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9057|回復: 12

中國制造成就還是延誤了中國創造?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10-21 22:37:5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albert.tang 于 2016-10-21 22:40 編輯
2 p" |) x' L! E9 ]. Y2 q4 {9 T, @7 n% L: n
中國制造的產品版權不屬于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
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中國創造的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
你覺得中國制造成就還是延誤了中國創造?
該如何實現制造向創造轉變?
歡迎留言討論。
-------------------------------------------------------------------------------------------
PS:在別的平臺看到有這么個討論,轉到本社區接著討論一下。
第一次發討論帖,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 c( [# k8 U) s1 `! l

結束時間: 2016-10-28 22:00

正方觀點 (17)

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積累了大量技術、資金,從量變逐漸走向質變。
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贏得口碑。

VS
反方觀點 (3)

中國制造帶來了“物美價廉”的產品,影響了中國創造的萌芽。
中國制造帶來的中國式銷售模式,嚴重影響了中國創造質變的出現。

辯手:0 ( 加入 )
     
    辯手:0 ( 加入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6-10-22 00:18:24 | 只看該作者
      感覺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 c6 d- L2 a4 m0 S$ O( E
      單就樓主的標題而言,邏輯似乎是成立的。但再看正方和反方的各自觀點,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雙方觀點可以同時成立,不構成有我無他的排他性矛盾。只是為了辯論,牽強地用語言虛擬成了對立矛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于 2016-10-22 08:16:19 | 只看該作者
      好像辯證的觀點不完全對立,有中間地帶。

      點評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看主要矛盾。  發表于 2016-10-22 08:4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于 2016-10-22 08:23:28 | 只看該作者
      搞創造,一要想,有愿望,有激情,有沖動,有決心和意志對抗風險;二要能,有理論、有思路,有方法,有時間,有資金……。在有簡單有效能快速掙錢的方法的時候,這兩點很難保證。在用簡單有效的辦法快速掙錢成了習慣的時候,培養創造的意愿和能力是個新的,很難受的問題。問題不在于是否制造延誤了創造,在于骨子里想不想,能不能。! C5 }4 Q' C6 _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6-10-22 08:27:54 | 只看該作者
      ywjianghu 發表于 2016-10-22 00:18* b: o+ \9 g. X2 S. m7 e# }
      感覺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 Y/ u: k5 \1 |# K) s' ?
      單就樓主的標題而言,邏輯似乎是成立的。但再看正方和反方的各自觀點,卻是一個 ...

      - t: T: b: X2 A* j: V        這個在開篇中有提到兩者的區別,中國制造的產品版權不屬于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只是OEM代工廠,多數外企的生產基地,如富士康等;而中國創造的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如華為等。: g# ]5 a, p+ p1 o) C% Q: o6 i; m9 a
            
      0 `. Y: O+ Y8 x( ?; y" F1 l       當然二者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前者在我們的創造性還不足以支撐起民族經濟時,外資的進入解決了大量勞動者的就業問題,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勞動者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也讓我們的民族企業流失了大量的人才,失去了創新的活力和機會。隨著國內制造成本的不斷上漲,外資的撤離似乎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其離開之后除了一些冰冷的生產線和廠房之外,還有什么?核心技術始終在他們手里,換一個國家可以繼續賺取價值。  s7 ~0 M; h" R( O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6-10-22 08:38:14 | 只看該作者
      oldpipe 發表于 2016-10-22 08:23
      ! s- r' ?5 g$ \5 o6 o5 i/ r2 K  ]搞創造,一要想,有愿望,有激情,有沖動,有決心和意志對抗風險;二要能,有理論、有思路,有方法,有時間 ...

      % H, d: n+ T( c3 X  o( ^還要看有沒有好的機會和平臺,畢竟生存和更好的生活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之一,無可厚非,不能要求廣大的勞動人們都具有像兩彈一星的創造者那樣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
      / H5 `0 X5 Y6 D# c4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于 2016-10-22 08:42:42 | 只看該作者
      ltzian 發表于 2016-10-22 08:16
      * {# Z! J: b2 j, Q7 S3 I$ N好像辯證的觀點不完全對立,有中間地帶。

      4 t* L  T  r! v9 `9 q* H: E1 V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看主要矛盾
      $ h. `* ]; h' ]) n/ R/ W6 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6-10-22 10:23:09 | 只看該作者
      支持正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于 2016-10-22 10:45:31 | 只看該作者
           國盛之基,在于制造;制造之興,在于強基。" ]$ r5 f  a5 E3 \1 t7 c7 V

      7 k! r/ q! g1 a    “制造業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能力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質量提升和創新發展的癥結所在。”工信部規劃處處長姚珺如是說。8 p6 b' c3 x% x
      , T) B- O+ t" x& }1 @2 i+ C/ m7 _
          基礎薄弱一直都是我國工業發展的痛點。盡管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程度已經很高,但精密減速機、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仍需依賴進口,占到整體成本的70%以上,導致中國企業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16-10-22 11:07:51 | 只看該作者
      個人覺得中國制造是成功的,但是對于中國來說為什么缺乏創造,更多的是市場環境以及政府的意識和不作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0 11:01 , Processed in 0.09596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