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394|回復: 9

機器人產業鏈全調查:機器人的覺醒與隱憂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5-26 11:52:3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22日臨近中午,連日下雨的深圳坪山新區難得放晴。雷柏科技坐落于此的總部廠房內,數十臺橙紅色的小型機器人分布在各種生產線上,與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協作生產。    2011年,雷柏科技從國際四大機器人生產商之一ABB購買了75臺“IRB120”工業機器人,開始了重構生產線的旅途。
    這是近乎冒險的嘗試,雷柏科技包括購買ABB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改造花費超過3000萬元,此前國內鍵鼠行業尚無使用機器人的成功經驗。但如今雷柏科技在這條路上已初步成功,并被業界當作輕量級機器人運用的典范。
    用工業機器人替換人工,這已是國內制造業的大勢所趨。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采訪,在成本收益的仔細考量下,大多數企業在“上不上機器人”臨界點的糾結仍未突破;3C、工程機械、物流等細分行業的臨界點已逐漸臨近,有望在未來數年內率先實現需求端的爆發性增長。
    人工替代的成本臨界點
    雷柏科技主要生產鼠標、鍵盤等無線外設產品,在國內無線鍵鼠行業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在組裝鍵盤的車間里,雷柏科技高級經理孫青根指著正靈活操作的機器人說,這個車間原本需要105個工人,但如今,用戶有七個小型機器人構建的升級版生產線只需3-4個工人即可。
    “我們2011年的時候有3200個工人,目前大約1000人。”雷柏科技副總經理鄧邱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正是預計到用工成本的上升,公司才下定決心使用機器人。而3年內工廠已經4次漲薪,每次幅度都超過10%,目前平均為一個工人付出的成本已經要五六千元,從公司投資收益的角度而言改造是值得的。
    鄧邱偉則透露,機器人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基于機器人重構生產線,所以公司才能省去這么多的人工。就雷柏科技而言,只要能在五年內回收成本的生產線,公司都認為有替換價值,目前這樣的替換已經完成了70%,還有30%的空間可以慢慢做。“現在看是五年,可能過兩年來看就沒有五年了。”
    “我就告訴你一個數字的變化,在(營業收入)做到800多億時,我們是九萬六千人,現在我們做到1200億,但只有八萬人。”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選擇改變的還有茂碩電源,這家同樣位于深圳的LED驅動電源行業龍頭企業,目前正在進行規劃新的生產線。
    該公司募投項目為惠州茂碩電源驅動生產廠,分管新工廠智能生產線規劃、建設的總裁辦副主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期試驗性的兩條生產線目前已設計好,在委托廠家生產,每條線是6臺機器人,共12臺機器人。原本一條生產線需要約60名工人,現在只要三分之一的人。
    “電源行業還沒有公司做過這樣的嘗試。”這位副主任表示,公司對此很謹慎,前期進行了諸多調研、規劃工作,經過計算,升級的生產線能減少三分之二的人工,由此減少的人工成本支出,在兩年內即可覆蓋為升級而支出的費用,等于是兩年內回收成本。
    由此可見,考量機器人應用生產線的直接因素就是人工成本。“2015年我們的工人工資要提高15%到20%。”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說。
    格力電器的機器人供應商的一位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格力電器從原本九萬六千人到現在八萬人,未來的目標還要減少到六萬人以內。
    與此相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則在逐步下滑。
    原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副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宗光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機器人的成本平均每年以大約4%的比例下降。
    這兩條成本曲線的逐漸接近是一個溫水煮青蛙式的過程,而在某些工種或者細分行業,這兩條線已然相交。
    細分行業突破口
    一般而言,合適用工業機器人替換人工的領域包括:人力成本很高、對精確度要求很高的領域,人去不了或者由人工完成有損健康的工作。
    最顯著的行業是汽車,這是一個成熟使用機器人進行生產制造的行業。 一位熟悉機器人產業鏈的券商分析師認為,3C行業(電腦、通訊和消費性電子)是接下來用工作機器人替換人工空間的大行業。
    中國集中了全球70%的3C產品產能,3C產業目前自動化程度仍較低,構成了一塊中國特殊的、其他國家無法借鑒的機器人市場,目前已實現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的環節主要為外殼、玻璃、蓋板以及最后組裝階段等。
    “預計未來物流、食品飲料、醫藥、塑料、衛浴、沖壓、打磨等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增速都會較快。”上述分析師說。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工業機器人,其產品應用于搬運、弧焊、涂膠、切割、噴漆、科研及教學、機床加工上下料等領域。該公司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機械行業中的噴涂、搬運、上下料都是目前替換需求很高的工種。
    “機械行業的工人比較累,一般現在90后都不是很愿意干這種活。”上述人士介紹,尤其是上下料,這一塊的技工成本太高了,珠三角很難招到人,而沖壓也是高危險的工種,每年工傷事故很多,工作太緊張太枯燥,不停重復。
    2011年,郭臺銘在富士康員工頻繁出現跳樓事件后曾表示,2012年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機械臂。今年4月份,郭臺銘聲稱:“我們許多工廠已經實現了關燈生產,不需要人員,完全靠機械人和機械手。”
    家電企業亦是替換大軍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美的集團獲悉,從2010年開始,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便已經在各個車間廣泛應用各類三軸、四軸機器人。目前,在生產線機器人應用方面,美的家用空調注塑生產線共計投入近200臺、總裝成品下線100余臺。其他電子、部裝裝配機器人近200臺。經公司測算,2013年因自動化提升,美的空調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了800余萬。
    “成本回收時間是企業考慮最多的因素。”前述廣州數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客戶做方案時,要計算好成本,“一般而言,能在一年半到兩年回收,企業就比較愿意做,因為時間太長,企業怕生產的產品改變,升級完生產線的成本得部分浪費掉。”
    國產化之痛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外機器人制造企業占據中國約90%的市場份額,發那科、安川、庫卡、ABB四家公司合計占據約65%的市場份額。
    國內機器人企業則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其中,沈陽新松機器人、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是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的第一梯隊。
    作為一家本土機器人廠商,深圳市福士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營銷負責人李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產機器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核心部件無法自產。“我們現在采購國外的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零部件,相比外企自產自用的成本要高三五倍以上。”
    減速器約占一臺機器人成本的35%。鄧邱偉表示,由于國內廠商這一核心零部件的成本明顯高于日本企業,所以在整體機器人的成本上很難競爭。
    高工產業研究院機器人高級分析師陳超鵬指出,目前國產機器人大多為非標機器人,即按照下游中小企業的特定需求做定制化的生產,而國外幾大企業更多是批量化生產的標準機器人,非標機器人能夠適應國內中小企業復雜多變的環境需求,但由于難以批量化生產,這種模式很難誕生出業內的巨頭企業。
    在約10%的市場縫隙中,國內數百家機器人企業激烈爭搶。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國內諸多機器人買方正逐步自己制造機器人,甚至成為新的賣方。
    汽車行業已有先例。奇瑞汽車公司2012年底就宣布,由奇瑞公司自主研發的200臺機器人開始陸續投入應用,奇瑞將在未來三年內打造初具規模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化基地。
    前述了解富士康的機器人行業人士表示,富士康會把一部分機器人替換的項目拿出來招標,但公司自己很重視培育自己的機器人事業部。
    “相比于其他行業,家電行業屬于又不愿意出錢又拽的,一個機器人應用招標,能讓十幾家機器人企業去報價和報方案,摸底之后一般選擇最便宜的,經過小批量采購后,自己學會了就自己生產機器人。”上述行業人士稱,“家電廠商最后估計是自己做機器人,譬如格力、美的。”
    雷柏科技更是從買方到賣方的典型。其副總經理鄧邱偉名片上印著另一個頭銜“雷柏機器人總經理”。
    鄧邱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已成立了雷柏機器人的部門,現在有50多個人的團隊,就是為了把公司在機器人應用上的經驗形成另外的商業模式,包括做顧問,或者銷售機器人。目前已有10多手機、遙控器等行業客戶,都是輕量級機器人應用在裝配領域,主要在深圳、珠海、河源、東莞等地。除了ABB,安川、庫卡也與公司合作,公司對外銷售的機器人本體多用這些公司的。
    “進展比預期的快。” 鄧邱偉表示,但自己做機器人其實也很苦惱,因為這塊掙不了快錢,每一個項目(一條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都不同,很不容易,需要很深入思考,一個項目就需要花費五六個月。
    “工業機器人行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現在大家一擁而上,很怕結果會變成像光伏一樣產生諸多問題。”前述機器人行業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

點評:
只要有天朝蝗蟲出沒的行業,立刻就爛大街上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998|主題: 32, 訂閱: 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5-26 12:11:51 | 只看該作者
實際還是個‘技術核心的問題’,

還是說米國,衡量用不用機器人,看是不是‘劃算’,而不是為了用而用,即使用了,也要追求效率,比如很多高速裝配機是凸輪的,這些高速轉盤機就是為了效率,而可以有效防止山寨的產生,

比如焊接,早就有焊接機器人,但要在產量、質量、壽命里面尋求一個平衡點,也違背人工焊接就貴,違背機器人焊接質量就高,這個必須要學習,

所謂說學習,就是要開拓一個視野,沒有這個,就什么都沒有,

比如說高精密鈑金的技術咨詢,不僅是看你模具設計制造水平,還與那個冷軋機有關系,要告訴客戶,什么軋機,什么類型的軋輥,可以得到什么產品,再向上推,要告訴客戶包括冶煉,熱軋等工藝過程帶下來的原始缺陷,這樣,人家批量生產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偶然中的必然,

這就是根本,

發個圖片,看看米國焊接工在焊接大型車體,因為利潤高,純粹人工焊接,就是為了控制質量,

liebherr,米國廠, 車架焊接線.jpg (55.11 KB, 下載次數: 116)

liebherr,米國廠, 車架焊接線.jpg

車身焊接 Atlas Copco.jpg (92.33 KB, 下載次數: 132)

車身焊接 Atlas Copco.jpg

點評

小批量的不適合上機器人,工裝夾具的成本攤薄在大批量生產中才有意義  發表于 2014-5-26 22:11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老鷹 + 20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查看全部評分

3#
發表于 2014-5-26 12:16:33 | 只看該作者
機器人大量取代人工,在中國還不知道會產生什么附加效應

點評

沒有什么效應,就是一個非常快的由盛至衰的一個循環,因為你在低層次循環,是一個死循環  發表于 2014-5-26 12:28
4#
發表于 2014-5-26 13:36:42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國內多數做機器人自動化改造的目的不在于提高生產的效率,多數企業的目的還是在于形象工程,提升企業自身表面的實力。
5#
發表于 2014-5-26 14:02:58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機器人核心的減速機和伺服電機還有控制系統,就無法稱為機器人行業

點評

是的,我們會在所謂的機器人行業中,迷失自我,像其他行業一樣,毫無出路可言。 無論任何行業,沒有基礎作為base,什么都是空談。  發表于 2014-5-26 14:09
6#
發表于 2014-5-26 14:28:33 | 只看該作者
蝗蟲之國啊,獨善其身,不要隨大流毀了自己
7#
發表于 2014-5-26 14:29:22 | 只看該作者
機器人是 高端產品。。。國內基礎工業還沒玩好呢。。玩高端機器人肯定玩不好。。。沒準兒就玩成爛大街。。
8#
發表于 2014-5-26 14:47:02 | 只看該作者
行業內新人表示。。
借用我們領導說的話,現在什么公司都想做機器人。只要跟機器人搭點邊,股價就會漲,連挖煤的都來搞機器人。
然后廣數的機器人。。。那是偽機器人。。他的控制系統,呵呵呵。。
減速器什么的。。也沒辦法啊。。國內做不出,也只能用別人的了。。
不過,不管別的公司,別人怎么樣,我就繼續好好積累我的好了。~~
9#
發表于 2014-5-26 16:12:41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我們單位機器人400+,自動化程度很高,汽車行業

點評

大俠 是在主機廠嗎?小弟新人 將入汽車行業,想了解下行情  發表于 2014-5-26 19:33
10#
發表于 2014-5-26 16:13:49 | 只看該作者
感覺國外的機器人已經相當成熟穩定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 00:06 , Processed in 0.07423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