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4.0不能簡單和“機器人”、“無人工廠”畫等號,機器和人的完美協作才是最終目標。”近日,弗勞恩霍夫協會生產設備和設計技術研究所(IPK)所長埃卡特·烏爾曼(Eckart Uhlmann)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作出了如上表示。
/ z; d2 f9 P' D' ?" W烏爾曼眼中,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之間,有相同也有不同。中國制造2025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生產力,將制造業和互聯網連接起來,側重于大規模生產。而德國工業4.0的核心之一是以客戶為中心實現定制化生產。
' J4 i0 `. E! U
) p$ \1 g! ~' p, e 現在有的企業陷入誤區,將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劃上等號,認為“無人工廠”是智能制造的終極目標,其實這是片面的。德國工業4.0是什么樣子?以一個車間為例,生產鏈條上有很多臺機器,每一臺機器都可以實現通信、傳感,可以自我提取信息、自我分析,互相之間形成“智能協商”功能,工人也可以參與機器之間的協商,最終大家一起根據客戶需求,靈活決定生產步驟該怎么變化。
! H- o; M$ ~8 `6 c6 i. m7 H
& N, j- b# d1 J( X. R% }( M 烏爾曼說,德國工業4.0不是說不需要工人,而是要達成人類和機器的完美和諧協作。人是高等智慧生物,能快速反應,會做決定,“工廠不需要人”這種理念非常過時,早在1980年德國就有人提出,但后來驗證這是個錯誤,制造業不能把人排除在外,尤其在管理的時候,其作用是機器不能代替的。對于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人,工業4.0會給他們提供支持,智能終端可以幫助他們在復雜的工廠環境進行工作,機器會幫助他們做決定。
- ?1 c1 v" A& E/ M + {8 g6 N u8 o) s( _ s: I8 c1 S
“我們協會成立于1949年,成立初衷就是幫助德國中小企業、代工廠提升效率。未來在中國、南京,我們也會將焦點放在中小企業身上,幫助中小企業、代工廠完善供應鏈系統。”烏爾曼說。
_2 {; a; o4 }# A" }0 b: B6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