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5578|回復: 11

海爾地產調查——制造業大佬如何涉足房地產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11-1 06:50:2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2年4月,海爾地產成立。2007年,已經成立五年的海爾地產旗下只有三個限價房項目和三個中檔商品房項目,且不說外部評價,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對海爾地產的評語就是“慢且差”。
2005年,海爾地產也只有2億銷售額,而當時海爾集團的收入已過千億。那段時期,海爾地產在海爾集團的業務份額和利潤份額中所占比例甚小,如果不是房地產在中國萬眾矚目,不必說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與已然獲得諸多聲名的房企一決高下,即使在海爾集團內部,海爾地產也未占幾分話語權。
如果說海爾身上有很深的張瑞敏印記源于歷史原因,那么張瑞敏對海爾地產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則屬于典型的權勢管理。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2007年,張瑞敏邀請盧鏗加入海爾地產的時候想必有改變海爾地產的想法,當時,青島房地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盧鏗很難融入海爾,很快走人的判斷也不時傳出。
未能履行完張瑞敏此前與他約定的8年合同,盧鏗2013年1月1日正式離開海爾地產,其實,早在2012年,盧鏗離開海爾的消息就不時傳出。盧鏗在海爾的五年,幾乎是海爾地產到目前為止全國發展重要五年。
2002年到2007年,海爾地產在青島開發的雅居系列,包括海爾桐安雅居、海爾京峰雅居、海爾海延雅居都屬于政策性住房,海爾地產所做的第一個商品類住宅是青島海爾公社。
在盧鏗進入海爾地產的2007年,針對中國房地產業的狀況,張瑞敏提出了“兩金一資源”的指導思想,具體表現為“為政府和社會貼金、為海爾爭金、創造優質資源”。張瑞敏的想法直接催生了海爾地產與其他地產開發商全然不同的商業邏輯——海爾地產通過完成地方政府希望推行的經濟文化事業,從而爭取特殊的開發機會和政策條件。
2007年和綠城在濟南合作的海爾綠城全運村及奧體酒店項目是海爾地產走出青島的關鍵一步。2009年,海爾綠城全運村完成銷售額25億,隨后,海爾地產還在山東省其他城市陸續開發項目,包括泰安國墅天道、威海原鄉37度、臨沂臨天下等。
海爾綠城全運村之后,海爾地產進入重慶開發海語江山和恬園,這是海爾地產在山東省外開發的第一個地產項目,這標志著海爾地產正式開始了全國范圍內戰略布局。
事實上,海爾地產在重慶拿地開發起于2005年。當年7月,海爾集團和重慶市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書》,重慶政府表示將約1440畝的宗地協議出讓與海爾,用于建設以公司命名的工業園區,約定將土地價款全額返還。之后,重慶政府如約出讓并返還土地出讓金5431萬元,海爾卻中途提出將其中一塊約284畝地用于做房地產開發,海爾集團的這一行為得到重慶政府默許,這也是海爾地產能夠走出山東的根本原因,即張瑞敏“兩金一資源”指導思想中的“為政府和社會貼金”。
此后幾年,海爾地產又分別在長沙、泉州、天津、太原拿地開發,至今,海爾地產在全國10個城市有了項目開發,初步完成了布局全國的想法。
 海爾地產集團旗下現已擁有多家地產項目公司和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投資開發的地產項目起源于青島,已先后拓展至濟南、煙臺、臨沂、泰安、重慶、太原、天津、長沙、長春等十幾座大中型城市,呈全國布局態勢。
  2007年10月,海爾地產官網刊出了一條十余字的公告:“盧鏗先生出任海爾地產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這標志著一度以“制造業”定位的海爾集團終于下決心把地產業務推向企業的前臺。海爾集團提出了“一千天再造海爾”的計劃,張瑞敏醞釀已久的集團各板塊戰略調整拉開序幕。作為集團再造中的重要一環,當時的地產業務還遠遠無法與海爾已達700億元的家電業務相匹配。
  2011年開始的房地產市場緊縮,這次“過冬”的一個重要前提和基礎就是“廣積糧”。2011年下半年,海爾地產啟動了并購策略。當時海爾地產已經根據形勢作出了預測:2012年6月-7月將為最佳并購時期。能夠進入海爾地產并購篩選范圍的有三種類型:第一,純粹并購土地,打造雙品牌;第二,大的土地項目,既能并購未來收益,也能并購現金流;第三,金融地產,可以利用杠桿。除了并購之外,海爾也正在積極擴張土地儲備。盧鏗表示要抓住因調控而出現的土地機會,此時不抓住土地儲備的話就失去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海爾地產看重的正是宏觀調控之下的市場機會。
  2010年12月11日,海爾地產與世聯地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世聯地產將為海爾地產提供包括企業顧問服務、專題研究、企業增值服務和團隊培訓服務在內的一攬子顧問服務;海爾地產將給予世聯地產相應的業務規模、優先合作等權益。也是這一年海爾地產榮獲“2010年度中國地產魯商領軍企業”第一名,位居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華北區域第二名。
  2013年,海爾與綠城正在洽談沈陽全運村的合作,目前還在找地,但雙方都有繼續合作的意向。從2007年底到2009年,全運村住房售價每平米9000~12000元以上,商鋪則為22000元以上。2009年底,離市中心直線距離有20公里的全運村房價已經突破了每平方米14000元,是濟南市中心房價的兩倍。
海爾集團在各地的工業園建設將為海爾地產取得建設用地打下良好基礎,拿地成本或將有極大優勢。因此海爾地產集團拿地相對比較容易一些,不需要囤積太多的土地。許多房地產開發公司是囤地三、五七乃至年、八年。但海爾不是,通常一年半到兩年的周期就足夠。盧鏗曾向媒體這樣說道:“我們有拿地的法寶,也是張主席(海爾集團張瑞敏)的一句話,叫做兩金一資源:你去做給政府和民生貼金的事,去做為海爾的綜合效益增金的事,留下適度的優質不動產資源。所以憑借這句話,我們到各地去拿地都不難。海爾地產的拿地方式,是不是通過工業園區或者科技園區這種項目的建設,政府傾向你去做一些他需要的項目,他給你一些相對好的資源”。
  海爾地產集團旗下現已擁有多家地產項目公司和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投資開發的地產項目起源于青島,已先后拓展至濟南、煙臺、臨沂、泰安、重慶、太原、天津、長沙、長春等十幾座大中型城市,呈現全國布局的態勢。海爾時代風景、海爾云海灣、海爾原鄉墅、海爾山海灣、海爾時代廣場、海爾鼎世華府,主要由海爾地產開發及與海爾長青置業、四方置業以及同盛房地產公司開發。目前,包括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60萬平方米的大型居住社區等數個項目。
  海爾在山東省其他的項目還有,泰安國墅天道、威海原鄉37度、臨沂臨天下、尚碼頭。盧鏗對媒體說:“一線城市我們現在沒進,也不想進。海爾地產未來的開發重點就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五線都有,比如說臨沂,它能算三線嗎,但是我們臨沂的房子賣得很好”。
  2010年,海爾地產的版圖布局實現從目前的青島、重慶、太原、濟南等6個城市增加到10個城市。
  海爾地產在重慶主要有兩個項目,海爾海語江山是海爾在山東省外第一個動工的地產項目,標志著海爾全國范圍內的地產布局正式實施。長沙和泉州打造的云海灣系列項目,2010年海爾地產就在天津斬獲一幅占地面積為885畝的住宅綜合用地,也就是現在天津家國天下項目。
  海爾與北京合雅世集團合作的太原十二城院。太原十二城院項目海爾投資51億,雅世49億,項目位置在太原市中心,80萬平方米。
  加上與雅世將要合作的項目,海爾地產的土地儲備已十分可觀。同時,海爾集團在各地的工業園建設將為海爾地產取得建設用地打下良好基礎,拿地成本或將有極大優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3-11-1 06:51:0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家電業投資房地產已經有三四年了,不僅是海爾地產,海信地產,聯想地產,還有國美地產,美的地產,長虹地產,康佳地產,長的不過四年,短的不過二年。好在家電巨人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是數十億元的規模,一下子就進入房地產企業的重要企業行業,有的甚至成為標桿企業。為什么要進入房地產?最簡單不過的理由就是利潤高,高到多少?最好不說。為什么?因為資金向產業利潤率高的領域流動是最好的說明。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為什么要投資地產,那是經濟規律決定的。時下中國的大企業,如果不投資地產,簡直就是天大的傻冒。家電業的巨人其掌門人當然不是呆瓜,因此紛紛出手。其實更值得令人玩味的是,地產已經成了這些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這既不是家電業巨人在產業上玩婚外戀,而是不得不如此,只能如此而已。  家電業無錢可賺,不投資地產難保利潤
  近兩天的報道中,有記者說,如此眾多國產家電大佬們,放著好好的自身品牌、產品不珍惜,在房市與股市高額利潤的誘惑下,按捺不住"沖動",紛紛投巨資涉足這些非相關產業的"出軌行為",將有可能帶給整個中國家電行業的致命性后果!筆者完全不同意記者的觀點。
  家電大佬投資地產,不是家電業對產業無情,事實上原有產業利潤率越來越薄。物價上升,成本上升,而利潤卻日益下滑。 精明的人只要看看這些家電巨人的上市公司利潤,房地產已經成為主要來源,而企業的生命力就是利潤與市場前途。沒有利潤的企業有什么價值?不能為投資人帶來價值的產業有什么價值?相信大家自有一雙慧眼。媒體報道,10月29日,康佳董秘肖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地產行業利潤高,康佳自身的資金又比較充裕,因此希望把地產做成繼彩電、手機、白電之外的又一主業。康佳成立地產公司之后,除了盤活手中的土地,還可參與土地競拍。前不久,長虹地產也在開發綿陽市區的500多畝土地。相比而言,海爾則更加大手筆。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希望,地產成為海爾集團沖擊600億美元產值目標中的重要一環。而海信、美的等均已是地產"老手",海信已是青島市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美的為了拓展地產業務,今年還特地成立了房地產事業本部,并認為,家電利潤薄,而知名家電企業均與各地政府建立了關系,資金、人脈都是進入房地產的必要條件。
  地產業的暴利值得深思
  報道說,眾多記者對家電業巨人進入地產持批評意見。理由是:在家電行業競爭如此充分的時候,家電企業更應該注重得是扎實地深耕渠道、夯實基礎,也就是把結余資金投進二級市場的運作;或者擴大新產品開發,加強技術創新;以及引進先進的生產制造設備,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力。筆者認為記者認識深度不夠。
  我國是個初次進入市場經濟的國家。牟取利潤,甚至獲得暴利是許多人的愿望。企業如是,官員也是如此。見錢眼開,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一個人這樣干,它一定不成功,但是全社會大多數都這樣做,那就沒有辦法了。你不這樣做,你要置身事外,你也不會成功。不能玩"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總之,你只有撈現錢。投資技術,投資產業,遠不象投資地產。因為,近四年來,信貸資金已經全面向地產傾斜。不是地產的行業連貸款都要比以往困難得多。為什么?因為銀行認為房地產是優質資產,這是一。第二,銀行向房地產貸款的過程中,一些經辦貸款的人有可能獲得豐厚的個人私利。比如,象已經被雙規的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康慧軍一樣,人家送便宜房地產讓經辦人可轉手獲暴利。康慧軍手中有24套房,轉手了8套,獲利1600萬元。也許有人不認為銀行經辦人可能獲利,當然,可能多數人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不過,象央視新聞調查所揭露的一個關系戶一天之中能把17套房的貸款貸到賬,如果沒有巨大利潤的杠桿簡直非夷所思。好在銀行是全國百姓的錢,虧損與經手人沒有聯系。如果銀行虧損巨大,只有不讓房價下來,繼續保持房價高位,繼續讓其它缺血產業的資金流向房地產業,這就是房地產持續增長的內在原因。有人說,房地產供不應求是有需求,這不假,不過這是炒作的需求,是投資的需求,跟居住是不搭邊的。否則就沒有辦法解釋大片新小區交房時間很長了,晚上黑燈黑火一片。再說了,從城市的統計資料來看城市人均收入與家庭年收入,就知道時下的房價,大約也就是最富的10%的人能進入地產市場,而富人其實早就不缺房子了,不投資能做什么?
  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業已經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關鍵支柱,核心支柱,中國房地產業的貸款與資金占去了整個信貸總量的最重要地位。靠土地與磚瓦支撐起的GDP能夠支撐多久?一方面,中國房地產業不能壓制,否則會引發經濟低迷;但另一方面,聽任房地產繼續高位發展,會不會高臺跳水,托不住盤?這個問題愿人們深思。
3#
發表于 2013-11-1 07:37:50 | 只看該作者
占座
4#
發表于 2013-11-1 07:55:38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轉載的,還是自己寫的
5#
發表于 2013-11-1 08:27:45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
發表于 2013-11-1 08:59:59 | 只看該作者
這叫 識時務者為俊杰!
7#
發表于 2013-11-1 09:37:35 | 只看該作者
啥掙錢干啥啊,房地產就是這么被吵瘋了!!
8#
發表于 2013-11-1 10:03:13 | 只看該作者
   混個臉熟
9#
發表于 2013-11-1 15:07:54 | 只看該作者
啊哈,曾經的海爾,民族工業的驕傲,不知道現在的課本上還有沒這一筆
10#
發表于 2013-11-1 15:09:06 | 只看該作者
啊哈,曾經的海爾,民族工業的驕傲,不知道現在的課本上還有沒這一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9 00:42 , Processed in 0.0856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