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瑪雅人的末日論在2012沒能變成現實,但這個年份對于中國裝備工業而言,記憶仍然是深刻的。在經過十年產業規模的高速發展后,中國裝備工業在2012年遭遇到了罕見的大蕭條。不少行業出現了產值負增長,經營利潤也是大幅下滑。面對極為復雜的內外部市場環境,中國裝備工業到底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模式和路徑來發展的問題,到了迫切需要厘清的時候了。顯然,仍舊靠不斷的資金投入,簡單增加產能,走外延式發展的老路,在現實中已經行不通了。但中國裝備工業固有的企業結構失衡問題,受體制機制羈絆而導致的“資源錯配”問題,現實中正嚴重制約著整個產業水平的實質性提升。盡管如此,在中國裝備工業中,仍有一批潛心并甘愿默默無聞耕耘的企業家,以獨到的方式,展現著自身的競爭力與活力。沈陽遠大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大”)就是這樣的企業。
在當今眾多企業紛紛爭搶有限市場時,遠大則勇敢地選擇自己的藍海戰略——生產體系的不可替代。遠大并不像許多企業那樣,以粗放的多元化來擴大規模,而是一直專注于壓縮機領域,專心在這個領域做精做強;以進口替代為明確指向,系統提升企業能級。
競爭優勢.jpg (16.2 KB, 下載次數: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7-29 16:25 上傳
2009~2011年遠大國內工藝用往復式壓縮機市場占有率 遠大每年壓縮機的產量多在500臺之內,但幾乎全部屬于工業用非標壓縮機,并且每個產品都是按照用戶需要而設計生產。顯然,遠大所涉及的產品都不具有規模優勢,而是為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提供裝備。這雖然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技術研發與設計、制造與集成能力,但也因此擁有了良好的議價能力,使技術附加值能夠得到體現,進而使技術研發水平的再提升成為可能。這種良性循環也無形中提高了產業領域的進入門檻。比如,遠大的每一個產品都對應著不同的設計要求,具有不同的參考系數,而沒有強大的數據庫支撐這些是難以做到的。此外,其基礎的設計軟件也都是自主研發。由此可見,遠大具有相當強大的研發和配套能力。
遠大研制的產品多數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其設計都是唯一的,對于這樣的高端產品,國內甚至全球都沒有多少可以借鑒的東西。例如,遠大開發的大型壓縮機、超高壓壓縮機目前還沒有經驗可以照搬照抄,要研發這樣的產品沒有足夠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無論是石油、天然氣開采或是其他新能源開發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大。遠大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正在于敢于進入高技術門檻的陌生領域,以差異化的發展戰略使企業規避了“紅?!辈珰?。在新能源裝備領域,由于起步時間普遍較晚,國內與國際之間的制造水平相比于那些傳統領域而言差距是有限的。這也為那些具備系統能力的國內企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中工聯創裝備制造研究中心認為,遠大的這種單件小批量規模、訂制化的增長方式與市場顧客個性化需求的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不謀而合。現在的市場是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在不斷變化,如果沒有迅速的應變能力和調配控制能力就無從發展。未來中國能源結構改革和環保產業升級將是一個大的需求市場,這對于壓縮機技術要求將更為高端和個性化。因此,只有具有真正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本文節選自中工聯創(北京)國際裝備制造研究中心《2013裝備工業藍皮書》,敬請關注更多權威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