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逍遙處士 于 2013-9-10 21:29 編輯 ; ?' h$ H! E3 I5 @
3 Q* i7 m9 _1 L3 W& U- b$ X& k
工匠以其手藝為自豪,工程師以其理論為自豪。
; I4 o# _# B2 p8 h
6 M; J* Z9 t$ n5 @8 o* J術業有專攻,無意比高低。2 l, H5 j; @; x- U
6 R, X* y# d$ Y( B! c9 T
我這剛好有個案例,就是最近做的齒條脫開機構(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7190&extra=)。這是個平行四邊形的連桿機構,下面那個沒拍出來,為了說明問題,我把上面的復制一份下來了,就看個意思。如圖。
7 @* H- ^3 \* ~2 A2 ~ z$ w! Q" t
# [- A/ A9 K6 q* |! }/ ~* G3 V4 X. K
154549kw68nnqkpsqhq6kw.jpg (35.04 KB, 下載次數: 1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9-10 21:13 上傳
, J6 X# A- f: j [+ O5 U2 U
8 E( L7 S+ l1 u/ i2 E現場安裝的時候,由于裝配技術要求上沒有考慮周到,導致裝配完后,紅色的線段跟藍色的不等長(測量發現實際就是1號件上兩個藍點的距離長了)。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因為我的圖紙上要求滑座在縱向上要貼著齒條安裝,沒有考慮到齒條鋸開后,中間那段的長度有偏差(在我的齒條圖紙上還標明了允許偏差5mm,但就是這樣,還是忘記了。因為畫齒條得不少時間,等畫完齒條,輾轉畫到這個機構時,早忘干凈了)。結果就導致脫開的時候都一樣,合上的時候,有一根齒條就對不齊了。現場的師傅呢,本來就沒把“司圖”的放在眼里,覺得只會玩電腦的,有啥啊。一看不行,嚷嚷道,把1號件上的孔從新打就是了。鄙司圖思量了一下,覺得不妥,就囑咐大師先別動,待我上樓看看圖紙先。待下得樓來,發現大師已經將1號件拆下來,用電焊把眼兒填死了,正準備從新打眼兒。我只好跟他說,你這樣不行,現在是脫得齊合不齊,你從新打眼兒后,合上的時候倒是齊了,但脫開的時候又會不齊。你這樣,把2號件從新打眼兒,保證孔距(紅線)跟藍線一樣,問題就解決了。大師恍然大悟,哦,對了,平行四邊形,說罷悶頭不語。鄙人也沒好說啥,畢竟是圖紙上的要求不妥,吾之謬在先。但東西既然做出來了,追究誰的責任也于事無補,最要緊的是怎么把問題給很好的解決了,是吧?師傅一看我也沒說啥,就說好辦,我把2號件切斷,接長,保證孔距跟1號件上一樣不就行了?說話兒的功夫就弄好了,打磨的倍兒平,噴上漆,嘿,跟整根的一模一樣,裝上后,倆齒條的動作那是“離合皆一致,動靜多和諧”,不能不讓人佩服大師的手藝。0 n x9 P0 Y+ z
1 ^1 L! o$ x0 _1 X9 e' ]" k
事后回想起這個事兒呢,覺得還是自己未考慮周到。但能說自己沒考慮到平行四邊形嗎?如果沒考慮到,那這個機構又是怎么畫出來的呢?人不可自高自大,但亦不可妄自菲薄。百多張圖紙,要考慮的地方何其多,而畫圖的速度又有限,一霎時心中想的千千萬,到紙上也只能是一根線條一根線條的來。即使心中想的到,等落到紙上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p3 i- w! {9 @6 C3 W9 C* ^8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