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220|回復: 4

有行無市?德國家務助理 Care-O-bot 4 點出家用機器人困境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2-7 07:30:3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行無市?德國家務助理 Care-O-bot 4 點出家用機器人困境
位于德國慕尼黑的Fraunhofer IPA(佛朗霍夫制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中心),近期推出第四代家用機器人Care-O-bot 4,除了采取更流線一體的「雙手臂」圓弧造型,也提供讓用戶自行置換不同功能配件的「模塊化(modularity)」設計。然而,Care-O-bot4 預期的高昂價格,卻也點出當下家用機器人的種種開發困境。
Care-O-bot4 一共具有31自由度,其「球形關節」使手臂擁有高度靈活性,全身則有6處可各自「獨立置換」的部位:基座、軀干、頭部、感應環,以及左右兩只手臂,能讓使用者依需求任意改裝成不同功能,提高開發上的彈性。比方說,如果你的需求必須它能夠彎腰拾起桌上物品,可以在Care-O-bot 4 的軀干加裝旋轉關節,并且將它其中一只手改裝成夾具。
也因此,Care-O-bot4 可以為你端食物送飲料,也能協助你烹飪跟打掃。同時,經過一些調整、客制化,它也可以在工廠協助貨品上架、在餐廳里送餐,或是在旅館、娛樂場所擔任招待員,協助清掃場地,或成為醫療院所里陪伴病患、工作人員的好幫手。
這些功能看似驚人,但追溯Care-O-bot 將近20年來的研究發展史,其實起源甚早:早在1998 年,第一代的 Care-O-bot I 推出時,它即能自行在室內導航、行動,并與經過的人們溝通,而第二代Care-O-bot II 在四年后的 2002 推出時,已經可以用雙臂進行簡單工作;到了第三代以「機器紳士管家」為概念打造的Care-O-bot 3,由于肢體與手臂能夠高度協調運作,已經可以進行諸如「開、關門」等復雜工作。
回顧2010年,加州柏克萊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在 YouTube 上傳了一支 PR2 機器人「折毛巾」的 demo 影片,沒想到影片馬上在網絡瘋傳,短短幾天內就有幾十萬人次點擊,各大新聞媒體與部落格爭相采訪、轉貼;而2014年底,「快要」能獨自完成撿衣、洗衣、烘衣、迭衣一系列工作的升級版 PR2,同樣再次引起熱烈討論,顯然能夠幫忙「處理家務」的機器人,市場上確實有重要需求。
讓我們先來看看 2014 年11月的這支影片,PR2 究竟已經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開發出 Roomba 掃地機器人及美軍多種軍用機器人的 iRobot 公司創辦人之一兼現任執行長 ColinAngle 認為,未來的機器人 App 會著重于「 軟硬整合」;除了基本運作程序之外,還會包括一些 DIY 的制作檔案,讓「使用者能夠在家里用 3D 打印自行制作需要的部件」——也就是說,概念上跟 Care-O-bot4 「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很相近。
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of Maryland)的機器人學家 S.K. Gupta 也表示,他認為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應該會像「智能型手機」一樣:一開始只是用來講電話、溝通之用,但很快就會成為各種意想不到服務的平臺;家務機器人也是如此,只要有適合的軟硬件誕生,各種附加功能 App 很快就會被各家廠商開發出來,讓消費者任意安裝、使用。
既然如此,為什么無論是 PR2,還是Care-O-bot 前幾代的兄弟姊妹們,至今多半仍藏在研究室里作為實驗室研究人員的「技術發展平臺」,即使是高度發展的 Care-O-bot 4,FraunhoferIPA 研究中心仍然保守地只說,它將提供「開發者」作為商用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平臺,而非直接向商業市場推出?
這個問題可以從「洗衣機器人」PR2 的案例來嘗試找解答:以 PR2 這臺目前「多用途」機器人來說,由于所謂的家務機器人需要配備大量而高度精密的傳感器,還要有足夠靈巧的致動器,才可能用機器手臂在充滿變數的環境里執行各種工作,因此它的定價就不可能低廉:目前一臺 PR2 定價高達40萬美元,除了大型實驗室,一般人幾乎不可能買得起。至于Care-O-bot,官網上并沒有標出實際價碼,但可想而知不會便宜到哪去;既然有難以跨越的價格門坎,想要普及自然就有困難。
另一方面,目前機器人的「行動速度」也還是問題:前述2010年的影片里(影片本身請見下方),你知道 PR2 折迭一條毛巾要花多少時間嗎?答案是25分鐘(研究人員在影片中有特別聲明,該影片是以快轉50倍的速度播放的)。但 PR2 卻已經是目前多功能雙臂工作機器人中,發展數一數二的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重量」、「安全性」跟「法律責任」。一臺 PR2 重達220公斤,其硬件上有大型機具本身的一定危險性,跟一臺筆電、一支智能型手機無法比較(你在計算機或手機上安裝第三方軟件或 App,出了問題有 bug 你頂多咒罵兩句,還不至于出人命,但沉重的機器人可就難說了),加上它還要在狹窄、障礙物多且狀況頻生的室內到處活動,只要一個不小心絆倒,或是出現短路現象,輕則損毀家具地板,重則可能對老人、小孩、寵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如果未來機器人確實會成為「App 執行的開發平臺」,屆時,這樣的法律責任又該歸屬在誰身上?是原機器人制造商?第三方軟件或 App 開發者?還是自行安裝這些軟件與 App 的用戶本身呢?
% Q" A3 m" u: B& l3 I
最后一個關鍵在于:是不是所有的問題與需求都必須用機器人來解決?例如,在這一篇給機器人新創公司的勸告里,就有網友在評論中提及:在材料科技、奈米科技、生化科技、虛擬現實等技術同時快速發展的當下,對于許多需求而言,人形機器人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解決之道.
舉個夸張一點的例子來說:如果自動分解去污的衣物能夠更快發明,并能夠以更經濟的價格上市,家里還需要購買一臺幫我們洗衣服的沉重機器人嗎?屆時,這類多功能家用機器人,會不會類似藍光 DVD 的狀況,等這門技術發展純熟到適合商業發售,市場的需求已經朝截然不同的方向改變(如:大家改在在線看云端隨選電影,不買 DVD)了?
當然,過去五年來,高解析攝影機、雷射測距儀(laserrange finder)、慣性量測組件(IMU)以及類似微軟 Kinect 的 3D 深度傳感器(3D depthsensor)等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應用機器人學究竟何時會出現飛躍性的突破,或是像前述所說,借助材料科技開發出更輕盈耐用的質材,誰也說不準。
只是,家務機器人的口號已經喊了許多年,但目前除了掃地機器人與遠程臨場機器人(teleprescencerobot)之外,短時間內似乎還看不到實際的解答,而一般所謂的家用機器人多半是以信息查詢、情感陪伴作為重心,例如日本軟件銀行的 Pepper,其雙手的設計重點在于情感的表達,而非實際能用來執行繁復的家務工作,這也是事實。
在繼續懷抱希望之余,大家還是自己的碗自己洗,站起身來把臟襪子扔進洗衣機吧。
: L7 U) S! c) O; m&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2-7 08:22:10 | 只看該作者
不錯不錯不知何時能夠普及
3#
發表于 2015-2-7 09:02:22 | 只看該作者
好厲害!
4#
發表于 2015-2-7 09:19:30 | 只看該作者
機器人行業發展真快啊,目不暇接!新奇無限!
5#
發表于 2015-2-10 10:44:27 | 只看該作者
好東西,有點可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2 12:18 , Processed in 0.091511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