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 ?( G" ]( s1 C f
似乎每個人都在談論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創新似乎無處不在,而且似乎輕輕松松就能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7 ? L1 H& [& W- P3 k" O! |
/ R, e: @9 o+ U$ W5 i+ c( w
真的是這樣嗎?
7 t \" N, L- \1 Z& A3 W4 w
# z0 t$ J3 [1 }) u& C; P; y 和創新這個話題相關度最高的產業,機器人無疑是其中之一。中國未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老齡化趨勢已漸成共識,于是機器人一下子從一個不太被關注的角落走到了聚光燈下。
% f8 y) w1 x0 f/ k$ R; {( U, A$ J& k% @. ~
2014年11月8日,第16屆中國國際工博會在上海落幕。直到當天下午4點,閉館前的最后一分鐘,展覽機器人的N1館仍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資本市場,機器人概念股也已歷經一波又一波炒作,股價飛天。
% Y" q* G }, b
* N& A( b& U9 Z0 [ 然而,當CBF中國聚焦網的記者走近這一行業,試圖探察個究竟時,卻發現“創新”二字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沉重要大于興奮。和國外企業巨大的技術差距,導致中國企業處于明顯的競爭劣勢地位。盡管不少企業都已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然而基礎研究領域底子薄弱、整體工業水平能力仍較為低下等等,都無不令企業主們感到困擾。
) A+ d9 M' |, ?' U- u0 I& N8 _
3 u4 v8 D! P6 l CBF中國聚焦網的記者采訪中還發現,在中國本土的汽車行業、計算機行業也存在著相類似的問題。不少零部件由于始終無法突破關鍵技術,不得不常年依靠進口。這導致本土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品牌和質量上卻始終競爭不過洋品牌,利潤低又進一步導致沒有錢大筆地投資研發,形成惡性循環。
+ l5 v4 |. p0 W; z2 L% j" O K) T$ s' K! A# Q! z
解開這個循環究竟有沒有鑰匙?這也許是值得行業外各界人士共同去思考的問題。
/ U) [' h3 f; z' a! @) _# J7 i9 D* R; t1 [; B, W8 r- {
來勢洶洶的外國廠商
6 Q, f F: x' E! Y! O
/ P. U. x y2 S1 m 2014年11月初的新國際博覽中心,一場工業設備及技術的展會,吸引的參觀者人數之多竟不亞于充滿娛樂元素的汽車展或者游戲展。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展商們用充滿噱頭的各種演示手段,展示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形象。0 b, h1 B* w4 E$ j h
+ {9 q) n) @0 d! b4 r 在機器人館,占據入口通道兩側最顯眼位置的,也是被譽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兩家:日本發那科(FANUC)和德國酷卡(KUKA)。另兩家日本安川電機和瑞士ABB也都到場,占據了展廳靠中間位置面積巨大的兩個展位。而中國的幾家展商則位于展廳靠后位置。
* m. N: _. a1 w$ o/ o2 \! y% b4 D0 y* s8 F! K
中國機器人市場增長速度之快是這些國際知名廠商賣力吆喝的重要背景。以安川電機為例,其2013年設在常州的工廠原本只設定了每年6000臺的產能,然而面對中國強勁的市場需求,最終建成的產能翻番至12000臺,投資額也從17億日元猛增至40億日元。! ?# F( U. D- m8 H5 Z4 `
. }0 h+ [, m+ }2 N7 [# l% T5 b S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今年發布的最新報告認為,工業機器人今年在中國預計將總共售出50000臺,較去年增長37%。未來2015-2017年,中國機器人銷售的年均增長率可達25%,而在美洲和歐洲,這個數值預計僅僅為6%。
, v( ?: B+ Y: | `( ^; D5 h# Y! h+ ^ N X6 {
“大家都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了?!蹦暇┌K诡D公司機器人銷售經理李坤告訴記者。0 K( ^% P. w4 \
; M# R b8 K8 \ 日本發那科公司在展館入口處展示的是公司的“拳頭機器人”:M-2iA高速整列系統。只見玻璃罩內,4軸控制的機械手準確快速地將傳送帶上的小零件搬運到指定地點。這臺機器人完成一次搬運動作的速度可達0.7秒,最大負重可達3kg。配合2D視覺和跟蹤系統,即使傳送帶上的小零件凌亂擺放,也能準確抓取和轉移。. S( p: K' J8 G' C* w( D
) N9 M) r N3 p: E( i 采訪中記者發現,日本廠商的展品通常都非常強調速度和精度,展位的工程師告訴記者,這些機器人的誤差通常只有0.1或者0.2毫米,并且穩定性極佳,說白了就是干活準確快速,還不容易壞。
) K2 K( p, B3 h4 W) R
j, u! ?! S5 w" F- ~. Z! z8 k 不過這些機器人的價格也不便宜,一臺打磨機器人的價格在25萬元左右,一臺可以演示3D微雕技藝的機器人也大約在這個價格。記者看到,現場一位提問十分專業的觀眾在聽到這樣的報價后,搖搖頭走開了。2 Z8 l0 M* O f; x
' W: X+ a2 |" N' k8 P
實際上,根據IFR的報告,機器人可以被分為兩個大類: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按照工種又可以分為焊接、搬運、裝配、處理和噴涂五個品種。由于起步較早,在工業機器人這個領域,日本的整體技術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相比歐盟、美國和韓國都要更先進。不僅僅是“四大家族”中的兩家日本企業,記者注意到,前來參展的日本公司大都建立于上世紀20年代,距今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即便就公司年齡來講,日本公司都要超過世界其他國家。評價機器人產業是日本的戰略產業毫不為過。4 C9 l9 ^! b) _ u' I7 I/ U Y
% \/ s6 I7 `! x" R5 a8 u$ k “公司歷史悠久,不僅意味著技術研發開始得早,實力強,同時公司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也是目前無法忽略的優勢?!鄙虾P聲r達機器人公司行業經理于華山對記者說。
% B' N# t/ i# V* s. K. C: p y: v
8 D4 [6 @8 U' m 缺少核心技術遭遇打壓
5 |7 e- P u9 h1 W
4 j( Q" N9 r. H( s6 r 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仍然是汽車制造業。汽車鋼板的搬運、裝配,甚至打磨、噴涂大都由機器人完成。德國酷卡公司的展臺展示的就是機器人靈活翻轉汽車鋼板。多家外國展商都告訴記者,他們的客戶近50%都來自汽車 制造業,另外50%則廣泛分布于通訊、電子、太陽能、快速包裝等各個行業。" T* S; A. M# Q" e0 h/ q
~; q9 }' Q. n5 k; k# Q 幾家中國企業盡管展位靠后,排場也沒有外國大企業那樣氣派,不過在展示方式上也算動了不少腦筋。上海新時達公司展示的五子棋機器人邀請參觀者現場對弈,引來不少觀眾的參與和圍觀,并對其中涉及的技術和現場工作人員熱烈交談。" \; |8 Q3 `! u7 {& a
O. m( z- w9 e0 S, \3 w! O' {
盡管如此,中國展商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整體實力較弱仍是不爭的事實。. T3 C# M& }: ?* A _$ `
% q# |0 c) |# P! { 在外國展商眼里,中國制造的機器人僅僅可以用于碼垛這些簡單的工作,復雜精細一些的工種就無法勝任了。
7 o) L, i( \; p* b" G
9 w' {$ w% h4 C/ J' b8 X; ^. Q “這不是實情?,F在焊接、打磨這類工種的通用機器人中國廠商都能制造了,只是負載量500公斤以上的機器人還無法實現國產,導致都只能購買外國廠商的高價產品。因此,這也是目前國內機器人研發的方向。”于華山說。
6 z' Z! D6 ~% t, } p `0 w- }- E. h: H& o
中國的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最早進入這一行的是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于2000年,但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從科研院所的機器人研究室起步,開展這一領域的研究。然而發展至今,新松公司雖然已經在國內業界算得上龍頭老大,卻并不被認可為是一家標準的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而是一家機器人工程公司,以提供設備集成設計安裝維護工程為主業。只有自動牽引車(AGV)機器人等少數品種,是真正屬于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機器人本體。和國內大多數公司一樣,大量零部件甚至部分品種的機器人整機都要依賴進口。有業內人士評價,中國國產機器人的總體水平和國外公司至少差了30-50年,也就是說,中國公司目前只能生產外國公司30到50年前的產品。7 J4 U0 t: I. s* x: |
3 ]1 P7 U, Z( H: r
為何新松公司會走這樣一條發展道路?一家國內廠商的工程師向記者直言:“因為做機器人本體賺不到錢。實際上,目前在生產機器人本體的公司也不賺錢?!倍硪晃还こ處焺t告訴CBF中國聚焦網記者,生產機器人本體的企業由于核心技術力量不強,會遭到外國企業的嚴酷打壓。他認為新松轉型成一家工程企業,正是這種壓力之下的無奈抉擇。0 q2 Z o# s7 c4 F h
0 ^- h+ I w0 A% G" I
一臺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共包括三項: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和減速器。其中減速器完全需要依賴進口,而控制系統和伺服電機,國內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但適用機器人的范圍還較為有限。# x4 v9 O6 r' Q7 v& j( \! A2 M) H o" M; g
; Y5 i6 n, y. A' N0 m% b& c% g 由于國內生產企業產能低,產量小,因此在進口零部件時,價格要比那些進貨量大的廠商貴,成本高。而在銷售時,國外廠商由于成本低,就可以將售價壓至國內廠商的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直接逼國內廠商退出市場。
/ K7 C( y8 [7 o+ w7 a5 t1 N
: q& M! O2 J) E' ~; \4 h, x 以減速器為例,這一小小的用于機器人關節處的零部件,單個售價就高達一兩萬元。一架六軸機器人,國內廠商的售價大約十幾萬,單單減速器就要占掉將近一半。2014年,國產六軸機器人本體產量不到2000臺。整個國內機器人市場70%都被“四大家族”占據,而全部國產機器人企業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有率僅僅 只有5%左右。
3 Z' B s9 j7 }" d/ f1 f 盡管目前和國外大企業尚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但是很多中國公司都表示,每年的銷售額還是在以平均30%-40%的速度增長,因此前景仍然看好。未來怎樣在技術研發上尋求突破,仍是他們共同需要面對的挑戰。[轉]
/ ?9 B8 t# {+ E8 S* N1 l. f" \3 x+ K- V- l4 F7 a T
& o% e9 K, p) y K
. p8 `, |$ {. l" y
, f; E E1 K0 {& y) ^
. C l- `( E* A9 \7 t
+ E+ i" }' p7 r( b/ ~4 k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