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erowing 于 2014-3-18 22:04 編輯 " N, ~! ]+ ^4 A5 x% L |* l
' `9 A8 C8 i: `/ I0 A4 B+ g8 Z o6 ~0 _# P" ]/ E1 Y! p, [/ z
不知不覺,一晃就2014了。仿佛2012的那個傳說還發(fā)生在昨天,哈哈。3 N9 S# Y% v/ S+ e8 A- [$ g: N
周末呆在家里發(fā)宅,被老婆一痛數落,無奈只得“安撫”一下,出去轉了轉然后“燒”上一百大洋吃頓巴西烤肉。
9 n& p: w) | j+ J; u) K" ^看8爺帖子里大家對英語各有說詞,不禁莞爾。有強調背單詞的,有強調口語的,有說語法的。挺有意思,卻也感覺多是瞎子摸象,當然,俺也只是摸過一條象腿的。哈哈。
' @) C& T" L+ u% G 跟老外交流,什么都不用探討,你一張口,人家就知道英語是不是你的母語。別管你在國內考過什么等級,什么專8,GRE,只要一張口,人家就曉得,無論是通過電話,還是隔著個電視不開音量光看你口形,一看便知。有意思吧。你感覺這是在吹牛,那只能說明,你還是不明白英語。6 E: g% @$ b! [
說英語,特別是跟老外天天打交道的,其實都明白,俺們的發(fā)音實在不算標準。當然,不標準的不僅是我們,棒子,小鼻子也是。特別是小鼻子,迪廳諾大的聲響里,小鼻子一說話,立馬大家都聽出這是個日本人了。哈哈。很有特色的。比如他們講“巧克力”叫“炒口類特”,或者講“龍”叫“多拉根”,你一聽就知道,只有小鼻子是這么發(fā)音的。俺們不一樣,學校里教過發(fā)音,不管標準不標準,一個詞拿過來,那些發(fā)音,哪些不發(fā)音,兩個詞連一起怎么連音,這些多少都知道些。但是俺們還是發(fā)不標準。比如,俺發(fā)不好兩個音就,一個“v"一個”ai“。老外給俺糾正半天,俺還是發(fā)不好,弄得他們也無奈了。哈哈。
0 T( u/ e* [9 o: O3 Z, U 其實你說英語,背單詞很重要,不然技術上的東西翻不準,俺覺得不是。單詞這個東西被我們過分神化了。其實你出來轉轉,大家說得也都有出入。同樣的一個東西,東家和西家就未必說的一致。有些詞也跟漢語一樣,一個詞很多個意思。你單詞背一大堆,給你一段,你也未必能看懂,而且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你發(fā)現瞞騙皆認識,卻怎么看都是天書,哈哈!而且,不僅是俺們,即便說了一輩子英語的當地人,有些時候看著也費解,因為很多東西他們平時也不那么說。+ z& |$ i4 |2 v- y" p- ~7 D
曾經聽過這么一段:”O(jiān)utside your wife giving birth, nothing good ever happens at two am.“ 哈哈,沒有什么生詞吧,但你能準確翻譯嗎?記得網上也有關于肯德基的那個經典臺詞的翻譯” We do chicken right!" 后面的翻譯更是啼笑皆非。 剛出來的時候,人家這么教育過我,“學英語,一定要從記人名、路名開始。“當時沒感覺什么,現在反而回過頭來感覺甚是真理。你可能說不出什么”自燃“、”動脈硬化“之類的專業(yè)詞,你也不比要說出來,但是你總是要叫人家名字的。比如俺昨天去吃烤肉,吧臺的大哥親切的打了招呼,表示了歡迎,送出了祝福,結果最后名字俺沒記住,哈哈,你再想要點喝的的時候,只能等他再來,或者揪過其他一個服務員,告訴他,”讓巴臺那個小子給我送點檸檬水來“。哈哈。什么禮儀,什么紳士,記不住名字就都白瞎了。
) Q) v% i: _- o; p6 H) d8 M. |1 Y 于是再翻回來說為啥老外一聽或一看就知道你是不是講英語母語的,關鍵在面部的肌肉動作。一個標準的英語發(fā)音,要同時動用面部20塊左右的肌肉,所以,你一說話,有一塊沒動到位,音就跑了。而漢語發(fā)音,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你拿舌頭動動就出來了。所以,你明白這個,你就知道為啥米國大片里那些神奇的”特工“看看對面動嘴巴子就知道說啥了,美其名曰”讀唇術“,哈哈,原因就是這個,不是什么神奇和傳說,只是需要訓練你的觀察力。”
. a& |# r" x# ?/ @8 @$ T e% ^ 扯這么多吧,發(fā)現自己貌似“欠了不少債”,該找個時間還還了。+ N0 L% W/ g; i+ i% W
) Z, I I: F! ^; k6 |0 A" T5 e2 W+ H/ k/ p( d7 b6 x
PS。抱歉,打字的時候出了點差錯,應該是birth。5 c# W$ @& Z r% P. f) e
另,還是附上翻譯吧。第一句英語出自美句,意思是:除了產房傳喜訊,深夜兩點無好事。2 `) f# ~" ?7 a, R, L$ t% b. u
第二句,私以為逍遙兄的翻譯最合適:做(烹飪)雞為吾正宗。(恩,用做這個字估計有人會想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