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3663|回復: 21

馮鞏說: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 憑啥我就要工作經驗!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8-12 12:11:3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龍九禪師 于 2016-1-5 23:40 編輯   ]4 `/ X: [# B1 k# Q9 k
( |1 ]* i: u& j& N: ]% |
馮鞏說: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 憑啥我就要工作經驗!; o7 H1 [4 T0 ~
原本是一個笑話,但是被太多人口耳相傳奉為經典,且以此作為不需要太努力,撞大運即可高官厚祿之借口。! b3 j% X& v$ ^8 t
某之本意是,我們看事物很有必要看得深入些。往往是團隊成就個人,而不是個人成就團隊。更不是講草根絕無出頭之日。# t* z6 r6 U6 C1 ]  b/ U6 C9 V8 A! `
成/敗 背后的故事,都很深。! a3 j( D# L% n* Y7 f
列位看官明鑒!$ R- M) B5 M3 W* H" z
8 `3 U/ P* o) Z6 R! w
諸葛亮出山的背景、經歷及戰績:
: `: k5 c& S6 b' w+ S4 n1、諸葛亮出山之前,完全沒打過仗,但是,軍事政治理論豐富,而且同部分軍政要員有聯系。布衣是自謙,并非事實。- j# A+ _5 R( f* ?
襄陽一帶較強的豪族主要有蔡、蒯、龐、黃、馬、習等家,蔡家的蔡瑁;蒯家的蒯越、蒯良、蒯祺;龐家的龐德公、龐統、龐心民;黃家的黃承彥;馬家的馬良、馬謖;習家的習珍、習禎等為各家的代表人物。劉表進駐荊州,并在襄陽打開局面均是靠著蔡、蒯兩家的勢力。因而蔡瑁、蒯越等均在劉表政權里擔任著要職,是當時的得勢者。 因此,劉表為荊州最高軍政長官,蔡瑁為荊州第二號人物,蒯越為劉表謀主,是劉表政權的兩大支柱。龐家、黃家、馬家、習家等相對來說則較為冷淡,與之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形成了在野的勢力集團。這是因為劉表“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在東漢未年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的背景之下,劉表坐保江漢而胸無四方之志,“無霸王之才,非撥亂之主”,因而這些豪族之有識之士均不與之合作。黃承彥與劉表、蔡瑁為至親,但未在劉表政權中供職;龐德公也是如此。《后漢書•逸民列傳》載:“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龐德公),不能屈,乃就候之”,仍舊請不動,劉表只得嘆息而去。 9 h7 h6 E' s. R3 N
這一在野的勢力集團,有著很大的聲勢,他們交相贊譽,控制著當時的荊州輿論界;他們聚會于這一集團的代表人物龐德公之鹿門,研討經史,探究學問,分析形勢,議論時政,抒發各自志向,因而帶有濃厚的政治和組織色彩,他們在等待有利時機,以與其它勢力集團聯合,尋求政治出路。
2 r/ A# Z; o% z& {! n: N7 U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蔡瑁有兩個姐姐,一個嫁給了黃承彥,一個嫁給了劉表。諸葛亮有N多的姐姐,一位大姐與蒯祺結婚,蒯棋大概是蒯越的兒子或侄兒,官至房陵太守。一位大姐嫁給了龐德公的侄子龐山民, 而龐統的弟弟龐林,娶了襄陽城南、“宗室富盛,世為鄉豪”的習家習禎之妹。馬良、馬謖是兄弟,馬良在寫給諸葛亮的書信中稱亮為“尊兄”,裴松之于此下注曰:“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7 f+ X+ J- u  [& n  t
憑借著如此復雜的姻親關系,諸葛亮與劉家、黃家、龐家、習家、蒯家、馬家都攀上了關系,串親戚的同時,天下大勢就都打聽到了。自己又不是庸庸碌碌之輩,自然不愁不出名了。4 t7 e$ ^: t1 S$ l! x; d/ A4 z
諸葛亮的叔父官至太守,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在東吳也是重臣,諸葛家族本身也是一個名門望族,2 G- H. B' Q8 t, W. O2 e1 C6 X" U2 H
以上資料,不一定全都對,但諸葛先生在躬耕隴南時候,絕不是在整天種地。
9 [. F/ u) F( [" [2 E; q% s讀三國歷史會發現到三國后期,魏蜀吳每國都有姓諸葛的高官,挺好玩的。7 a6 o9 f4 a& L$ ?" m
2、第一場仗就擁有絕對指揮權,而且兵力很少,城只一座,將兩三個,各方面調度協調都相對很方便(各個經理略有不服,但是靠老板壓下去了)。
2 i) ]& W- B( _+ w6 w/ z3、第一戰是伏擊戰,對手有明顯的輕敵傾向。
2 ]' D; h9 V/ X/ O7 W, ?$ I4、一戰成功后面對對方優勢兵力選擇了逃跑……no,是長征,然后以游擊戰為主,然后是攻城戰,最后才打國戰。在不斷的實踐理論,而且并不是一直都贏。
  m- c% |7 d. O  F* M5、前期并未持續擔任部隊主官,后期在根據地黨政軍一手抓,而且經過數次整風(托孤大臣不聽話?干掉!)內部壓力小。
9 M9 d5 T& g8 @' P4 P: v4、沒有取得單獨指揮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兵團決戰勝利。。
+ S* E) E( J5 E7 ?  R- {
4 `- f5 R$ R# m" _- |還有一位火箭式提拔的兄臺,韓信2 G8 g4 k8 C5 _5 |8 \4 k
韓信那個時代,秦始皇基本把所有的兵書啊什么的都藏起來了,1 \, u) Y0 `% p7 N8 h$ }! u  Y6 L$ n5 o$ C
讀過那么幾本兵書理論,隨軍過見過人頭落地,就算軍事人才一個了7 s( g" s1 K7 H: k6 A3 m# i  g
跟著項梁和項羽混過一段時間,進過參謀部(看門的)。0 @& |, h; a# y. ]/ m
學到了核心技術之后跳槽去競爭對手的公司拆老東家的臺。
9 l# j: M4 N1 y一開始也老輸,因為廣告部門、人事部門還有后勤部門的工作做的比較好,所以實力沒有受損。( t: _4 f. ]  ^. f2 }9 D
與此同時,老東家經營思路有問題,核心技術人才逐漸流失,不少被對手挖走了。1 o; A: Q: Y8 ~# w/ M! X# X
劉氏公司逐漸樹立了口碑,一點點積累優勢,蠶食市場份額,最終才獲得「巨大的勝利」。  D: a5 [9 r5 e5 M2 e
2 A+ S7 X. s9 _+ U0 `
再說一個倒霉的,趙括第一次上戰場,統領號稱40萬大軍(按照記載),對抗當時第一強國秦+名將兼老將白起,0 U$ k8 O  u6 m" N! p! }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x* I* {+ B5 \/ s/ ^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 T! ?% @& V& R9 f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
0 f$ q8 t5 D% P4 q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
: w  C, i3 V) V& E1 p5 z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 d/ T% x  \/ \6 T3 O+ I: B9 o8 \! z2 |9 C2 d# S* d! @
不得食四十六日,古人都有些喜歡用修辭手法,但足矣說明挺多天斷糧的了,軍隊沒有嘩變,趙括還算是有能力的!+ q* ^8 u& s/ F
趙括并不算是完全無實際經驗,在被提拔之前,他是長平之戰的后勤供給軍官,并且在每次軍需運送的過程中,
; Q, y; Q  O, s5 U/ p詳細考察了雙方的情況。& V' ~, m; E8 [5 I8 G
趙括被趙王委以重任,一方面是因為秦國的計策所致,一方面是因為趙括本人才名,! x+ I" q8 _! T6 Z3 N4 w
還有一方面是趙王被趙括的踏實所打動。(趙括對于前線情況的各方面描述細致無比,做了非常踏實的準備工作)。
4 X$ B- X" d8 m, s趙括確有紙上談兵的問題,但是其才能也是非常明顯的,缺乏的是經驗。
- Y3 v! u; y: a) ~; K秦國在趙國派出趙括后,派出白起為將,并且是秘密為將,對趙國和趙括的重視可見一斑。
! R4 l7 {, z4 \- _+ [3 s# [. B9 G
. W  q1 r' i& s* S只懂理論、沒有豐富實際經驗的人,快速提拔,帶領一個團隊,不把整個團隊和自己一起弄死9 j- U# r/ u/ }7 g5 ^0 F$ n
那么這個人,一定是有著清晰的頭腦(不會以為自己是超人),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足夠的溝通協調能力(自身和背后),有著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
2 f; v# u* X# b% j# C% o# X并且這個項目沒有招惹來引來強大的對手,保證順利渡過前期的團隊磨合期和初步的積累;' X8 h! J7 Y. ?! z/ P0 F
最重要的是這個團隊,有容錯能力,即使出現失誤甚至階段性的失敗,整個團隊能顧容忍并及時進行調整。
! ]! g, H# R) W' U% W8 N' y4 F- x( h% M

評分

參與人數 3威望 +3 收起 理由
LIAOYAO + 1
zjnyxhlove + 1
xlf63 +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5-8-12 12:19: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龍九禪師 于 2015-8-12 12:22 編輯 / @* L1 `/ m' D. G5 u3 w0 k

, }; _: M* P) z@鬼魅道長  @亮劍 @2266998 & G. @6 Z& j  |. Z  m9 m
才疏學淺,拋磚引玉,有請鬼魅道長,998,亮劍  

點評

諸葛亮那時候天天往外跑,都沒空見老劉,真是游山玩水去啦?還不定畫了多少地形圖呢。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5-8-12 14:49
3#
發表于 2015-8-12 12:26:37 | 只看該作者
哈哈,世界有許多這類例子,各國都有,$ c- K5 L- d: P$ R

" G9 i, F, K6 J* P4 B$ \, l麥帥是打仗出身的,艾森豪威爾是跑腿出身的,盡管如此,一樣駕馭巴頓與蒙哥馬利,( i( C; |$ J8 |9 \% v* S

3 K: z5 A. a% q* w8 `就跟在現場做液壓調試,有‘動手派’,比如阿拉,也有‘甩手派’,站的地坑上面從來不脫西裝,對地下喊話,也一樣調試,啥問題都沒有,+ R5 M, J. A" g, R+ O7 Z7 \, b

1 M% e( N7 O; n俺看人,只要玩得了,其它都無所謂,不歧視不動手的,孔明也如此,按人家說的就是了,甭問為啥?
4#
發表于 2015-8-12 12:30:50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前些年很多打拼出身的老板也這么說,哎我沒上過大學。只是中專畢業 之類的, 其實人家背后學了多少你知道么。 無奈好多二貨就天真地就信了
5#
發表于 2015-8-12 12:39:30 | 只看該作者
背后的辛酸與努力誰知道? 很多人都以為,學知識很容易,想要走捷徑。其實哪里有什么捷徑?這個過程對于學懂的人而言都是必經之路。
6#
發表于 2015-8-12 12:44:47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帖子。我也喜歡三國的故事,比如前幾天看到一個帖子,說“荀彧四世三公”,有人說不是,我倒網上一查,還真不是,只能算四世兩公。

點評

我對“四世“的理解是包括同族這一輩的。三國時三公為:司徒、司空、太尉。荀彧爸爸官至濟南相(不知道是不是現在的濟南),不算。叔叔荀爽官至司空,算一個。荀彧死后追封太尉,所以是”四世兩公“。如若不對希...  發表于 2015-8-13 12:08
有種說法,荀彧的祖父為三君之末,屬于士人領袖級別的,但官職不高。荀彧的父輩最高到司空,官職比三公略小,好像沒有到公級別的。  發表于 2015-8-12 14:21
荀家是四代皆英才,三若一仲豫名滿天下的  發表于 2015-8-12 13:12
7#
發表于 2015-8-12 13:07:46 | 只看該作者
簡雨 發表于 2015-8-12 12:44 . Z: f5 \! L  j$ D- a
很好的帖子。我也喜歡三國的故事,比如前幾天看到一個帖子,說“荀彧四世三公”,有人說不是,我倒網上一查 ...
( x" N, f, c; q& B( M
袁紹四世三公吧
" H/ m. j% q! E+ D+ u
8#
發表于 2015-8-12 13:10:54 | 只看該作者
調試么,吃準了,簡單的就只要動動嘴,前提是如果別人就算動得不太滿意,也不會影響大的東西。
/ e; V/ H% D" ^3 f1 f復雜的么,或者是別人動了,不放心,會影響性能的,就得自己上了。( x! {7 g* ^' P2 c
或者是雖然復雜,但下面有能動手的能人,此時也只要動動嘴,點下而已。
! N% Z; t. ]3 F9 ^一樣的情況。
' ^5 m/ [+ N7 }1 M多是開始從小開始玩,慢慢積累了就可以玩得大一點。
9#
發表于 2015-8-12 13:36:16 | 只看該作者
所有的公式,道理等等,只對凡人有用,并且是非常的管用.覺得自己不是凡人的可以不理會世俗的經驗....
10#
發表于 2015-8-12 13:40:45 | 只看該作者
"只懂理論、沒有豐富實際經驗的人,快速提拔,直接獨立負責一個項目,帶領一個團隊,不把整個團隊和自己一起弄死.) e0 S/ |6 I1 r5 N
那么這個人,有敏銳的市場判斷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足夠的溝通協調能力(自身和背后);
: D- V# s1 O/ x% P- h并且這個項目,不要太龐大,避免引來強大的對手,保證順利渡過前期的團隊磨合期和初步的積累;3 Q, x1 \5 s: h" \% h( L
而且這個團隊,有容錯能力。即使出現失誤甚至階段性的失敗,也能及時進行調整。"1 m. B9 r! H' n! _) g, n
" `$ n7 \, e! `8 e
龍九禪師分析的深刻入理,感覺我就是這樣 一個真實的案例。
, U9 e+ W( Y4 X, ]2013年以前都是獨立工作。2013年開始帶領小團隊,從光桿司令,到人員逐漸增加,從單一項目到多個項目。
" t& O. K# B- W) M期初帶領團隊,一方面專業能力可以,另一方面比較注重管理方面的學習提升,所以在初期帶領團隊的時候,邊學邊用,因為團隊規模5~10個人,所以基本還可以應付,其實項目的開發的話,也是走過一定的彎路,面臨階段性的失敗,還好公司對此能夠容忍,后來及時調整方向。后期人員增多,項目增多,就覺得不怎么順心,感覺能力不足。
1 Q; ?  d1 _* P$ A現在二十多人,多個項目,人員能力不足,再加上管理經驗缺乏,確實面臨著非常嚴重的瓶頸,目前還屬于團隊磨合時期,有許多問題解決了才能跨越。

點評

到了20多個人,是不是可以將團隊分成5個左右的項目組? 按照客戶群,按照產品特點,或者其他辦法去分 一個人管20多個人,會顧此失彼的吧?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5-8-12 13:4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0 07:00 , Processed in 0.0693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