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良生 于 2015-5-9 20:31 編輯
, M* f6 F8 A7 u) S
3 L1 D6 \- B4 w6 z. r注:這篇文章是英文,以前轉載發過一次。這里我自行翻譯了前半部分,只貼譯文。翻譯水平也不高,看個大概。這里重發一篇,是因為看到這里很多學機械的大學生,不知道大學期間應該學什么。這位美國工程師寫得非常好,可以借鑒。如果再來一次大學,我也一定按照他說的那樣拼命的學習。以下是譯文:
! Y$ a8 _8 _4 B/ ^; m
3 W( X1 w) N- W$ C$ J! e4 `我寫的如下這些建議,希望你不要泄氣或厭惡。如果讓我重過一次,我會把它給我自己看。如果現在招人,我會招這樣的學生。
! o+ d- G) ?! u5 g# u& H( I: O6 a8 I4 C
第一,Solidworks/ProE/AutoCAD/Rhino/Blender/CATIAand GD&T這些不是拿到工程師學位的技能要求,成為工程師不是一個畫圖員,就像在簡歷上說你會office一樣,花點時間你能輕松學會它。: `/ J) l; _ }7 L3 k( v
( s3 Q4 n% k- A$ Q$ k$ l第二,我們在這說的是成為一個工程師,是那種可以實實在在建造火箭和微型發動機的。我不反對分數制,不是很在乎它,因此這里我不是討論如何得最高分。
- e# M/ F8 X# Q: d' @0 @6 v6 J
2 U5 r4 {4 B* E# S! h現在,下面這些是你在大學四年中需要熟練掌握的。0 G# M0 t* w3 F* s& [1 I! W Q
/ h/ o% X2 h) c5 N j3 b# c
0、閱讀維基百科) j5 {3 z- ~4 c1 b9 B
4 w/ L- h$ ?7 L* E- H |( e9 w
1、編程:從Matlab/Python開始,接著C++。舉個例子,要達到用這些語言可以自己編寫一個圖像引擎。為什么?因為這能讓你把矢量、陣列、變換圖形化,并通往高維代數。要確保你能理解和應用Runge-Kutta算法,這樣才算學好。不要只是用windows,也要領略一下Linux或Mac的風采。要能理解batch/shell腳本語言的原理,并能把利用重要的開源腳本搭建自己的腳本。如果你在一年級或二年級什么事也沒干,確保一定要精通這些。% C# L* u+ G W- K$ m; U; G
- T4 v! x' l- @: D) `3 v
2、線性代數和微分方程:現在大部分機械工程的大綱都要求盡早學這門課,但很少有機械工程師能真正理解,它們是機械工程的根本,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很多機械專業教授都不理解線性代數的重要性,把它教砸,去聽計算機、數學專業老師開的課。或去Youtube聽GilbertStrang 的課。把它和編程結合,進行數值仿真。不要等編程學完,再學它們。$ e0 K0 A4 s/ R0 K
1 q' W5 b* ~& B0 ^! q8 g5 j: B+ g) j
3、統計學:學兩遍,第一年學,高年級再學。這是唯一一個任何專業都非常重要的一門課。
* J* \6 X5 `/ l% E3 P* @/ O5 L" h- H* M& ?. B5 o) g {
4、工程數學:空間變換、傅里葉分析、復變函數、位勢理論、偏微分方程組、插值/曲線擬合、優化理論。結合編程技能,實踐它們。如果認為有些沒用跳過去,都是錯誤的。好的工程師每天都用它們。4 ~7 O& W+ {7 e' ~; x
! j: y. R0 m0 ^
5、動力學/高等動力學:聽物理系的力學課,機械的教授總是用代數的方法對待力學,對概念解釋不夠好。你的目標是能獨立建立復雜機械的FBDs(注:應該指自由體受力圖),能寫出經典的隨時間變化系統的自治/非自治、線性/非線性微分方程,熟悉指標記法,張量和算子空間,你的編程經驗可以幫助你。% m2 } N$ \* I$ a
$ N- }+ V6 g" B% J! A
6、靜力學/固體力學:精通鐵木辛柯的彈性理論,即使花去你的余生。如掌握了第2點,你應該能知道SFDs和BMDs的無效和莫爾圓概念。要嘗試把簡單的例子圖形化,其實這并不簡單。使用你的編程技能去解ODEs方程(常微分方程)的數值解。
' |2 ^' w! t" G/ T7 @
- r. l. y) @( z z2 f! s9 |: l: {7、振動理論:如果你熟練掌握了第2點,這會比較輕松。振動理論主要是研究二階、齊次/非齊次、自治/非自治、變參/非變參常微分方程。如你掌握了第5點,你會知道怎么計算響應、地震擾動、減震、旋轉機械等。掌握第6點,可以解決板、梁的振動問題。同時掌握2和4,應能夠解多自由度系統,掌握模態分析方法。在這里還要學習耦合的SHO/QHO概念。: e7 O8 U! m& N. O( b0 y' i
+ @4 c2 B E$ h. |" z9 l, A8 a8、熱力學/流體力學:我不適合對這部分內容發表意見,但它們在本科階段并不難,并且主要是應用微分方程和連續介質力學。
5 `# k2 k7 Q7 R- o$ V' E% J3 T* S' v u' }% k4 X' q
如果你按上面執行了,以后就是對你上面所學的簡單應用。這是一個機械工程師應該真正掌握的,數學和物理。你以后碰到的一切專業問題,都是特定的任務,只是針對上面領域的應用與擴展,以后你會開始碰到一些的專業術語,不要被專有名詞和術語嚇到。
8 [ ~- t2 k3 z, k% @6 ^9 A' S; y
愛好者和數學家也設計機器,但機械工程師不從零開始。我們遵循工業標準,組合并匹配已有組件,用已有的算法來創造新東西,例如運動鏈、連桿綜合和設計。確保讀過齒輪、機械學、4連桿機構、凸輪、間歇傳動輪。有可能工程師創造這些機構并不在行,一個技師或工人會做得更好,但你能用固體力學知識去設計一個好零件,承受極大的沖擊力。# H/ R. k" m( f( D, @
" x$ A* v* v4 @, Z8 F忽略掉“制造”、“產品工程“課程,因為在學校教這些,毫無價值。你不可能在教室里精通制造,你也不可能在學校學會設計一個好機器。那些公理設計原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甘特圖、頭腦風暴都是胡說八道。沒人真的那樣做,那樣做的人,不是工程師。4 y: D! \2 h- A, B! V
; w# Y7 o& h$ w8 ?/ { q
如果你想了解制造,粗讀一下RobThompson的《面向設計的制造方法》,去跟車間的人交談,去看youtube上的how it’s made。想去了解產品設計過程,去看Kickstarter。
3 A2 g" o( u8 z3 \# x* s
v+ c7 A' o4 |! `" }+ C不要浪費時間在概述或介紹類課程上,不要參加不感興趣主題的討論課。應該參加承諾展示你數學、方法或酷視頻的討論課。要時刻關注這樣的案例研究:清楚詳細的展示如何利用數學或實驗對系統進行建模或實現。避免‘設計’研討(通常來自Wharton、Sloan 或Kellog商學院),這些看著美好,但毫無用處。( r( ~6 O8 v! O2 E% F0 p
3 G& l; `0 f$ Z8 Q7 b參加所有實驗課,只要你負擔得起。在實習車間,有空余時間去看別人如何工作。使用哪里設備,直到弄壞,你已經為這買了單。盡可能犯錯,但不要在車間那里打鬧。1 D; G2 r2 v4 S+ i
8 E+ ?4 D2 j0 p$ \/ {
下面談談如何成為專業的機械工程師1 O) ?- J" H) O# {) c+ L! j& \
6 D+ F8 r3 t6 a% z. q! R9、讀ISO/ASME/ASTM/ASTC/ASMI 這些標準文件,那才能告訴你理論如何滿足實踐,如果你的大學沒有,投訴他們!跪求、借、偷,用任何方法。想要知道事情如果做的,去讀標準,不是在網站或論壇。4 l' H& e2 e* [( I
9 L7 T# \5 r: ^- B# n2 _1 ?7 m' P后面還有,把上面這些掌握了就已經不容易了。余下自行看quora原帖。版權屬于原作者。原帖:http://nutsandbolts.quora.com/Survival-guide-for-mechanical-engineers-on-the-journey-to-create-astonishing-engineering
O6 i4 Q8 [* I! M+ F& G9 `9 @
( `6 }6 S2 S" l; E& F7 o+ l6 Y' a- }: R+ q
7 \: y( U& u3 J/ n# F2 H' [( `% y+ `) ^" m6 _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大家》|主題: 95, 訂閱: 48
- · 精彩資料|主題: 153, 訂閱: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