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5107|回復: 7

董明珠自曝創業之苦,稱:先做好事,再去想怎么賺錢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7-3-31 09:29:0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7-3-31 09:30 編輯 ( z6 ^8 m- B& z( W, V" ~( a
8 H; d# M' x  E( ~& Q% r  Y
       摘要     我從格力的業務員做起,那時是個十足的爛攤子,企業規模小,銷路不暢,質量也不怎么好。有次我去要債,老板耍無賴不還錢,我生生堵了他40多天。還有客戶投訴空調噪音大,說晚上開著空調,就像飛機在頭頂盤旋。             5 e! d8 W4 D% y2 w0 s: y
       投資人說
. n/ D+ }6 f& K
# Q0 q7 S$ z$ h; Q+ j& C       無論是搞創業還是做投資,投投的朋友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挑戰。不過,即使是這樣,投投也希望朋友們要保持初心和自己的原則。在本期的文章中,董明珠女士的分享想必會給大家啟發。1 d8 c3 [# ^7 y) `, \6 N& q5 Q% A! F

0 n7 N& x" c8 F, z' a; Z% H/ \  堅持自己的原則
3 C4 {; ?4 x2 \& G9 m. s7 m2 F3 l1 [
  那一年,我36歲,辭掉南京的工作來到深圳闖蕩,像大多數人一樣,我那個時候對自己的將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我只是希望有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不求大富大貴,只要能安安穩穩地享受生活就可以了。我從格力的業務員做起,說實話,那時格力是個十足的爛攤子,不僅企業規模小,產品銷路不暢,而且產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記得有一次去要債,那個欠債的老板百般耍無賴就是不還錢。我堵了他40多天,才把這件事結束掉。有許多客戶投訴格力空調噪音特別大,他們說,晚上開著格力空調,就像飛機在頭頂不停地盤旋。總之當時就是這么一個情況,問題多多。
7 Q- a7 v8 f/ R1 T2 v
5 {. w- q( d; P7 i. y  業務員我干了三年,后來領導讓我管經營部。我當時覺得,要改變格力的頹勢必須要做出變革,而嚴格要求別人的前提必定是嚴格要求自己。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和世俗勢力做斗爭的開始。9 d4 X" q- d+ }+ w
- D3 a0 }- V2 M; W0 Z
  有很多人問我,你一個女性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我覺得八個字,女性自信,執著,堅強,奉獻,作為我來講,我覺得女性首先不能用性別來作為依賴別人的借口;其次我覺得我們要執著,我的今天不在于你個人是否富有,而在于你能否給中國社會帶來價值,我希望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就是使格力成為世界級的名牌產品,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所以我應該有一種奉獻的精神,只有這種奉獻的精神,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2 E" A, c) f# ~) D" U: I& O" z( y
7 J8 Q) i& h6 L, _* |6 d0 v  很多人都認為管理難做,認為人與人之間各種關系錯綜復雜,不好管理。事實確定如此嗎?如果說復雜,那也是我們先把事情弄復雜了。發達國家的許多管理制度拿到中國來就失敗,并不是制度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的思維有問題,說白了,就是我們不能真正地堅守原則。
  v( H% {) k$ u: f' ?0 f. D: D; o5 w/ q$ C5 X; _; J
  我的理想并不高,當我離開格力的時候,如果公司的員工能夠想念我、回憶我在的時候給他們帶來的東西,我就感到滿足了。( }/ Y6 R* p0 t6 }. _/ V
5 T, l; t# Q+ ]: y3 [* c$ B0 _2 @
  做事要正和博弈
( R& T3 D: |2 s2 U8 U4 E# u6 N1 p
+ ?% r3 l, D8 G  我進營銷行業真的非常偶然,其實到現在我還是這么覺得,我不該做營銷的。而做企業不僅是營銷,不能只把東西賣出去就行了,要看長遠。格力和經銷商合作的原則是忠誠、友善、合作、共同致富,但絕不允許一家經銷商利潤通吃的局面存在。而某些大賣場的思維還停留在‘打我路上過,留下買路錢’的階段,這種模式無非是占有一個地方,而它們的大部分是租賃的房產,如果靠這種經營理念,我到哪里都能搞得起來。
: O4 K+ ]; d& C. u: _6 G) A" J/ e% ~4 l0 I9 }0 G# f
  如果你的品質很好,一家大賣場不賣,別人一樣賣。消費者最終會來追尋買你的產品。但是我們很多企業就是沒有意識到,注重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僅是在交易的過程當中把產品推出去。為了推出去不斷地在價格上進行較量,最后怎么辦?那就偷工減料,進入一個惡性的經營環境當中。5 A* _3 G' M" K' V/ \

5 A9 N: G. u  w; a1 K9 J1 N3 z  這種矛盾,并不是個人之間的矛盾,而是觀念的矛盾。格力始終把消費者利益擺在第一位,而不是今天賣一個低價產品,就認為我的價格最低,我是最好的。同時,也給大家提醒,只要每個人都用誠信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那么你就可能是贏家。, i+ Q" I' H& e2 x* F3 ?: }
! ?$ ~8 h- @5 {8 l
  我認為大賣場壟斷是不成立的,不符合市場規律,否則格力也不會退出大賣場。說來說去,品質好才有話語權,才能和他們“叫板”。: m* n- w- W( `% Q% {8 p6 B) b
1 }& Y0 u# R3 x5 L( k" _
  我覺得,正和博弈的首要任務就是尋找志同道合者,看看彼此的理念和價值觀是否相同。企業與企業之間,能不能合作最基本的應該是彼此之間能否達成一個共識,而這個共識的存在是需要前提的,比如說彼此間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是否相同,如果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都不同,那就很難談得上合作。
2 K; W  _! f  C) X" v. L
4 ~+ c* F. U3 [: V5 d2 y  一旦認清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不是我們的朋友,要實現正和,就要像維護自己的利益一樣來維護對方的利益。如果不能維護對方利益的人,彼此之間的合作也就無從談起。廠家有廠家的自尊,商家有商家的自尊,都要互相尊重。) f% g% H6 W7 w0 ^

! e4 S- K( _9 X/ n8 V, K  僥幸與投機在這里都不管用* ^; ]- y+ h, j. F1 ~  r) ]( |
& T/ k) h: o, T; J2 q
  福特并不是為了賺錢而去造汽車,他是因為“要每一個美國人都能開上福特汽車”這個夢想而賺到了錢。在聰明人居多的美國,只有一個發明汽車的福特,這非常值得我們反思。
: U8 z6 j5 V* p: ~5 p: f& {$ q' r5 L  u: V
  對于格力,我的目標很清晰,格力品牌不屬于我個人,也不屬于珠海市,我認為是它屬于中國人,我把它看成是中國人的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當然,我們的奮斗目標離我們所達到的目標還有距離。+ V3 z* g& K( J) x) ?

! L4 X1 L$ J1 p" O# k( V' ]  工業與商業是不同的。這是一座用思想與汗水、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構造起來的大廈。大廈的高度,取決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僥幸與投機在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種“工業精神”,朝著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能走向未來。7 w1 M( |5 _- M: q6 W3 v; p, Z

6 j- l9 R5 N  W  在我們這個領域,僅僅營銷還不夠,產品才是第一。其實,從廣義上來說,“營銷”是包含“產品”這個概念的。而質量是一個產品銷售的前提,任何一個產品,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質量,才有可能賣個好價格,才敢跟渠道大戶叫板,才敢說花錢的廣告促銷比不上消費者的口碑促銷。在產品制造上,格力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理念,那就是不拿消費者當試驗品。在設計中,格力堅持這個原則,新產品設計出來以后,必須經過試生產,長期運轉實驗、重新設計等長時間的試驗過程,質量過關才能正式生產并投放市場。) ~9 W/ k" U4 Y+ h: Y7 c' \& N" o$ b
) F( }+ b5 a9 E% `; R6 J8 c
  我們和其他國有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在經營中,堅持原則,沒有私利,把國企當作自己的企業來做。不可否認,體制會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發展,但如果經營者有一個好的心態,不管企業是國有還是私有,都把它做好,體制就不再是問題,也就不會影響經營。
- f, H; m2 {1 \% X+ Y; b0 i! c/ \* P: ?" L  f" F
  只要你堅持一個正義的東西,你就能夠成功,這是我走過的路總結出來的。我們也進行了很多博弈,可以說正義和邪惡的較量,很多人是既得利益,如果剝奪之后他跟你是生死的較量。不過一個健康的企業,不應該憑借個人魅力來發展。雖然中國的很多企業,其初始的成功都要歸功于某個人的能力和魅力,但恰恰是這種靠個人能力把企業做大的方式,阻礙了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導致了中國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怪現象。/ H: d  n9 W, q& S- c2 C# y" ]
" w8 [: J0 v! q0 i/ Z& y
  中國人的思維里本來就有著英雄主義的因子,喜歡把成功的原因歸結到一個人或幾個人的身上,而忽視了更多在背后默默無聞地工作著的人們。我覺得最正確的思維是企業領導要帶頭講奉獻,在工作上永遠不要滿足,但在生活上要學會知足,國有企業的領導如果沒有這一精神支撐就會失去平衡。許多企業家之所以出問題就是太強化個人的利益,而淡化了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_. ?) z" w5 T0 q; u/ R$ S# L
$ B0 \* S" |% C) U
  一個人如果一輩子都沒經受過挫折,就算不上成熟。企業也是這樣,一個企業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幾次危機事件,那它就無法壯大為可以經受任何風雨的大企業。只不過,有的企業在危機面前轟然倒塌,有的企業卻能夠渡過難關,繼續發展。/ ]* M' R, Q) B2 e

" i7 d5 j* R7 X8 T, ^  無論在什么崗位,坐什么位置上,我總有一種緊迫感,我認為你要每天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地去總結,那你才能成功,即使成功,我也認為那是新的開始,并不是永遠的成功,因為別人也在進步,別人也在往前走。所以,活到老,學到老!
/ q" O3 e9 ]6 ~5 M( }9 U) w# r3 _" z  B" _
, V  a8 \$ ?& r0 x5 f4 }" _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7-3-31 10:32:38 | 只看該作者
先做好產品和事情,才是賺錢的基礎,從一開始就想著賺錢的,基本都廢了。

點評

中國現象就是-----為了錢而辦企業,所有決策以利益為首!所有在國際上中國人賺錢有一套,經營企業卻沒有一席之地。  發表于 2017-3-31 11:10
3#
發表于 2017-3-31 10:37:52 | 只看該作者
說的特別公平公正。
4#
發表于 2017-3-31 11:11:42 | 只看該作者
正道上要成功,都會付出很多很多,馬云也是。而粘上房地產那批只是個屁
5#
發表于 2017-3-31 12:31:0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覺得成功來自于一個環境機遇和個人的拼搏,馬云時正好趕上了這個 時代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董明珠也是正好國家正在經歷發展的必要過程,但自身 的努力也很重要,現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該做什么才能新穎有發展前景,似乎很難,因為發展國家的中國現在是突破的時代了,如果我們這代年輕人想做事就必須要付出前輩兩倍三倍 的努力,突破是很難的
6#
發表于 2017-3-31 12:40:11 | 只看該作者
成功人士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像打工者,即使再認真做事,也只能吃飽而已
7#
發表于 2017-3-31 14:01:10 | 只看該作者
大白話,我們老板張口就來。
# p( O, `% J) O4 E3 Y) Z* e8 y
1 a7 W9 i! J4 _3 E  o略  那啥,不說怕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8 06:49 , Processed in 0.0877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