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577|回復: 8

新能源汽車生產門檻準入放開:巨人的戰爭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11-23 18:48:55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工信部終于開閘放水了。延宕兩年多的電動車生產資質終于從傳言“即將”變成現實。日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預計”有若干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將進入電動車生產目錄。他同時透露,申請資質的有“幾十家企業”。  |+ f' ~8 t+ r0 w" a: L
  這是繼今年夏天《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落地后,第一次有了實質性進展。既然申請者眾,誰有權力、依據什么標準決定準入資格?雖然《規定》中有一些硬指標參數,但其中的操作空間仍然巨大。“專家們”正在遴選首批獲得電動車生產企業名單,據傳幸運兒也多達12個。這意味著中簽概率達到30%多,比等待牌號的絕望北京老百姓幸運多了。! e5 H2 C% @- h- W3 [

1 U9 H$ M( B( W8 J& h" i《規定》設立的種種準入條件,其中背后的核心要求其實是規模,只有資金和技術實力有保障的企業,進入首批目錄才有可能。工信部不打算將目錄打造成奔牛節狂歡——明知危險,仍然要追求腎上腺素超量分泌的快感。
5 O4 o1 y+ r8 c6 j+ v  l2 [+ R, U
  這幾年,評論界對互聯網企業造車新聞的敏感度已經嚴重鈍化。除了谷歌、蘋果等超一流IT企業,國內阿里、騰訊、樂視、小米均或多或少參與了這場互聯網最大規模的戰略擴張。而此前毫無名氣的蔚來汽車、凌云汽車、游俠汽車,也都由資本打扮一新,粉墨登場。: s2 ]4 l7 E* @) [/ K
+ t3 x- a8 @% z/ i* c% G+ {+ I1 y
而傳統汽車產業鏈上游的零部件、材料生產企業,只要有點想法,都想向整車制造方向遷移,甘蔗吃整段。以萬向錢潮、億緯鋰能、多氟多、江特電機等企業為代表的企業,與IT企業在狹窄的入口處發生激烈的正面競爭。
) o9 Z- F1 k+ y4 p8 _1 V2 B' j1 v9 |! w# ]- z! U6 I
  他們爭奪的手段,在對方陣營看來可能不以為然。IT企業以軟帶硬,將未來的電動車視為移動互聯網的載體,而傳統制造企業和資源型企業則認為IT企業缺乏起碼的制造經驗,對傳統的大規模工業生產缺乏敬畏之心。他們強調的是,電動車雖然比汽車簡單,但生產手機和汽車是兩碼事。# P( C* ?" q6 @8 f

& [  p1 i5 {9 n1 [9 U' y& q  掌握狹窄入口閘門的則是工信部。不可否認,電動車申請企業的規模,和傳統汽車整車企業還無法相比。為了保持后者的活力,將前者作為“鯰魚”放入池中。以期“鯰魚效應”。一句話,前者的存在是服務于后者的。如果后者有個三長兩短,工信部和發改委會不會改弦更張吹偏哨?8 T' \" D2 U8 ]; L
         無論從利用資金規模(其實是銀行貸款),還是繳納利稅、或者吸納勞動力的水平。所有將獲得電動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捆在一起,也不如前六大傳統車企中的任何一家。所以,到了雙方利益發生根本沖突后(這一天或早或晚都會到來),跨界的IT會不會受到打壓,似乎不言而喻。
4 Z3 d/ @! o' y  V  |# ]2 F/ ?/ I$ h9 k6 y* ]3 g) C
  當然,政府不是萬能的。面對市場規則,政府威力無窮的政策制定權看似能扭轉大勢,但最后往往只是給市場的趨勢添了注腳。雖然被分配了配角,但IT企業的“搶戲”能力千錘百煉,不按劇本演就會被導演踢出去?那要看觀眾是否答應哦。
( z7 f; _( E) Y2 J+ Y
. `9 H0 f3 h( c2 y9 B, P  對于即將到來的碰撞,各方都勝算在握。如果從上帝視角出發,這顯然是幽默。
$ [1 r( P" y  F7 T5 P( g) P0 k/ ^* f5 x% t0 f6 h
  碰撞即將發生7 _- p0 D: h4 `: N. o- P

% p, ]1 X0 [9 {% Y  “碰撞”為什么會發生?這得從搶戲的動機說起。似乎可以歸咎為承載互聯網技術的載體,正走入到瓶頸階段。從原來的PC,到如今的手機。一方面保有率接近飽和,而且這些載體的負載能力已到了極限。無論PC還是手機,到了瓶頸期最大的特點是,硬件升級從瘋狂到相對緩慢,摩爾定律被打破,導致軟件研發受到壓制,IT企業正在尋求新動力發展自身的技術。他們也需要給投資人講講不那么乏味的故事。( m: e! z2 h3 ^9 ~
# \- k$ ~1 P; a
  本來可穿戴設備是下一個著眼點。但就目前能源技術的水平嚴重制約了它的發展。谷歌眼鏡暫時走入低谷,讓所有研究虛擬現實和在人身上掛載各種硬件的企業都覺察到危險。行業翹楚尚且碰了一鼻子灰,我輩豈是蓬蒿人。
& Y8 S0 k( X. F9 ?' M0 b% R% `' ?7 J9 ?- F5 t0 i
諷刺的是,電動車同樣碰到能量密度的老問題。人類還沒有找到高效、低成本、安全的能量存儲方式。但是車畢竟不是人體,在這個載體上加上100公斤,雖然會拖點后腿,但不至于讓整個項目打水漂。因此,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將自己的軟硬件產品指向同一個理想的載體——車機。其實是不是“純”電動車,企業本身并不特別關注。老百姓的環保訴求,按照政府的解讀方式,其他更具現實意義的諸如混動方案都被棄置一旁。
4 p" g1 P- D5 p. v/ p6 R* J& W* L) ]
  既然儲能方式現在缺乏突破,傳統企業暫時還不懼怕電動車企業的挑戰。雖然前者當年的資質獲取比后者困難得多,但“簡單任務模式”有個缺點,那就是不能中間改任務。如果電動車延續頭幾年的發展速度(這是不可能的,眼下的加速跡象是明顯的),那么碰撞不會發生。1 _' b' f. p4 R9 k/ _1 S

* O! M* n/ n  k2 n: y: j1 U  問題是,電動車生產已經到了全民創業的階段。各路資本,互聯網企業,包括傳統汽車企業自身,都在這個領域投入重金。這多么像上世紀初期汽車時代嬰兒期,西方國家市場的創業熱潮。" I& E+ w% w3 p
        還是巨人的戰爭
0 Q' y; S% p: Q% \- e7 b: N
/ Q* s! n2 E. T  上百年的時間,可能有數百個汽車品牌在競爭中失利退出。電動車也是如此,只不過競爭和死亡來得更快更猛烈,如同猝不及防的兩軍遭遇戰。同時,這些企業不是100年前的嬰兒企業,而是資金實力和科技水準都是大塊頭的家伙們,他們之間的爭斗不是小打小鬧。
# L5 g+ u4 P- y; S5 O2 U9 a5 o9 n  Y+ Z  b2 D
  按照這個思路推斷,缺乏持續性資金支持的初創企業,成長為電動車一方豪強的幾率正變得越來越小。《目錄》的公布,讓機會之窗迅速關閉。靠幾路資本攢出來的產品和團隊來說,盡管理論上還有第二批第三批名單,但可能等不到了。失望的資本一旦撤除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后者的死亡是分分鐘的事。. q; ~$ }6 l2 _6 r4 X" F
6 S3 L* C/ |5 j* C% D. {; X1 |
很遺憾,未來的電動車競爭,仍將是巨人戰爭(只不過在新的戰場)。工信部期待的鯰魚效應,可能蛻變成食物鏈頂端的霸主之爭。到那時,他們就不需要費力權衡名單了,因為有實力的玩家隊伍會迅速縮減。$ X6 C& N* q8 x  l

* D$ G7 |  P/ P( {/ w( z+ R) X% g: O) x. P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11-23 19:48:07 | 只看該作者
影響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在于續航,新能源電池和電機的研究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現在這么多公司要扎堆做,沒有核心技術,最后鐵定坑消費者。
3#
發表于 2015-11-23 20:32:53 | 只看該作者
利好消息!壓制多年的壟斷破冰了
4#
發表于 2015-11-23 21:43:26 | 只看該作者
吉利的新帝豪電動車就快上市了,續航260公里。吉利的混動車花了8-10年功夫,繞過了豐田的技術壁壘,也研制成功了,明年也能上市。
5#
發表于 2015-11-23 22:26:41 | 只看該作者
機會面前都認為自己才是幸運兒,殊不知游戲規則還是某些人制定的
6#
發表于 2015-11-23 23:53:17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7#
發表于 2015-11-24 11:41:41 | 只看該作者
發動機我們做的不夠好,我們就做好電動機吧!比較期待全電動汽車時代
8#
發表于 2015-11-25 09:50:57 | 只看該作者
又一波電子垃圾來襲!
9#
發表于 2016-3-25 23:00:29 | 只看該作者
雨后春筍,希望最后別又是產能過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9 07:54 , Processed in 0.0758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