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進程是必然還是偶然?歷史學家孜孜不倦地尋求必然規律,而小說家們則從偶然事件中發現精彩。近代人類史最偉大的進步莫過于18世紀在英國啟動的工業革命,兩百多年過去了,人們仍從各種角度思考工業革命的前因后果,其中最糾結的要數法國人:為什么不是法國?- I! M& v: b0 \) H8 I) `0 D8 j
( q' m, b6 J6 V4 o! l的確,工業革命開始前的法國,看上去在哪個方面都不比英國遜色。由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更早地影響法國社會,巴黎成為文化中心。當時英國和法國剛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第二輪全球地理探險的贏家和海上霸主,全世界殖民地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巴黎和倫敦。在科學方面,英國有牛頓、波義耳等科學巨匠,法國也有笛卡兒、帕斯卡等思想先鋒。宗教改革的浪潮此時也在歐洲各地蓬勃開展。
4 f- a# {& j- N0 H. ?: c+ w) F
% E: y% f$ C4 J0 y' R法國新教的主要派別是胡格諾教派(Huguenot),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天主教徒發生劇烈沖突,政治上胡格諾教派也反對國王專制,因此受到來自國王勢力和傳統天主教派的雙重排斥,在16世紀之中發生了八次宗教戰爭。1598年,對新教暗自認同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簽署頒布的南特敕令,承認了胡格諾教徒的信仰自由。然而好景不長,亨利四世去世后宗教內戰重新爆發。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撤消南特赦令,胡格諾教派再度成為非法團體,當年有四萬多胡格諾教徒被驅除出法國,數年內被迫四處逃亡的法國胡格諾教徒超過20萬人,逃往英格蘭、德國、荷蘭或美洲等對新教徒的接納之地。
# n5 S) M8 _, o8 q2 G0 u9 a5 ?. R/ r9 H/ g/ ~. R3 l# S2 a
在流浪的胡格諾教徒中,有很多高技能業者和知識精英,其中有一位名叫帕賓(Denis Papin)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從1670年就開始研究蒸汽動力,幾年后發明了安全蒸汽高壓鍋。流亡德國時,他在朋友萊布尼茲(Gottfried W. Leibniz)的幫助下,于1690年發明了一款蒸汽機,他把蒸汽機用于驅動船漿,這就是史上第一艘蒸汽動力船。1707年帕賓來到倫敦,他的多篇論文沒有署他的名字就被英國皇家學會公之于眾,包括關于蒸汽機設計和原理的論文,這讓他很生氣但卻無可奈何。1712年,帕賓在倫敦病逝。同年,英國發明家紐科門(Thomas Newcomen)采納了類似于帕賓的設計原理,推出了一款蒸汽機用于礦山抽水,這款蒸汽機在英國各地被慢慢推廣使用。直到50多年后,另一位偉大的英國發明家瓦特(James Watt)對紐科門蒸汽機進行了重大改進,將冷凝器與氣缸分離開來,極大地提高了蒸汽機的效率。之后,蒸汽機作為一個主要動力源被應用于各個領域,工業革命的洪流就此洶涌澎湃、不可阻擋。- h2 m7 U5 Q, S8 L9 ?' E! N1 s
0 K7 i6 a$ G& S0 n4 t; K
在人類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道路上,蒸汽機的發明是一個標志性事件。瓦特發明蒸汽機的前傳故事告訴我們幾個有趣的細節。其一是在英國人之前法國人就發明了蒸汽機,結合法國當時的經濟和科技條件,并非沒有實力啟動工業革命,然而法國錯過了歷史機緣,很長時間都忙于內部的權力和意識形態之爭。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最終如愿以償讓法蘭西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宗教統一的國家,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但大批人才被驅除,自身創新能力失血,也給周邊各國送去了一份厚禮,埋下使得法國明天落后的種子。
; N1 q( I9 ~* S" B v
4 @" K% D! ?4 y2 n- ]2 E" G6 e1 k其二是這一系列發明蒸汽機的法國和英國的發明家們,都是新教徒,法國不能容納他們,但他們在宗教較為自由、皇權較有彈性的英國卻可以盡情發揮才智。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展到17、18世紀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群體,可見他們絕大多數都和反叛傳統的新教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也就是說,社會叛逆者和科技創新者是一群人。這群人中有思想先驅,有道德模范,有科學大家,有工匠能人,也有充滿激情和夢想希望改變自己生活和社會地位的創業者。他們從科學、技術、經濟、宗教等多方面挑戰現有體制和社會核心價值觀,成為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中間力量。+ _; f1 B6 S! _5 G9 A8 T' ]7 t- U
H3 o" @3 @4 P' M6 G# r& l0 u
很難估計帕賓離開法國來到英國這個歷史小插曲對工業革命的宏大潮流有什么影響,當然任何一個事件、任何一條理由都不會是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充分條件,但涓涓溪流匯聚到大海有其共同的邏輯,這個邏輯就是人才流向那種體制較寬容、意識形態較多元以及當地既得利益團體愿意妥協、弱化和分享的地方。后來法國在體制容許下逐漸推動科技活動,但與英國那種各階層民眾自發追求科技創新的局面,相差甚遠,因此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法國失去了先機。" F4 b5 u q$ F2 u
2 [* E& O5 }! D# o% e: ?認識到人才對創新以及財富創造的重要性,目前各國紛紛出臺各種政策吸引人才,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有很多專項政策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支持。然而,對于“人才”的使用,中國當權者一直很糾結,他們既希望有“能人”為社會創造財富,又不希望這些人挑戰和改變社會現有秩序和意識形態,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反映了晚清時期對人才的權宜之計,中國政府目前的“人才政策”并沒有脫離這個欲拒還迎的思維框架, 要求人才“又紅又?!币彩沁@種矛盾心態的典型表述。然而,“創新”和“叛逆”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創新就意味著否定、叛逆,真正的創新者不會只在權威劃定的鳥籠之中飛翔、為了預設的立場而無視真理,那么尋找“又紅又專”就如同緣木求魚,成為不可能的任務。要讓創新者在中國生根并自由成長,權力結構、意識形態和文化環境都需要較大的改變,這無疑是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 U; `8 }0 l3 s1 y. G
8 y9 x% |& S& {; _3 j5 ~最后,讓我們回看蘋果公司1997廣告詞對創新者的精彩描述:“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的視角與眾不同,他們不喜歡陳規,他們不安于現狀。你可以贊同或反對他們,頌揚或詆毀他們,但你不能忽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現狀,他們推動人類向前……只有瘋狂到以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P6 K. `5 R' ~8 y5 v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