4 G  M7 Z
# h, l6 a9 N, r. Q/ {, P
  @5 e& U, r6 E6 z& O
5 H% k+ s2 F- J4 o1 E! b4 m6 y8 T+ e  P/ s5 g9 A
, a% p# z  Y) v3 H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管理團隊 + 10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7-5-14 13:18:48 | 只看該作者
仿真度很高!其實難點沒有在于機械結構而是發明者對鳥類飛行背后氣動原理的深刻理解,氣動的原理在撲翼結構的應用才是精髓所在,鳥類沒有進化出螺旋槳而是進化出了撲翼,是不是也能說明這種結構具有我們還未完全掌握的優點呢。橡皮筋鳥沒見過樓主說的是什么樣,不加評論,只是感覺假如真有這么簡單那國外費勁搞這個機器人好像有點緣木求魚,直接買一個回去測繪不就行了。至于撲翼頻率那跟這個鳥應用仿真摸板有關系,蜂鳥和鷹在飛行時高度不同氣動條件不同,撲翼頻率自然不同。
3#
發表于 2017-5-14 13:33:31 | 只看該作者
德國FESTO是想逆天的節奏,如果把他們研發的各種防動物類的機械產品組合到一起的話,制作一個阿凡達的機器人沒有問題的。
/ Z& @6 D5 F: C( m' X
4#
發表于 2017-5-14 13:36:30 | 只看該作者
這種機械鳥足矣達到以假亂真得程度,值得研究探討與學習~
5#
 樓主| 發表于 2017-5-14 13:58:14 | 只看該作者
只有快樂 發表于 2017-5-14 13:184 X' H$ R* [, i7 {1 z9 y$ t- v7 C# [3 E
仿真度很高!其實難點沒有在于機械結構而是發明者對鳥類飛行背后氣動原理的深刻理解,氣動的原理在撲翼結構 ...

) j8 `) Z" B, |2 c視頻是慢動作!) P2 h* j5 c4 z& b: a1 X

5 q" ]# d% i# B) v! H( F7 \你看數據就知真假了,怎么說高于海鷗10倍以上的頻率是很高仿真度呢?
! ~* d; B% {5 F2 R1 J* [! h/ G) Y5 a  i$ M. T
也太不客觀求實了。" e7 d5 ], ^1 N
6#
 樓主| 發表于 2017-5-14 13:59:56 | 只看該作者
發明者對鳥類飛行背后氣動原理的深刻理解) t) E7 i8 _( {  ~7 L9 G  q, W
===============================; @: n! p$ j; i! y$ |3 g- R' k/ ?
* F5 n$ y  x; t# O9 H. t1 w# E, b
這話說的太玄乎了!只是德國人動手能力強,國人坐地論道的多。阿呵~~
7#
 樓主| 發表于 2017-5-14 14:03:24 | 只看該作者
至于撲翼頻率那跟這個鳥應用仿真摸板有關系,蜂鳥和鷹在飛行時高度不同氣動條件不同,撲翼頻率自然不同。
* q1 J6 O1 L7 h5 L  U) r================================================================
% [( r) E! F% B8 {! b$ P$ l" e2 ]3 H( C
仿真摸板是海鷗,不是海燕。所以一秒33次翅膀上下是絕對不真實的仿海鷗飛行動作。
8#
發表于 2017-5-14 14:14:11 | 只看該作者
沒必要拿"風箏"來對比。
9#
 樓主| 發表于 2017-5-14 14:15:40 | 只看該作者
未來第一站 發表于 2017-5-14 14:14/ f' h8 O$ U% M1 r# D+ o
沒必要拿"風箏"來對比。

* j: u* ~2 `* s8 {0 Z撲翼鳥不是風箏。這個事實你要認清。
10#
 樓主| 發表于 2017-5-14 14:16:54 | 只看該作者
崇洋的多的。也是國人創新探索能力低下的重大原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4 14:44 , Processed in 0.0689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