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8074|回復: 13

企業不需要聰明人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8-27 10:16:0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企業不需要聰明人(轉帖)
2 r* k; \" G! @- Q; z' P' g) P; v

3 m0 I- l  \* ?" Z9 {5 @. x《金融時報》   作者: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 9 Z7 X! c) ]0 D3 e% [, J( Q
- u; N% f; D2 s8 e- [& i- }

7 T, C/ N  c' y) i6 r# h/ N; p       幾天前,我和一位男子共進午餐。此公不久前還是英國商界的一位要人。我們一邊吃著鵝肝,一邊討論。按照興趣從低到高的次序,我們分別討論了如下問題:行政級餐廳的窗外風景,小孩的魅力,《金融時報》的新聞判斷力,還有中年危機。
' u$ ]) E. f1 c6 R& d# Q" c: Z0 U6 R7 C% t" y

$ z: x) n- C2 N! F8 [0 Z      最后,我們話鋒一轉,談到了他過去管理的那家著名企業所存在的問題。他說,該企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招了太多聰明人。
0 A/ B$ r4 W+ U: j: o% z* w. A- ]
       一開始,我以為他在開玩笑。當然,對企業來說,聰明人多多益善。在最高層,需要有超級聰明的人,像約翰•布朗(John Browne,英國石油公司董事長)那種。在他手下,必須有更聰明的人,這樣有朝一日可以把班接過來。再往下,你還得有一批機靈的中層經理。即便是剛入職的基層崗位,你也應當竭盡全力,找到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1 x% ?- c6 j& }

0 k. T" b% M. D* M9 M6 L/ l      根本不是這樣的,這位飯局的朋友說。他說開個管理會議,與會的是一伙聰明人,那就再糟糕不過了。這些人都會看到復雜問題的不同方面。你需要的是精力充沛、興致高昂、行事果斷的人。他們精明一點不怕,怕就怕他們太聰明。大公司只需要一兩個分析能力過人的大腦就可以了:除此以外,就是越聰明越壞事了。在招聘未來高層經理的時候,企業不要想著牛津劍橋之類名校,而應該放眼去找其他學術不那么強的人選。
1 ]& W$ V$ a2 u. n( m3 b& g9 ^; p* ?, s) J* l: I; K5 C0 }
      上個星期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傳統的學術成功和商業成功間并無關聯,英國最頂尖的企業經理共同的地方并不是他們的果敢或者是杰出,而是他們都面臨閱讀困難。比如艾倫休格(Alan Sugar,英超Tottenham Hotspur俱樂部主席) 和李察•布萊信爵士(Richard Branson,Virgin集團負責人)就都有閱讀困難,而且兩個人都沒有大學畢業。# O2 K9 S$ J3 \* D6 c) S

5 o( ]; ?( a5 b  e( M7 h      我過去還以為情況相反呢:我還以為學校里的尖子生不去企業,是因為他們覺得企業里乏味,所以瞧不上眼呢。他們在企業界跑得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麥肯錫,不過麥肯錫和企業界還不是一回事,但愿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有共識。
% [: \! ?% z$ ^8 n& y/ g, P  ~; ?" O! V
: y- n4 o" n/ S8 ?/ E* _& b      不過,聽說企業對付不了聰明的腦袋,或者是有可能不需要,我還是挺喜歡這點的。只要公司管理不失常(這是個和大膽的假設),那么公司是否庸人充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聽說印第安人不需要特別聰明,選酋長也不選特別聰明的人,看來還不止是印第安人有這問題。
0 h5 Y7 ~$ R7 K, A4 B' O/ E- p8 G( D% z& T; L. d
      我們來考慮一下高智商者的一些特點吧。他們能夠獨立思考。他們喜歡抽象思維。他們能夠客觀地看待數字。他們忌恨欺騙。他們喜有不同意見,喜歡多種多樣。這些特征不僅對企業的工作無益,甚至有可能是缺陷,妨礙他們在大公司里的提升。
$ y" n* x8 O- Q* i5 T/ w$ F  c1 X6 L1 d3 J2 x/ U
      過去兩個星期,我就聽到了兩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印證了上述判斷。這兩個朋友都拿到了牛津劍橋的一等獎學金,他們在企業界的職業生涯開始都很出色,現在,15到20年過去了,兩個人的狀態都很糟糕。
1 }6 ^% I' C8 T8 C' ~3 f/ k7 I% H6 O& F
      第一個朋友給一家很大很成功的美國企業做事。他要給董事會寫一份報告,要報告的問題很復雜,很微妙,所以他也寫得很復雜,很微妙。他的上司是個頭腦簡單的人,把他的報告給打回來了,說按照公司政策,最多只能總結三點出來。上司說他太有創意,太能分析,他還是不要事情搞得這么復雜為好。
9 |, Z5 p3 J1 N& W+ |8 Q2 M4 d1 I: I' \, ^) f
      如果復雜對企業來說是個問題的話,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更大了。我的朋友之二就屬于這一類。在把她的悲傷故事講出來以前,我想先把話題岔開,說說我很喜歡的一個話題。
0 t# l; E" {: Q/ w- a7 p: j7 o; |4 r' v
      盡管企業口口聲聲說要多元化,但實際上,企業在思想上是非常不多元的,而且越來越單一。如果你太聰明,太反叛,話太多,估計你就沒有什么前途。
. U+ O. [$ M6 U6 V
) U9 c2 c; I9 x, S6 P+ W' n      企業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希望得到能夠“跳離條框思維”(think out of the box)的人才。“跳離條框思維”是英文中最讓人頭痛的短語之一。條框在哪里?條框是什么?有條框有什么不好?事實上,企業倒是希望大家一直呆在條框里。企業要求大家一致,不僅僅是對公司的規劃看法一致,還要求個人的感覺也整齊劃一。9 `% r, a; `" E5 J
8 e! n" a9 r' @6 P% |0 G7 c# R
     我們再來談談我的第二個朋友。她在一家成功的英國公司擔任某高層職位。最近,她參加了高層管理人周末的聯誼會,這種聯誼會上說的無非都是些鼓舞士氣的廢話。作為一個高智商的人,她覺得,用這種方法來安排本屬于自己的時間,非常不妥。不過,她還是抑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埋頭填寫一份很長的調查表。
2 f1 |8 X# I9 I
, M5 @9 N& h) n0 A, i     “嘲諷是我最喜歡的幽默方式,”其中的一個調查問題中說。她按照簡•奧斯汀(Jane Austen)的傳統,給這一句話打了個表示同意的勾。可惜啊,她的答案錯了。企業不能容忍嘲諷,嘲諷太過分,太有威脅性。公司不會炒她魷魚,不過公司嚴正告訴她,如果她不認真反思自己的幽默感的話,她就該另謀高就。# P' x. _2 a4 [$ i! l& O( }. h0 ?
/ r0 a9 p5 r! W% G
     我懷疑,企業里高智商者的境遇會越來越差。企業里持不同意見其實從來就不可能(大部分情況下,這也是對的)。但是在過去獨裁專制的時代,企業至少還明白告訴大家,不要持不同看法。如果你說出些老板不贊同的話,他還會沖你發火。雖然這并不利于自由思想,但好歹還很坦率。2 e+ v" a: M9 E. O

6 A% @8 g' T& v& \      如今,企業鼓勵聰明的人自由思想,可是一旦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遭到排斥。$ e4 N( ^1 C8 v* Z" t0 S, R
$ z1 m- ?) I! b0 A
     如果您覺得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同,我可不可以建議您做一個一周的實驗?在你這個星期您參加的第一次會議上,你試著暢所欲言一回,說你想說的任何話,非常“脫框”,然后請您告訴我您最后的遭遇。我估計這遭遇會好不到哪里去。
  q6 e6 l- F( ]% ~" e+ X7 w7 d; 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8-27 10:34:30 | 只看該作者
跟我過去的老板的提法一樣。
/ \. m  t* e: Z- }4 O& _* n8 Z把這個理論推廣到極致,就是機器人公司——所有員工都是機器人。; m. v( g! ^" [9 _4 O8 \  n: b
但機器人太貴,所以實施起來就變成把人當機器人,忽略你的人性,而要求你表現出“機器性”,那就是無條件服從,無條件執行,最終變成工作機器。

點評

哈哈閣下如果是個老板也是比較專制的,這樣效率會很高  發表于 2013-8-28 12:01
我覺得民主是不可行的,只能是“善獨裁”。  發表于 2013-8-28 11:00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那么決策是一堆人決策好呢還是一兩個人決策好呢?  發表于 2013-8-27 13:26
這就是你喜歡中國的專制還是看好美國的明主,不是明主不好,是社會不可能發展到能適用于明主的階段  發表于 2013-8-27 13:19
能說出我這話的。我明顯不是才俊。肚量小。不寬宏善良。  發表于 2013-8-27 12:35
樓下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啊!  發表于 2013-8-27 12:31
經過我的努力。我的前老板即將在今年底。失去代理權。我心里樂的。這傻逼老板。還在叫我回去。  發表于 2013-8-27 11:19
哈哈,什么時候老板也不會成為爹的,爹是不會害你的,爹再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也會教育他兒子念書,老板就不會,老板會說:你看我沒文化就混得不錯吧!你信了。老板偷偷笑,心想,可把這SB給騙了,哈哈  發表于 2013-8-27 11:04
最后員工們把老板比喻成父親一樣~~~  發表于 2013-8-27 10:57
這篇文章是老板多年前從雜志上復印下來,讓員工學習的文章。事物都有兩面性,讀一讀也許能解決一些疑惑。  發表于 2013-8-27 10:42
3#
發表于 2013-8-27 10:38:12 | 只看該作者
生產型企業,特別是像中國的生產型企業,基本不需要很聰明的家伙,因為企業的性質屬于‘維持’,也不需要有高的利潤,就是維持不倒閉就可以了,聰明人多了,你一嘴他一嘴就亂了,
  p5 t+ e5 g$ B! I* s( j6 ^) ^$ f  t- C  o: G
樓主談的英國,早年是需要聰明人的,沒有聰明人怎么有英國?一想就知道這個因果關系,二戰要設計飛機,要發動機,要一系列東西,當然要聰明人,連航母的彈射鉤都是英國人發明的,自然和需要聰明人的,后來也許不需要了,
' q1 H% \# G" r) _& i7 m4 J6 g+ ]# H
世界現在,基本只有米國需要聰明人,想各種‘點子’,撈你銀子,你還一點脾氣都沒有,
8 ?. C9 e- l$ P  V) P1 \8 c5 ?( l  y8 r0 V# _- x
像喬布斯,像蓋茨,像愛迪生,包括格林斯潘,包括伯南克,包括希拉里,都是絕頂的聰明人,美國需要他們,
6 N4 S$ m$ \* @8 ~) i# J6 F! v( M7 z. R& C* a- [9 a/ B# b
中國不需要什么聰明人,就都轟到米國去了,現在還感嘆,怎么沒有明白人了?' [1 q. h& ^: O5 K& o  |! S( X

$ i- ^! O. x) B  U: A這個問題我想過好多年,終于想明白了,中國不是不需要聰明人,是不養聰明人,到關鍵時候用一下,用完就丟棄,沒有聰明人,怎么會有‘兩蛋一猩’?現在你看,啥都沒有了,

點評

其實。養聰明人。對于現在的中國而言。又能要多少錢  發表于 2013-8-27 12:39
"維持"這個詞說的太到點了,我們公司產品是美國六七十年代的,現在都生產四十年了,還在中國大量生產。公司對我們這些人的觀點就是螺釘,一個月兩千,干兩年,再換下一波(被逼走的)  發表于 2013-8-27 12:37
需要還是需要的,只是短期需要,不養,臨時做什么了,現去抓,出多少銀子都不在意,最后又往往吃大虧,就像現在年輕人都惦記‘有車有房’,但不想努力工作,這其實是一碼事兒,最后就只能受窮,  發表于 2013-8-27 11:01
中國傳統意識形態如此。原來我也想不通。  發表于 2013-8-27 10:57
4#
發表于 2013-8-27 10:40:33 | 只看該作者
看來我這種低等智商的是一種優勢,哈哈!

點評

哈哈哈,富士康出來的有絕對的優勢  發表于 2013-8-27 13:01
大智若愚!  發表于 2013-8-27 10:58
5#
發表于 2013-8-27 11:16:43 | 只看該作者
2266998 發表于 2013-8-27 10:38 * q, s- O" Z/ L; I" @4 t. z
生產型企業,特別是像中國的生產型企業,基本不需要很聰明的家伙,因為企業的性質屬于‘維持’,也不需要有 ...

% E) ^- `4 g( E+ c! c- G后半句講的太對了
6#
發表于 2013-8-27 11:52:2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工廠的大多數老板都是這樣的,要人才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去挖,挖來之后并不是想長期的養下去,主要任務是把自己手下的人技術教得掌據有七八成了,能夠唯持自己的工廠日常運轉,保證工廠不會倒斃即可,挖過來的人才也就不需要了,老板主要是為了節省生產成本考慮的,用自己手下的可以少付工資,往往這些跟隨他的人,多數都是一些技術平平或是根本就沒有技術的,這些人學會了一點點是從來不敢向他提出加工資的,這些人是飛不起跳不高,一旦離開自己的老板就沒法混,只得老老實的為他賣命。所以說大多數老板是不會用聰明人的。

點評

其實反過來想,很多技術員老板把他養活了,他自己跳出去單干了,復制原來工廠的產品生產,逼的老板就喜歡用平庸之人了  發表于 2013-8-27 13:12
“一旦離開自己的老板就沒法混,只得老老實的為他賣命。”,社會有許多“某公司專造、專用型人才”,是魚兒離不開水。  發表于 2013-8-27 12:12
飛鳥盡,良弓藏!  發表于 2013-8-27 12:08
7#
發表于 2013-8-27 12:08:29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說企業了,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奴隸,但能真正掙脫這種奴役,必然有超于常人的聰明之處
- i7 {$ S7 d1 |. H1 I) F) e如果沒有那種天份,還是老老實實的干會比較好,小聰明可能適得其反。
8#
發表于 2013-8-27 12:28:41 | 只看該作者
用人之道,各取所需而已。
9#
發表于 2013-8-27 12:29:0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聰明太過就是愚蠢了來自: Android客戶端

點評

如果真是聰明就不會太過,如果太過那還真不是聰明人  發表于 2013-8-27 13:12
10#
發表于 2013-8-27 13:43:53 | 只看該作者
逍遙處士 發表于 2013-8-27 10:34
9 H) E+ I! m0 n" O3 B跟我過去的老板的提法一樣。
- ?# L( @. t  a$ g  J1 b8 G把這個理論推廣到極致,就是機器人公司——所有員工都是機器人。
" o3 g+ w8 `- V2 y9 b; J但機器人太 ...

; h/ p( n- W5 ?1 g4 A很多時候,作為一個機器人也挺好的,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
( b# p5 E2 r' Q1 v% c.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7 13:31 , Processed in 0.12922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