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wuyy

超級機器

[復制鏈接]
11#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7:33:06 | 只看該作者
世界最大的輪斗式挖掘機 8 s) W/ j$ }- l2 V- j. X
下面要介紹的是地球上最大的自行式機械:它的名字叫Bagger 288,是德國克虜伯公司于1978年建造的世界最大挖掘機。咋一看,這就是一頭鋼鐵巨獸,它有46米寬、95米高、240米長,總重量13500噸,被稱為“陸地航母”。Bagger 288屬于輪斗式挖掘機(bucket wheel excavator,簡稱BWE),主要用于礦山開采。輪斗式挖掘機起源于歐洲早期的挖泥船,1908年由英國工程師AR.格羅史密斯改進為鏈斗式挖掘機,用于英格蘭Corby的鐵礦。1919年德國洪堡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臺輪斗式挖掘機,1925年在德國路易斯礦得到使用。1926年ATG Leipzig獲得洪堡公司的經銷權,至1938年共售出50多臺輪斗式挖掘機。洪堡的輪斗式挖掘機與蒸汽鏟類似,采用蒸汽機和鐵路輪軌底盤。1928年德國Backau-Wolf AG開發出履帶式底盤的BWE。1934年德國O&K公司與LMG公司合作生產出第一臺輪斗式挖掘機,經過不斷改進,在1935年生產出每小時開采2676立方米的機型。兩年后O&K研制的履帶式輪斗取得成功。這一時期最大的輪斗屬于德國萊茵褐煤股份公司(即現RWE Rheinbraum前身),每小時能采掘3823立方米,機器總重量6120噸,由德國科隆的一家公司制造。1944年,美國聯合煤電公司(現在的弗里曼能源)在伊利諾伊州W3A號煤礦使用大型BWE進行剝離作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比塞洛斯公司開始研制跨坑式輪斗挖掘機,其制造的684-WX型輪斗在加州圣路易斯大壩建設中,共挖掘了3100萬立方米的土石方。
0 m, }6 r, y" F5 F5 b# B- w
% Z( I' Z# x1 w2 C2 l1958年,克虜伯研制出最小的輪斗挖掘機——Krupp 50,其重量只有52噸,每小時挖掘210立方米。同年克虜伯與O&K為德國RWE公司研制Bagger 281巨型輪斗,該機長220米,高73米,整機重量7800噸,有一個103米長的懸臂,自1958年以來共挖掘了5億立方米的褐煤,經過全面更新后,現已加裝光纖控制和衛星定位系統。到上世紀60年代,德國克虜伯與O&K簽署合作協議,兩大巨頭攜手進軍世界輪斗挖掘機市場,建立銷售和維修網絡。到70年代,克虜伯制造的巨型輪斗進入鼎盛時期,1975年克虜伯與O&K合作研制的Bagger 285,整機重量達到13500噸,長200米,高75米,寬45米,總功率達到16560千瓦,每天挖掘量高達20萬立方米。此后克虜伯在1976年建成了Bagger 287,1978年建成了Bagger 288,性能進一步提高,日挖掘量達到24萬立方米。# R* T8 S% _8 ]* y
' {6 X; f3 G1 r  Y9 ]
3 Y' |* O. a2 \7 N6 L! M4 P

# T7 _- N2 l" x9 ^0 |: A8 p6 j  j6 E9 I4 y: J

9 F- o2 g$ c  J+ Z" b+ i6 k# B, \1 g
12#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7:35:03 | 只看該作者
巨型輪斗屬于特種裝備,一般不批量生產,目前日挖掘量達到24萬立方米的只有6臺。其中Bagger 288和289是幾乎完全相同的兄弟機,290和291稍作了改進,分別由MAN-TAKRAF和KRUPP制造,之后作了較大改進與性能提升的是292和293,先后由KRUPP與MAN-TAKRAF制造成功,兩機技術性能基本一致。它們全部在德國的煤礦運行。Bagger 288輪斗上配有18個鏟斗,每個容積為6.6-8.6立方米,驅動斗輪的4臺電機由上至下順序垂直排布,總功率3360千瓦;裝配8.6立方米大容積鏟斗挖掘松方或煤時,理論生產能力為每小時22000立方米;裝配高強度6.6立方米厚壁鏟斗挖掘密質硬巖或凍土時,理論生產能力為每小時19100立方米;12條履帶采用前8后4的布置型式,最大移動速度為每小時600米;僅需5人就可以進行操作。設計、制造及裝配這臺機器用了5年時間,造價更是高達1億美元之巨。9 x, x- C8 ~- d  h
- p  T& }5 [. _
Bagger 293的能力更驚人,其裝備20個8.6立方米鏟斗,總裝機容量2萬千瓦,輪斗驅動采用3臺1680千瓦電機,總功率5040千瓦。整機長240米、寬49米、高96米,總重量達到14210噸。即使面對最難剝離的密質硬巖或凍土時實際生產能力也能達到每天24萬立方米,其挖掘松方的能力甚至達到了空前的每天30萬立方米。從Bagger 293的主要技術參數來看,它已經全面超過了1978年就投入使用的288,成為真正的挖掘機之王。( n: ~2 f+ e; y) p2 c# J3 c

, q' L+ S; L2 q4 @看上面那張“760”的照片時請大家注意一下它履帶左側那個黃顏色的小東西,那是一臺卡特D10T重型推土機,是目前卡特的第二大型號推土機,僅次于CAT D11R。卡特D10T高有4.5米,不帶推鏟寬3.7米,推鏟寬有5.3米。

13.JPG (49.63 KB, 下載次數: 62)

13.JPG
13#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7:36:32 | 只看該作者
世界排土機之王——Absetzer 760與761% U* d% f1 I* Y! T
上世紀80年代末,德國能源巨頭RWE能源公司作出決定,從90年代開始對其下屬的露天煤礦逐步進行擴產,重點項目包括“Garzweiler”礦二期新建、“Hambach”礦新區開拓等。其中“Hambach”礦新區開拓的關鍵設備就是著名的RB292和RB293巨型土石剝離系統。這兩個系統均由能力相配套的一臺巨型輪斗挖掘機、一條高速輸送帶和一臺巨型排土機構成。作為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兩臺最大能力為30萬立方米/日的“Absetzer”排土機是全球排土機領域前所未有的大家伙,都被交由經驗豐富的德國KRUPP集團制造。 1991年KRUPP成功造出了RB292剝離系統的排土機,這臺被命名為Absetzer760的超級巨獸僅經過了三個月的測試,就于同年底順利在“Hambach”礦新區投入了使用。之后KRUPP再接再厲,又于1995年初成功造出了RB293剝離系統的排土機Absetzer761,也經過了三個月的測試,于同年夏天在“Hambach”礦新區投入了使用。至此,世界最大自行式排土設備的紀錄被“760”和“761”這倆個KRUPP孿生兄弟刷新。
# d3 K3 X5 o" V  }2 ]9 M4 N& n& O% b1 C/ Z: x+ U7 \3 y
該型機器長193米、寬42米、高64米,裝機功率11600千瓦,總重量5900噸,每臺造價高達4800萬歐元。工作中Absetzer760和Absetzer761的位置分別處于RB292和RB293土石剝離系統的末端,都在排土場負責將高速皮帶機運來的土石按計劃和需要進行有序堆放。2006年兩臺超級巨獸的年排土量都達到了驚人的6500萬立方米以上,創造了排土機領域單機年排土量的最新世界紀錄,這也是自1996年“Hambach”礦新區剝離工作全面鋪開以來哥倆第10次打破自己保持的單機年排土量世界紀錄了。現在“760”和“761”倆兄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作為“Hambach”礦老礦區復土工作的主力,實施礦山邊采邊復土計劃。在未來的若干年里,哥倆將以每年覆蓋一個峽谷的速度把過去“Bagger”巨獸們挖下的大地坑一一填上。$ ^. L/ G* f1 k) @4 r2 p; f4 p& G+ K
Absetzer 755是世界上迄今第二大的自行式排土設備,僅次于“排土機之王”Absetzer760和Absetzer761,是“陸地航母” Bagger 288輪斗挖掘機的專職配套排土設備。該機長187米、寬38米、高57米,總功率8750千瓦,整機重量5200噸。它也是世界上首臺排土能力達到每天24萬立方米的排土機,由德國KRUPP聯合DEMAG、AEG公司于1976年制造,現與288一起在德國Garzweiler露天煤礦工作。它需4人操作,卸料臂長度為98米,最高移動速度是每小時546米,長距離遷移時的重量為4484噸。

14.JPG (58.6 KB, 下載次數: 55)

14.JPG
14#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7:44:54 | 只看該作者
世界最大軌道式鏈斗挖掘機
& S, i- |! y5 `% A6 c東德流傳下來的的ES 3750 是TAKRAF至今生產過的最大一個級別的軌道式鏈斗挖掘機,前后造過不少臺,最初的設計挖掘能力是10000立方米/小時。現今還在工作的ES 3750基本都是后來由德國FAM公司重新修整和改造過的,挖掘能力也提高到了14000立方米/小時。與ES 3750 相配套的 F60表土輸送橋(或稱排土橋),是至今為止在地球陸地上出現過的體型最大的自行式設備,是原先東德TAKRAF的杰作。它的作用是將挖掘機開采的物料直接送到剝離物料堆。長度為502米,寬240米,高80米,F60有720個車輪并在軌道上移動,其工作重量為13600t,和兩臺ES 3750 挖掘機一同工作,總功率達到27000kW。; C* G0 u0 T; g; T

- _  f! K( t7 d0 l從這里可以看到橫跨聯合公路的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機,它由德國krupp公司制造,正在去往目的地的途中(一個正在挖掘中的煤礦)。用這種方式移動這個機器的費用要比在煤礦所在地重新組裝它便宜。這臺露天挖煤機的代號是288,它以神奇的力量吸引前來觀看的人,以至通往田野的道路被封鎖。對機器的保護也已經到位,安全人員控制機器周圍人群的涌入。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進入泥濘的田地,盡可能地靠近這個巨大的三維結構。機器的特性:240米長,相當于2.5個足球場,有96米高,相當于2/3個科隆教堂,一萬三千噸重。在挖掘用轉輪上有18個鏟斗,轉輪的直徑是21.60米,相當于8層樓房那么高。

15.JPG (15.09 KB, 下載次數: 50)

15.JPG

16.JPG (56.07 KB, 下載次數: 56)

16.JPG

17.JPG (71.15 KB, 下載次數: 54)

17.JPG

18.JPG (73.38 KB, 下載次數: 53)

18.JPG

19.JPG (56.67 KB, 下載次數: 61)

19.JPG

20.JPG (52.55 KB, 下載次數: 57)

20.JPG

21.JPG (52.1 KB, 下載次數: 59)

21.JPG

22.JPG (82.84 KB, 下載次數: 59)

22.JPG

23.JPG (66.01 KB, 下載次數: 48)

23.JPG

24.JPG (61.8 KB, 下載次數: 55)

24.JPG
15#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7:54:59 | 只看該作者
巨型礦用車 ——湘電220噸交流傳動電動輪自卸車( {, P* F+ y9 k! G8 L' _4 r
7 j" c& `; }' e3 _( H
湘電集團SF33900型220噸交流傳動電動輪自卸車,單車售價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車長13.6米,寬7.8米,高7.1米,整車自重166噸,車廂堆裝容積137立方米,最大載重量220噸。人只有輪胎高度的一半。, ?+ i! ^3 P8 f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煤、鐵、有色金屬及稀土生產國之一,對礦山機械有著巨大的需求。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我國露天礦山工程所需的鏟土運輸機械主要依賴進口。2008年10月28日,湖南湘電集團研制的SF33900型220噸交流傳動電動輪自卸車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礦用車輛邁上新臺階。湘電集團也成為全球少數幾家能夠研制大型礦用汽車的企業之一
3 M$ O$ a2 Y4 [1 v
* a9 {  t3 P+ J' b" ~礦用汽車是露天開采中的主力運輸設備。礦山開采(包括煤、鐵、銅、稀土、鉆石礦等)包括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兩種工藝。全世界40%的煤礦和80%的鐵礦采用露天方式開采。礦區在開采前,礦體上覆蓋著幾十米厚的土壤和巖石,總量多達數千萬乃至上億噸。這就需要用炸藥對覆蓋層進行爆破,使之松動碎裂;然后用電鏟等挖掘機械,將剝離土方挖掘至運輸車輛上,由自卸車將渣土傾倒至排土場。巨型電鏟有著驚人的工作效率,其鏟斗容量超過50立方米,平均每分鐘可以挖起近百噸重的土石方,每天挖掘量多達數萬噸,普通載重卡車根本無法與之配合作業。為此,工程機械廠商研制出了世界最大、最昂貴的載重車輛——電動輪礦用自卸車。
/ e: {2 Z& Q) E0 M! K( Z& I3 u$ R
3 y8 h, [$ Y! \! |6 V$ c礦用自卸車按車廂結構可分為剛性后卸式、整體底卸式和鉸接式;按傳動方式可分為電傳動和機械傳動(液力傳動)。100噸級以上的礦用車多采用剛性后卸式結構,中小型車輛多為鉸接式結構,整體底卸式以運煤車為主。電動輪技術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GE、尤尼特瑞格、德國西門子、利勃海爾等廠商推動下,曾經占據了全部市場。主要工作方式為:柴油機帶動發電機發電,驅動后輪輪轂中的電動機,高轉速的輪轂電動機經外側的行星式輪邊減速機降低轉速,驅動后輪前進。機械傳動則以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為主。近50年來,機械傳動和電傳動的競爭一直很激烈。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大功率液力變矩器等設備的研制沒有過關,機械傳動礦用車一直難以大型化。于是電動輪礦用車乘勢崛起,幾乎全部占領了100噸級以上的礦用車市場。直至1983年,美國卡特彼勒的785型和日本小松的HD-1200M型問世,機械傳動車型才逐步進入100噸級礦用車市場,但市場占有率也僅有2-3%。從80年代中后期開始,由于技術發展和美國Allison公司的大型液力變矩器研制成功,機械傳動車型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市場占有率在3-4成左右,主要生產商是美國卡特彼勒,其最大型號797F,載重量甚至已經達到400短噸(363噸),居世界之最。

25.JPG (43.79 KB, 下載次數: 56)

25.JPG
16#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7:55:49 | 只看該作者
機械式車型的發展,迫使電動輪車型不斷升級。從80年代后期開始,計算機控制、整車故障診斷、車速自動調節、柴油機燃油噴射等技術在電動輪車型上得到廣泛應用。90年代后期,隨著交流變頻調速技術的發展和大功率逆變器的問世,礦用電動輪卡車已進入了交-交流直接傳動的時代。日本小松在1996年的芝加哥國際博覽會上,展出了首臺交-交流傳動的930E型礦用車,該型號是世界首臺載重量達到300短噸的車型,采用交流力矩控制系統,最高車速為64.5km/h。另外,Euclid-Hitachi與德國西門子合作,于1997年推出了R260型(現為EH4500型)交-交流傳動礦用電動輪自卸車,并在1998年投入商業生產。) P# d2 ^5 M0 Y  _$ g
自1963年,美國開始批量生產載重77噸的電動輪自卸車以來,礦用汽車載重量不斷提升;已經發展出108噸、120噸、154噸、170噸、220噸、280噸、320噸、360噸等多個級別。礦石年產量百萬噸級的小型礦山,多采用25-70噸級車型;年產500-1000萬噸的中型礦山,多采用100-220噸級車型;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礦山,多采用150-360噸級車型。近年來隨著礦山開采規模不斷擴大,超大噸位的礦用車陸續上市。這些巨型汽車,如同會移動的鋼鐵城堡,整車售價高達400萬美元以上。車身寬度近10米,相當于5輛轎車并排行駛;高度近8米,相當于三層樓房。空車自重超過230噸,最大載重量可達363噸,電鏟要用3-4鏟才能將其裝滿。由于礦用車過于龐大,已經超出了公路承載極限,因此也被稱為“非公路車輛”。它們只能以散件形式運至礦區,組裝后在礦區專用道路行駛。我們日常見到的土方車與其相比,如同乒乓球與籃球的差別。
& d2 w5 @; B( `, m; N0 g' s' e/ _; p9 z% x1 t7 N. l% F
大型礦用車裝備的24缸柴油機,重達10噸以上,排量超過100升,總功率超過3700馬力,足以拉動一列火車。如此大的功率,油耗自然驚人。它們的百公里油耗近900升,油箱容量高達7500升以上。而普通家用轎車的百公里油耗僅為10升,油箱容量僅為60升左右。它們的輪胎是世界最大的巨型輪胎,單個輪胎重達5噸以上,直徑超過4米,售價近5萬美元,需要用專業機械來裝卸輪胎。由于車身過高,駕駛室的視線盲區很大。在礦區行駛的皮卡、吉普之類的小型車輛,必須在車尾綁上旗桿、掛上紅旗;以提醒大型礦用車駕駛員,防止發生碾壓事故。據說礦用車碾過小汽車時,感覺如同人們走路時踩到一粒小石子,駕駛員很難區分是否碾壓到其他車輛。 除此之外,礦用自卸車還要適應極端惡劣的環境,我國北方地區的煤田、加拿大北部凍土地帶的油砂礦,冬季氣溫都在零下40℃左右。而澳大利亞的鐵礦、南非的金礦,常年處于炎熱氣候。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一臺妥善維護的礦用車,工作壽命要達到60000小時以上(約合15-20年),每年要運輸上百萬噸的礦石或剝離土方。這些極端苛刻的條件對礦用車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提出了極高要求,其研制過程涉及結構設計、冶金焊接、電器控制、液壓技術、巨胎制造、新材料應用等諸多領域,堪稱現代工業技術的精華。因此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家企業能夠研制200噸級以上的礦用車。湘電集團是我國第一家具備這種實力的企業。
17#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8:00:26 | 只看該作者
我國載重汽車發展歷程6 d  L' x; P' r* F  n# W

5 N" e/ X) c& ~7 z( k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1901年底,匈牙利商人李恩時(Leinz)將兩輛美國制造的“奧茲莫比爾”牌汽車(Oldsmobile)從香港運到上海,這是汽車首次傳入中國。但是在時局動蕩之下,我國民族汽車工業并沒有能夠發展起來。到1930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8484輛,卻沒有一輛是國產汽車。 1931年5月31日,遼寧迫擊炮廠在張學良將軍的支持下,從美國引進技術,制成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這是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該車載重1.82噸,長頭、棕色,采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65馬力。前后四輪為單胎,輪距4.7米,最高車速為每小時40公里。首輛民生牌汽車在國內引起很大反響。然而四個月后,“九一八”事變爆發,沈陽陷入日寇鐵蹄之下。即將完成的首批40輛汽車及零部件被日軍全部拖走,剛剛萌芽的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就這樣被扼殺了。 1934年3月,偽滿實業部按照日本關東軍的旨意,在原遼寧迫擊炮廠舊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該社應日本擴張侵略的需要,從事汽車的修理和組裝。此后日本又在哈爾濱、長春等地建立了貨車生產廠。到1940年,東北地區的汽車生產能力達到數千輛,其他省市僅有零星試制工作。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把所有日資產業視為戰利品,汽車制造廠被拆運一空。至此,世界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半個世紀,而在中國仍可說是一片空白。1 M2 }: p! Y( j

2 Q9 a, [) s- P; K1931年5月31日,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75型1.8噸卡車,在遼寧迫擊炮廠下線。四個月后爆發九一八事變。中國剛剛萌芽的汽車工業,被侵華日軍毀于一旦。直到五年之后,也就是1936年,日本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才在美國克萊斯勒Airflow轎車的基礎上,仿制出其第一款轎車——豐田AA車型。1937年8月,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1200萬日元。70年后,日本豐田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集團,年銷售額近19萬億日元。

26.JPG (43.02 KB, 下載次數: 48)

26.JPG
18#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8:01:59 | 只看該作者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重新開始發展汽車工業。1953年7月15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興建,設計年產3萬輛4噸卡車。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牌CA10型4噸卡車駛下生產線,中國第一個汽車工業基地就此誕生。1958年后,南京、上海、北京和濟南等4個較有基礎的汽車制配廠,經過技術改造后,成為第一批地方汽車制造廠,全國汽車工業形成了“一大四小”的格局。由于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之初,就選擇以中型載貨車、軍用車及改裝車為發展重點,使得產業結構從開始就出現了“缺重少輕”的問題。礦用自卸車等重型車輛,仍需從蘇聯和東歐國家大量進口。 然而60年代初期,中蘇關系破裂,阻斷了我國礦山車輛進口來源,影響到礦冶工業發展。60年代中后期,歐美國家的礦用自卸車載重能力已經達到150噸,并開始發展電動輪技術,我國已明顯落后。此時,國家提出“大打礦山之仗”的決策,研制礦用自卸車成為發展重點。1968年10月,一機部要求上海試制大噸位自卸車。1969年9月,上海汽車制造廠等單位,采取全國大協作方式,試制成功SH380型32噸礦用自卸車,并送到北京參加國慶20周年游行檢閱。該車以蘇聯別拉斯540型27噸載重車為樣本,采用上海柴油機廠的6315-12V柴油機,額定功率294千瓦。貨廂后傾自卸采用雙筒四級裝置,液力變扭機械式變速器,液壓空氣減震器,最大時速50公里,最大爬坡率為36度。1971年2月轉由上海貨車廠生產,至1980年停產,累計生產637輛。
$ W  W7 [- _2 C, v7 ?, g2 n5 Y1 p. F4 p6 D* ?, M
上海32噸礦用自卸車成功投產后。1971年1月,一機部向長春一汽下達研制CA390型60噸礦用自卸車的任務,先后完成兩輪樣車試制,1973年12月31日試制成功。該車長9.2米,寬4.6米,高4.3米,自重43.5噸,由重慶新建機械廠提供發動機。后來一汽將整套圖紙和全部試驗資料,移交本溪重型機械廠生產。1975年11月15日,本溪重型機械廠試制成功LN390型60噸礦用自卸車。此外,天津、常州、北京、甘肅白銀等地,陸續試制成功15-42噸礦用自卸車。緩解了當時礦山、石化、水電、運輸等部門,急需載重車輛及配件緊缺的局面。7 }1 i) m3 v# w

* W, }- X& q% q5 K$ M  T) s對外合作引進吸收
6 q+ |8 ?2 z# O5 B+ N
7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研制百噸級電動輪自卸車,主要研制廠家有湘潭電機廠、本溪重型汽車廠和常州冶金機械廠,但僅有湘潭電機廠取得成功。1974年起,湘潭電機廠與鞍山冶金礦山公司、長春一汽、美國WABCO等企業,合作研制大型電動輪自卸車。經過三年努力,于1977年4月29日,制成我國首臺百噸級電動輪車——“韶峰”SF-3100型電動輪自卸車。該車自重93噸,載重108噸,采用4×2后輪驅動。經過近三年的工業運行試驗,于1980年8月通過一機部、冶金部鑒定,同意小批生產。此時恰逢1978年改革開放,由于國產礦用車難以滿足需求,各廠礦企業開始從國外進口載重車輛。1979年,江西德興銅礦首次從美國引進10臺裝載量為154噸的電動輪自卸車,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礦用汽車。由此,國產礦用汽車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也承受著外國企業強大的競爭壓力。1983年,湘潭電機廠在引進合作基礎上,進一步組織了對108噸自卸車的動力總成、駕駛室、車斗、制動器、液壓轉向、后橋殼、電氣柜、勵磁屏等設備進行技術攻關,改進為SF3102型。通過在首鋼水廠鐵礦一年的試運行,每臺車平均運量達100萬噸,運行5萬公里,于1987年9月通過了國家級鑒定。該車被列為國家替代進口產品,1988年獲國優產品金質獎。1989年12月,湘潭電機廠研制的SF3103型108噸耐寒礦用自卸車通過鑒定,能在-40℃環境使用。
! x1 r8 z6 z2 e) X8 {$ F' V1 [
2 ~6 H$ V8 s* c- N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牌4噸載重卡車在長春一汽下線。

27.JPG (50.41 KB, 下載次數: 55)

27.JPG
19#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8:33:44 | 只看該作者
其他兩家企業則以功敗垂成收場。1985年7月29日,本溪重型汽車廠與大連電機廠、長沙礦山研究院、鞍鋼等單位聯合研制的LN3100型108噸電動輪自卸車,在本鋼南芬露天鐵礦通過鑒定。該車長11.05米、寬6.3米、高4.9米,車廂堆裝容積60立方米,載重108噸,采用4×2后輪驅動,發動機為KTA-2300型四沖程增壓中冷高速柴油機,功率1200馬力。發電機為TQF-760型8級三相交流凸級式同步電機,電動輪為ZQ-342型4級直流串激牽引電動機,由大連電機廠配套。最高車速每小時40公里,爬坡率20%,年運量85萬噸以上。該車共生產了10多臺,后因各種原因停產。1990年前后,江蘇常州冶金機械廠與長沙礦山研究院合作,為南芬露天鐵礦生產了12臺美國UNIT-RIG公司的Mark-36型154噸電動輪自卸車,主要部件為進口,后由于礦山費用緊張而停產。此時,外資也加緊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1988年5月21日,特雷克斯設備有限公司(英國)與內蒙古第二機械廠合資,成立北方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主要業務為進口散件,組裝特雷克斯Unit-Rig品牌的礦用汽車和工程機械。 90年代以后,為解決進口替代問題,湘潭電機廠與美國小松德萊塞公司合作,研制154噸電動輪自卸車,1991年11月,第一臺SF3150型154噸電動輪自卸車下線。此后在引進吸收基礎上,湘電對108噸、154噸級產品不斷進行改進,衍生出多個型號,并開發出100立方米電動輪灑水車、電動輪清障車等產品,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動輪自卸車生產企業。據《礦山機械》2000年第二期數據:當時國內有11個礦山使用電動輪自卸車,總數為469臺。其中進口車為224臺,占48%;中外合資車85臺,占18%;國產車160臺,占34%。這160臺國產車全部為湘潭電機廠生產。主要在大弧山礦、齊大山礦、鞍山、首鋼、包鋼、撫順西露天、江西德興銅礦等單位投入使用。
1 v" Y* U1 p* M2 l: }& f& H; f: E7 \* ~2 r8 B" P+ C8 y, v" [
2008年10月28日,湘電集團220噸交流傳動電動自卸車,舉行下線儀式

28.JPG (39.52 KB, 下載次數: 48)

28.JPG
20#
 樓主| 發表于 2014-9-30 18:53:00 | 只看該作者
載重汽車萌芽期
( U/ ^# b) [! I- I9 e. t& v" c' I; X- J) \7 O
在機械驅動方面,1860年,法國人萊諾制成第一臺以煤氣為燃料的單缸二沖程活塞式內燃機,由此內燃機技術開始迅速發展。1876年,法國人奧托制成第一臺四沖程煤氣發動機,其熱效率相當于蒸汽機的兩倍,在市場上大獲成功。1879年,德國人卡爾·本茨以奧托發動機為基礎,制成二沖程汽油發動機。隨后他將發動機安裝在三輪自行車上,制成世界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三輪汽車。為提高乘坐舒適性,他在車架和車軸之間安裝鋼板彈簧懸架,車輪采用實心橡膠輪胎,前輪小,后輪大。后輪上方臥置單缸二沖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量,0.89匹馬力;通過鏈條和齒輪驅動后輪前進,時速16公里。- j: x9 b! i4 [7 e! h( J
1886年1月29日,本茨獲得汽車專利。僅僅幾個月后,德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了世界第一輛四輪汽車。戴姆勒曾在奧托公司工作過。1884年,他和好友威廉·邁巴赫合作,以奧托發動機為基礎,研制出高轉速四沖程汽油發動機,并于次年發明世界第一輛木制兩輪摩托車。1886年,戴姆勒把發動機安裝到,他為妻子43歲生日而購買的馬車上,從而發明了四輪汽車。本茨和戴姆勒發明汽車后,各自創建了汽車制造廠,并展開激烈競爭。* c* ]( k2 K# R4 p
# }0 u% y! V" W! u
在客運汽車上市銷售后,本茨和戴姆勒都開始著手設計貨車。1896年10月,德國戴姆勒公司,生產出世界第一輛卡車。該車搭載兩缸菲尼克斯引擎,整車重量1.2噸,載重1.5噸,出口給英國倫敦汽車聯合有限公司。德國的第一個用戶是一家啤酒公司,將其用于啤酒運輸。1898年,戴姆勒在柏林設立工廠,主要生產載重貨車。1900年,美國亨利·福特制造的第3輛汽車就是一部卡車。法國貝利埃(Berliet)也在同年推出了第一輛卡車。此后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制造卡車,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下,性能日益提高。
* a" i. h0 W7 Y. F; o6 D1914年,美國人奧格斯特·C·弗爾哈夫,制成世界第一輛掛車,用于運輸金屬板材。1917年美國福特汽車推出了TT型卡車底盤,這是第一種專門為卡車設計的底盤。1923年9月,德國奔馳在OB2型5噸載重卡車上,安裝了第一款汽車用直列4缸柴油發動機,排量為8.8升,功率為45馬力。同時期,德國MAN、索拉(Saura)公司也推出了汽車用柴油發動機。0 \3 l% ^2 h- z: d' J

" ^3 y; V" N* I4 l: I* P2 u到20世紀30年代以后,礦山開采和工程建設中的挖掘機斗容量越來越大,這就需要載重車輛與之配套。1934年1月,美國尤克力德(Euclid)公司研制出第一輛四輪液壓翻斗車——Euclid-1Z,由此開創了載重自卸卡車的歷史。該車車廂長度6.4米,由液壓桿頂起車廂,向后卸貨;配置100馬力汽油發動機,采用帶萬向節的傳動軸驅動形式。載重量達到14噸,可以與蒸汽鏟配合,運送渣土或礦石,這可以說是礦用自卸車的雛形。9 A; O, U3 Q0 o7 s& Z
在卡車大型化的基礎上,有軌電車的集電桿供電技術,開始移植到輪式卡車上。例如1938年,意大利瓦爾特里納的水電站建設時,采用了電動卡車運輸混凝土。當時工地上有16輛三軸卡車和4輛雙軸牽引車,改裝為電力驅動。在駕駛室頂部裝上長長的集電桿,搭在650V的直流架空線網上,為車輛提供電力,線路總長80公里。1939年,美國國際鹽業公司在密歇根州建設地下礦。由于高架電線無法進入礦洞,他們將一批載重20短噸的Euclid卡車裝上蓄電池,把直流電動機直接安裝在差動器上,改裝成電力驅動卡車。這批車輛成功使用了20多年。  A: \# k& }! l* ]+ p

" f! k: H2 W& T8 ]5 w1898年,德國戴姆勒汽車公司生產的四輪卡車,車身部分零件為木制。(29)  n/ ?0 I4 G9 N, n& B  [( G
1940年,意大利Bormio附近的三軸電動卡車,采用架空線網為車輛供電。(30)

29.JPG (35.93 KB, 下載次數: 53)

1898年,德國戴姆勒汽車公司生產的四輪卡車,車身部分零件為木制。

1898年,德國戴姆勒汽車公司生產的四輪卡車,車身部分零件為木制。

30.JPG (66.31 KB, 下載次數: 49)

30.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3 00:06 , Processed in 0.07307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