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6169|回復: 53

抓住本質才能發散思維(淺談)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6-24 09:00:4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4 U) h% J, D; @& h& n5 H9 k! R& n" k0 @( [0 u2 W& d, y! t

一如既往地先說點題外話。大家都應該認真讀讀998大俠的帖子。特別是新人們。我知道你們有個性,有思想,但更多的恐怕是逆反。認真讀讀,體會體會,把大俠說的記在心里,看看在你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是不是那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煉金石!; ]' H/ w1 F& ?' q
998大俠實際上在無形中指了很多明路,你理解了,明白了,以后會少走很多彎路。反之,若干年后,當你回首的時候,你才知道這些話的分量有多重。


1 u" t- t% q$ x/ R3 D" w, T8 l2 P

好了,不多說廢話了。歸正題吧。; K- b( O3 U# g, m. g7 J/ V

最近有大俠提到了慣性思維。本來不打算說了,呵呵,畢竟當著998大俠的面,有時頗為感覺我現在的履歷出來說這些有點早。不過后來想想,有些東西還是要說一下,以免新手們走些彎路。! c$ a/ g! P$ r4 h


1 s" I3 ?& a! ?7 \

發散思維的前提是抓住本質矛盾。


' t( O1 ?% I8 G) ~

抓住本質矛盾的發散思維也可以被稱為批判式思維,英文: Critical Thinking。這里必須要強調一下,批判式思維不是說要否定別人或者命題,雖然有太多人在這個詞前面輕易地就誤解成了否定性、質疑地思考,并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但這的確只是片面地理解。于是,這里我們不妨換個名詞,沿用香港的翻譯:嚴密思維。
. _3 B2 @' K% {5 t  Q, T

0 J7 F& r/ q3 M6 {: m6 e( g0 o

其實早在我們老祖宗時,對這類思維就有過闡述,而且相當精辟。《中庸》里就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闡述。不過這里,我們不討論那么深的層面,還是回到開篇的觀點,發散思維的前提是抓住本質矛盾。
' S. b7 C! r+ W4 }0 h( b& _# l/ |

, o" t2 b" d5 A- k% C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發散思維對應的是慣性思維,而面對慣性思維,有太多的人錯誤的把漫無根據的幻想同循規蹈矩的設計掛上了勾。這種論調屢見不鮮。特別是網絡的水軍。還記得曾經有一個關于某農民自制風力節能車的報導。然后后面的評價里面就充斥了對于機械行業里搞發動機搞節能的工程師們的不屑。類似死板、迂腐之類的詞魚貫而出。呵呵,但是必須要說,那個設計本身也犯了二類永動機的錯誤。; j2 K' i4 O, A$ f# J# F8 F

# |8 G. H0 M4 F9 K  w' B! T

慣性思維,也可以叫思維定勢。其形成同你在某一行的經驗積累有直接的關系。從形成上說,慣性思維屬于條件反射的范疇,屬于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后天自動形成的一種條件型反射。慣性思維本身沒有什么對錯的說法。有慣性思維也不是什么壞事,關鍵在于你應該在什么時候打破這種慣性思維。舉個簡單的例子,齒輪的三要素是什么?那么大家都會回答:齒數模數壓力角。這其實就是慣性思維。但他沒有問題。什么時候你回答出其他的答案來了,那不是發散思維,那是認知不清。同樣的,舉個其他的例子(其實是道老題,我之前說過)一根叉在泥中的竹竿,水下部分長5米,水面漏出1米,這個竹竿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那么會有不少人直接回答:水的密度 X 排開水的體積 X 重力加速度。 呵呵,這個就是慣性思維的反例。因為在日常學習中,你用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計算的太多了,當接受到訊息的時候,你會條件反射的再去套這個公式,于是問題就來了。0 |8 b4 d8 M. S+ c6 U

8 T) t8 G6 g4 {' j- x* c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回過頭來說發散思維。現實中的確存在很多因為慣性思維導致設計人員被框進死胡同的情況。往往一個新人的一句話立馬豁然開朗。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只是表象。而這種情況發生的比例其實很低,而如果不加考證的就沿用新人的話,多數時候問題將是致命的。這里也有兩個例子。' P2 t9 Q' g6 \2 G

例子一:我原來搞壓機的時候,曾經有這么個故事。我的一個前輩,P工。技術高超,見識廣,“單兵作戰能力強”。某日,P工接到一個臥式供料四柱壓機的活,恰巧那天我完結了手里的活,去他那閑聊,于是兩人倒騰出原先的一個老設計討論設計方案。老的設計是開式結構,所以,當供料缸滿行程,接受主壓缸壓型壓力時,會產生很大的供料缸軸向彎曲變形,不但影響精度,也會減少供料缸的壽命。于是設計進入了僵局。結果,當時新進單位的我,由于沒有什么傳動設計的束縛,在看了一圈以后,提出了橫向也適用封閉結構的論調。于是整個設計頓時豁然開朗了。; P: J4 Z- a7 R( M* I$ Q# X; Q8 W0 u

例子二:鄙人曾經有段時間因為興趣原因,研究過一段內燃機。針對機械效率的問題也發散過思維,嘗試過很多的機構思路試圖增加活塞式的機械效率。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變曲柄滑塊結構為齒輪齒條結構。從表面上看,齒輪齒條結構很好的將曲滑結構的受力方向與連桿方向不定角度的機械效率問題解決了。因為齒輪齒條可以總是沿切向做功。但是在之后的方案回顧和自審的時候,我驚奇發現,實際效率基本沒有變化。其原因在于曲柄滑塊機構的行程與轉速無關,而齒輪齒條因為是切向捏合,行程同轉速直接掛鉤。哈哈。你們知道結果了就。隨后,我又看了很多內燃機方面的改動案例,可謂五花八門。例如6沖程了,8字循環了,易理轉子了,對沖凸輪了等等方案。最后結果是,思維發的很散,但是都不解決本質問題,都是在解決一個問題后產生了新的問題,于是深陷泥潭。哈哈。1 l; f3 r( E6 b


" a! S' X3 V) b9 y- t

總的來說。慣性思維很難避免,而且,只要你是搞機械的,就必然存在兩類慣性思維,即基礎物力定律思維和數學思維。因此,即使發散思維,你也不可能超脫于這兩類思維之外。另外,對于發散思維來說,只有當你的發散思維正中你要解決的問題本質矛盾時,這個發散思維才有意義,好比我之前說的那個例子一。當你只是胡亂發散思維時,那么基本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治標不治本。


  C% `0 b# K5 q- w6 a+ g' s

于是再次回到那個觀點上。發散思維的前提是抓住本質矛盾也就是說,當你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是馬上去想怎樣能夠標新立異,怎樣能夠超越前人,而是先踏踏實實的借住你的慣性思維去找到問題的本質。當你確實已經找到本質矛盾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便可以盡量的去發散你的思維,不用管多怪異,多不可能,把能得到的方案都羅列下來,然后再次翻回來,逐一用批判性思維去考核每一個方案,最終得到一個最合理的。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標新立異了。
! M: _; G& P* m9 R- L

: }3 |3 P* g0 @

末了,補一段。其實我們在做方案設計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裝進一個思維定勢之中。即你做過的設計你自己再看,你的思維會僵化在你已經有的思路里,于是你便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而這也是為什么多數設計院有方案會審、審圖較圖的環節。但是當你能真正自己跳出自己的圈審核自己的方案時,你就真的成為成熟的設計人員了。
7 R& {; J3 c7 I/ t/ V9 g3 `, H1 m

最后,希望這些對大家有啟發。
- C5 \/ {: z2 m+ P
一如既往的自勉

點評

謝謝大哥的分享。  發表于 2013-7-1 19:49
抓住矛盾  發表于 2013-6-26 15:32

評分

參與人數 8威望 +8 收起 理由
WUHANLIST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zhangsl5 + 1
hitzek77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野嘉森 + 1
逍遙處士 + 1 兄弟,加國移民好弄不?
LIAOYAO + 1 喜歡
xlf63 + 1
把刀用好 + 1 問題描述清楚,顯得很專業!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6-24 09:14:12 | 只看該作者
跳得出來嗎。經驗和這個有矛盾嘛?

點評

現實只有 少一部分人做到這樣  發表于 2013-6-25 07:56
我感覺是抓住根了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跳,這樣子的話大部分人大概都是明智的選擇不跳或者等等跳;如果沒抓住,倒是大部分人都跳了,結果就是資源用掉了,效益沒得到。這也是我工作這些年得感想。  發表于 2013-6-24 22:53
相對論  發表于 2013-6-24 09:23
重點不在怎么跳,而在于你能不能抓住根。抓住了自然就跳出來了。抓不住,你只能在里面晃悠。哈哈  發表于 2013-6-24 09:19
3#
發表于 2013-6-24 09:19:00 | 只看該作者
雖不明,但覺厲
4#
發表于 2013-6-24 09:21:00 | 只看該作者
zerowing ,貓俠,又發現了兩個青年才俊。都是998神一樣的大牛。

點評

還看你帥不帥~  發表于 2013-6-27 16:13
呵呵,別在意。這只是個概率論。有點類似正態分布。哈哈。  發表于 2013-6-25 09:44
女的不是都看錢包的~~~  發表于 2013-6-25 09:04
貓,你追不到妹子是因為銀子。不是因為你不是青年才俊。  發表于 2013-6-24 22:52
我不是青年才俊。現在都追不到一個妹子。抱歉。  發表于 2013-6-24 16:30
呵呵,我還差得遠。再過幾年再看吧。  發表于 2013-6-24 10:00
青年才俊啊!  發表于 2013-6-24 09:42
5#
發表于 2013-6-24 09:30:44 | 只看該作者
前人之經驗,得有選擇地吸收。
2 _9 |5 ~+ r; D' I2 s& [1 b抓住了根本,才能發散。
6#
發表于 2013-6-24 09:43:51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被慣性思維綁住了想象的翅膀。可話是這么說,奈何歷來咱就是循規蹈矩的教育,要中庸不能另類,語言類的考試也是唯標準答案論。能突破這個圈子的少之又少啊。! j7 z$ c. c( z9 I; \
PS:不成章法的評論,可以忽略
0 z' A3 ]. D& S3 z1 P2 S# R) n- R8 I3 u1 r3 I+ P0 x/ s

點評

還有這說法?  發表于 2013-6-24 18:30
在俺的理解,喜歡看動畫的人,思維都比較活潑不受拘束,對事物會從更多不同角度去思考。  發表于 2013-6-24 15:42
不瞞你說,我也喜歡看動畫片,當然,得是好看的。  發表于 2013-6-24 13:55
小朋友為什么喜歡看動畫?一般成年人為什么不喜歡看動畫? 想想其中道理。  發表于 2013-6-24 10:27
呵呵,大俠沒有說錯啊。  發表于 2013-6-24 09:59
7#
發表于 2013-6-24 09:53:22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的發散思維都稍微差一點的…………都被教育毒害了…………

點評

不要將問題全推給教育,離開學校后自己不能再自主教育自己嗎?  發表于 2013-6-24 10:29
8#
發表于 2013-6-24 09:55:58 | 只看該作者
先學會思考,而后在拓展發散
9#
發表于 2013-6-24 10:27:55 | 只看該作者
哲學系的大神,分析問題高度明顯不一樣……
10#
發表于 2013-6-24 10:29:0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嘴上鼓勵發散性思維實際上沒做到

點評

中國? 好大的框架!別人如何是別人的事,可以從自己做起的呀!  發表于 2013-6-24 10:32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9 04:27 , Processed in 0.07819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