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讓技術學管理還是讓管理去學技術?看似這是一個文字游戲般的無聊問題,但實際上有大量的實例佐證了這是個地地道道的決定了企業生存的現實問題。
: }/ k$ @$ Y2 ]! e* t/ [
" T0 p9 {/ z! g* ~4 J# t
想搞明白到底是技術學管理當政好,還是管理學了技術再上位好的問題,就要先搞明白一個大前提——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來做中層?中層,說穿了就是一般管理者,主語還是“管理者”。技術能不能學好管理?答案很顯然是——能!技術人員純天然無公害的邏輯思維優勢,造就了他們能把規章制度定量考核精確到小數點后3位,所以你不妨觀察一下周圍,大量的法律法規行政制度都是帶有理工科背景的團隊制造出來的。但是這樣真的就萬無一失了嗎?答案顯然是——未必!以國企為例,技術部門的管理者必然是從類似“工程師”這樣的崗位上晉升上去的,而國企現階段暴露出來的大量問題,與技術出身的管理者也存在的不可忽視的正相關。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技術從業者更喜歡“一條道走到黑”,更愿意把自己的分內之事完成的盡善盡美卻兩耳不聞窗外事,所以,即便從事了管理崗位,固有的思維方式也是難以轉變的——畢竟能從技術崗位走向管理崗位的大都在自身所處行業浸淫了10年甚至更久了,思維定式已經形成,不是簡單的“學習了管理”就能扭轉過來的。
( _9 c; r5 U( [9 s; R
) F) E p" S% X那是不是科班的管理者去學習了技術之后,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事實上卻是未必如此。技術(特別是機械行業)領域大都是離散、隨機、混沌的信息和知識,沒有3年以上的時間去歸納總結,學到的東西可能連皮毛都稱不上,最多可以稱之為“不算外行”的水平。對于有敬業精神的管理者,粗淺的學習反倒容易讓他陷入困惑,產生無所適從之感;而對于不走心的管理者而言,游山玩水搬的學習,反倒給他造成了一種“技術不過如此,不就是這里放大一點,那里去掉一點,這里填個軸承,那里加個隔套的問題嘛”,不但對管理工作沒有益處,反倒會讓管理者對技術人員產生輕視之心,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十分不利。
6 q3 @/ c, ^& M" |- J8 ?5 f% h: y: I6 W' ]3 v( P
依舊以國企為例子,原本我所在的單位,技術部門的一把手是純管理科班出身,后自學的機械制造本科。開始的幾年(在我工作之前),管理工作陷入了一片混亂,基本的規章制度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他新學到的專業知識還無法自如駕馭,反倒影響了原有管理體系的運轉,直到我參加工作后的第二年,他在之前的兩年里主動參加各科室的設計工作,哪怕提出的問題在技術人員眼力略顯幼稚,他也不覺得丟人,認真學習的勁頭讓所有人都自嘆弗如。付出終究是有回報的,后經他主導修訂的《質量標準》、《體系文件》、《開發及生產流程》等等制度比之前都有了相當大的進步,而且他主推了企業ERP系統搭建,當時雖然怨聲載道,但后來再看,絕對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好事。可是一家數千人的企業、上市公司,能如他一般作為的就這么“蝎子粑粑——獨一份”。等他調任到集團公司任職以后,改革的步伐也停止了。新上任的是當時公司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其實現在也是),學了MBA,現在接替了前者的位置,后來者也嘗試過一些改革,但都無疾而終了。就像前面提到的,技術管理終究還是要落在管理上,也許三五年之后,他會有質的變化吧。只是從目前來看,他的眼界依舊停留在技術層面上,就像戰術核彈一樣,也許能輕易獲得局部勝利,但距離戰略級核打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眼界這種東西是學不來的,拋開天賦這種不確定因素不談,單純的學習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它改變不了一個人在30歲之前就形成的思維定式(這里不討論魯迅棄醫從文、班超投筆從戎這樣極少數的個例)。
: b" Y( h9 [4 k8 O! x3 l+ F3 `3 T- F; S" U3 `8 w/ Y2 T6 C! u3 i
是不是技術管理或者稱管理技術就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了?不是!但解決起來不容易,而且不是你我這樣逛論壇的畫圖工能夠解決的。在未來的某一天,高等教育或許會開設這樣一門專業,它會將基礎的技術作為必修課加入學習的過程中,同時以企業管理作為主學科進行5年制的學習,畢業生既可以進入企業從苦逼的畫圖工一步步做起,也可以作為文員走上基礎管理崗位為真正的中層管理者服務(甚至在一定的條件下取而代之)。當然,這個設想過于簡單和樂觀了,現實中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能因為有問題就不想解決的辦法,當國家從行政法規、學制建設、企業改革、社會地位等等領域做好準備的時候,真正的懂技術的管理者一定會應運而生,而社區的大俠們也都不必再糾結究竟是技術管理還是管理技術的問題了。- g- a# j4 q* Z8 S%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