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600|回復: 10

采購潛規則,是民族性格使然還是制度缺失?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1-23 21:10:3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熊anh 于 2016-1-23 23:05 編輯

記得一流傳甚廣的小故事:國內某知名企業家到美國,美國同行問:我想到中國辦企業,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答:第一、搞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第二、搞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第三、搞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人情”在中國文化里已是深入骨髓,有時雖令人深惡痛絕,但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出污泥而不染往往也只能存活于文學作品中,于是各類潛規則無孔不入;

西方人講不講“人情”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是沒有中國人這般登峰造極而已。

在中國,說到劣幣驅逐良幣,除了市場的不成熟、急功近利的心態、體制弊端在市場經濟中的延伸等以外,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就是“潛規則”的存在,有多少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是靠產品,而是靠“公關”,當靠著公關就能快速發財時、當好產品在好“人情”面前不堪一擊時,誰還會費時費力的搞技術?當全社會都醉心于“公關”、幻想著一夜暴富時,末日也就為期不遠了。
提到采購潛規則,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道德的淪喪,誠信的缺失;

曾聽一個從某外企出來的朋友說起過:他們歐洲籍的總經理,職業經理人,在采購方面下手賊狠;朋友因工作原因與供應商也有不少接觸,從各供應商透露的信息估計該老外在職幾年間,保守估計也有兩千萬的回扣。

我曾經的公司(做外貿的),但凡年采購量過百萬的,再到一家年采購近億的客戶,幾乎都有給對方采購回扣,也幾乎都是對方采購人員主動提出的。之前公司還碰到過一個事:一個歐洲的主要客戶的一款產品,出貨后,因為材質不合格,被對方追查,賠償金額估計得好幾十萬,在溝通過程中,對方采購還特意說明“此事我還沒有上報公司,最好我們私下解決,不要把事情搞大”,這樣的情節,即使是放在國內,也是極惡劣的了,但是這個歐洲人卻一點不比中國師傅差。

為什么這些老外在面對中國人時,或主動或被動的都要“潛”上一把呢?原因不外乎兩點:

1、人都有逐利心,人人都知道中國人愿給回扣,如果此時其所在的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價格并不是太了解,就給“潛規則”留下了運作空間,于是市場就有了;

2、有了市場,還要看成本。應該說中國人在“潛規則”上還是比較有“職業道德”的,反正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即使“潛”不成,也不太會傷及臉面,所以說保險系數還是比較高的;“潛規則”的取證本就是世界性難題,如果是同在西方的供應商揭發,或許不需要要證據就足以毀掉一個采購人員的職業信譽,如果換了中國人,因為名聲不佳,應該還有相當的回旋余地;加之“回扣”如果確實誘人,自然就不乏鋌而走險者;

由此也可以看出,當制度約束不力時,西方人“潛”起來也是毫不含糊的。如果這類情況只是極個別而言,那還可以用人性貪婪解釋,但是如果具有一定普遍性,就絕不僅僅是人性的問題了。

拿“老外”舉例,不是想拉人墊背,不可否認,國人善于“鉆營”的性格確實是“潛規則”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一味的歸咎于民族劣根性,無助于問題解決。

制造“潛規則”的首犯究竟是人性還是制度?值得深思!

中國制造業要強大,必先要規避“潛規則”,任重道遠!


 曾經的單位是做減速機的,主要是幾大設計院,一次出差去客戶單位時,跟對方一哥們有點交情,于是收工后小酌一杯,聊到喝酒這個話題時,哥們說起他們單位領導的勸酒方式:這杯干了,合同我給你加100W;那哥們說,他親眼見過的最高價碼是一杯酒150W。類似的情況,國人早已見怪不怪了,個人真不認為“潛規則”是競底競爭的衍生物,而是人都喜歡走捷徑,當制度約束不足時,“潛規則”就成了打“捷徑”之門的鑰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6-1-23 21:29:33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3#
發表于 2016-1-23 21:32:18 | 只看該作者
什么叫競底,樓主。

點評

大俠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發表于 2016-1-23 21:55
4#
發表于 2016-1-23 21:57:16 | 只看該作者
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點評

確實很難,但是不得不說,潛規則消耗了企業相當多的利潤空間,同時也帶來種種隱患,使得很多企業帶傷上陣  發表于 2016-1-23 22:06
5#
發表于 2016-1-23 22:38:55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
發表于 2016-1-23 22:45:33 | 只看該作者
低端競爭下的惡guo
7#
發表于 2016-1-23 23:40:54 | 只看該作者
別想多了,這種事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也不會有哪個當事人會把這種事拿出來“聊”,外人討論這些沒有意義。
這些其實和技術一樣,沒接觸時,容易從旁觀者角度臆想著有多“核心”多高深,而實質只是存在即合理,天上不掉餡餅。

而且提個醒,如果是給老外打工,到了一定時候,在老外面前有話語權,或者至少入了老外“法眼”,更不要談這些。
給老外打工,在正常途徑下死命地賺國人錢,這完全沒錯,這是本分,也是生意,在商言商。
但在老外面前談這些“國情”,貶低國人形象,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8#
發表于 2016-1-24 00:07:03 | 只看該作者
可以說是風俗習慣吧,大家都是這么做的,你不這么做有點另類。
9#
發表于 2016-1-24 07:50:09 | 只看該作者
公司質量都被此毀啦,慢慢會惡名遠揚。
中國分公司1500人左右,采購系統200左右,出質量事故不找供應商,重新再買。
一臺設備上的導軌,兩米多長,精度平面度0.05,平行度0.05,原來是45鋼調質加表面淬火,采購說做不到改成1米一段,42Crmo調質,結果還是不行,改表面滲氮,還是不達標,這臺設備是澳大利亞客戶的,原來客戶用總部的設備覺得不錯,買了中國設備以后我覺得就再也不這樣想拉。
公司就是那個部門老大厲害,部門就牛。
10#
發表于 2016-1-24 16:08:34 | 只看該作者
采購嗎 除非老板開發的供應商不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9 08:59 , Processed in 0.08683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