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做液壓試驗,偶然之中在角落看見一臺液壓泵。開裂的木框,破碎的玻璃,應該是放在展覽臺里的吧,可惜連展覽臺都破碎了,看來當年也應該是好東西。咋就放在角落生灰塵啦?看銘牌,TYB型凸輪轉子葉片泵?沒聽過,翻翻手冊,也沒見過。老師就在邊上靜靜的看著這臺泵,良久,終于開口:這種泵已經沒多少老師叫得出名字了。此泵乃80年代本校液壓件廠設計生產,結構上中間的轉子為凸輪結構,葉片只有2片,對稱分布,定子上開有葉片槽。葉片就在凸輪轉子(曲線對稱)的驅動下同時靠近(離開)軸線。形成密閉容積變化。好處就是噪音遠小于普通葉片泵,當年在廣州機床研究所測試顯示其容積效率高達89%-92%。此泵當年被一機部評為三等獎!
大家驚嘆:無論是課本還是參考書,都一致說明液壓泵容積效率在80%左右,80年代本校就有如此神器,為何如今銷聲匿跡?答:當年獲獎后,上海某廠訂購了10臺,在那個效益決定工資漲幅的年代,對方還派了一名業務員駐扎在本校液壓件廠,可惜,隨著負責設計制造的老師們轉回實驗室,本校液壓件廠的那群皇親國戚們無力回天。最后系里請求老師們回廠,與對方協商降低性能要求后,勉強做出了2、3臺。老師們沒工資沒獎金,更不可能去接這個爛攤子。最后和客戶打了很久的官司,那個年代,你們不懂的。留下的這兩臺參展樣品,2級串聯泵依然完好,1級泵在后來陳列在老校區時內部轉子已丟失。。。。。。
又問,本校液壓件廠何以茍延殘喘到現在?答:隨著那群老人的謝幕,加上這幾年機械行業的寒潮。廠遲早會被推倒,給你們蓋個花園讓你們小男生小女生多個地方,也好。大家不解:難道那群皇親國戚就沒有掙扎過?答:當年他們無限風光,現在落得如此下場,只有一聲長嘆,若不是那些老人們還有那么點影響力,誰會用他們的產品?!客戶是賣給老人們個面子,產品運到客戶那就直接進倉庫生灰塵了,沒人敢用。皇親國戚們年輕時靠家里謀得一個金飯碗,后來金飯碗碎了,卻沒有出去闖的勇氣,就這樣,不死不活的干著,每個月就靠那么點錢活著等死。。。
突然想起,自己在國企工作的父輩們,也是一樣,所謂高工,眼神里看不到998老師說的“對技術深深的遺憾”,有的只有那種讓人厭煩的自豪感和莫名的幸福感(盡管過的吃不飽也餓不死)。一個廠,業務是靠領導的面子爭取過來的,產品是靠降低性能拼湊出來的。大俠們說得對:機械行業魚龍混雜,是到了死一大批的時候了。
其實仔細想一想,體制內真的能保證一輩子?當銳氣被安逸磨滅,激情被現實沖淡。當體制開始解體時,還有能力,還有勇氣出去與人戰斗嗎?或者只能在角落乞求領導開恩,聽著那首刺耳的《從頭再來》?今天的公務員熱難道不會重復當年國企下崗潮的悲劇?福建省的事業單位由于不堪重負,接下來三年都不要人了。體制的獨木橋已經開始出現裂紋,還要去當千軍萬馬中的一員嗎?去做那落水的最后一批人? 該倒閉的終會倒閉,該謝幕的終會謝幕。只是可惜了那些年的一腔熱血,那些發霉的圖紙,那些生灰塵的泵,就在那,靜靜的看著時光,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