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有社友提問非標質量怎么控制。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436
關于質量控制,問度娘關于QM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資料,滿大街都是。實際執行起來,有個比較關鍵的環節時常容易被忽略掉,那就是內部測試,抑或聯調。
我不是搞質量控制的,但從業這些年來,我見過很多次,承擔工程的乙方,根本沒有做足測試甚至根本沒有做測試,明天客戶來拉貨,今晚機電才跑通。社區里有社友不也講故事,說幫一個土豪老板舍不得前期投入,直接仿真了個視頻招攬客戶么。前幾個客戶,基本是免不了受氣抱怨的。
發給客戶,沒幾天,對方肯定過來抱怨,哪哪斷了,哪哪不靈了,哪哪磨損了……前些日子我幫人做了個東西,已經足夠簡單了。要求他們在發給客戶前,一定要按照實際工況帶載測試。壞了沒關系,我們當時就能改進。他們怕麻煩,一直是不帶載的空跑。實際調試直到發貨前3天,才開始按實際情況測試……弄得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很多非定型產品的非標工程,即便設計“狗吃屎”再有經驗,總會有意外的。這些意外,就得在實際測試試驗中提前獲知。
哥們去年6月到今年8月,對我們一款已經相當簡化,相當成熟的產品做了為期一年多的可靠性測試。其中果然發現很多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多是小問題。比如做到相當于3年多的壽命次數時,兩臺設備都出現了坦克鏈里面排線斷裂的情況??磪?,我們買的排線質量不錯,那樣的折彎半徑再走幾倍那么多次也不會出問題,但就出問題了。檢查下來,原因很簡單,固定排線熱熔膠在那個轉彎位置涂得太結實,造成一旁排線被別著,曲率半徑過小……
這種問題很簡單,解決也很簡單,但如果出現在客戶那里,一天就是數萬元的損失!
對付這些無法預測的問題,最基本的是要在自己工廠跑過若干完整的次數。金貴的,要求高一點的機電產品,需要對系統進行振動測試。很多電子元器件,焊到板子上,正常用,一萬年都不會出問題。但實際工況是惡劣復雜的,比如振動非常厲害的。就得花錢去一些振動實驗室振一下。那時候你就會發現,當加速度到達一定級別,比如6個G的時候,很多螺絲會掉,很多焊接不好元器件會掉,很多大頭的散熱片會折斷MOS管的管腳亂飛……
不管怎樣,在客戶那里一旦發生上述情況,客戶首先的認識就是,這家供應商質量不靠譜。
有些系統,在家里聯調好好的,送到客戶那里,環境變了,就出問題了。這個最好和客戶商量好,在現場測試。比如豐田的生產線加裝機器人工作站的時候,乙方可以到現場調試,驗收的條件就是按要求連續運轉72小時不停車不出問題。我導師當年就和日本人一起做過類似的項目。即便在家里試得再溜,現場總會出現意外。傳感器判錯車型了,誤動作了,沒有檢測到操作工差點砸死人了……他們幾個人在現場輪流值班,把手放在急停開關上,隨時準備停車。就這么搞,為了最終的連續72小時,急停了幾十次才搞定,其中幾次幾乎70小時了。
當然了,搞質量控制,搞測試,成本會迅速攀升。我去年做的測試,之前的文中提到過,相同設備做了多臺,花了100多萬。這可能是一些國內小企業一兩年才能賺回來的數。豐田當年(90年代初)每58秒鐘就能從生產線上開下來一臺車,每停車一次,這時間當中造成的損失,得從乙方報酬中扣。
成本問題,不知道是不是造成國內土豪老板們不愿意干這事的原因……
其實,所謂的質量控制,不是我們不能,而是我們不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