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1599|回復: 49

對本職工作的認識與理解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2-8-18 02:48:0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天新領導正式任命了,同時第一份工作命令也發出了,要求所有部門正副職領導寫對本職工作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對新領導班子的期望。我不想寫冠冕堂皇的大話,就寫一下我的心里話。
/ Q* u6 Y0 Q/ U2 n8 W% W2 J9 d9 x
從參加工作,就一直在機動部門從事設備維修工作,至今已23年了,從未離開過,我所看到的設備部門和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就是年復一年推拉扯皮,共同推卸責任,到大家都沒有責任。機動部門從前蘇聯體制時的一個龐大的、門類齊全,人員眾多的要害部門,萎縮成一個可以隨時消失的雞肋部門。我個人認為,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引進的計件工資制度,害了中國工業。* |! m( _, M' i2 i
: X  ?. j3 L# X: I" M5 A% D
這種制度確實提高了生產率,但他對安全生產、設備、產品質量、勞動技能的傷害也是最大的。就以本公司為例,生產車間以完成任務為最終目標,設備操作工人,加工工件數量的最大化,就是收入的最大化。為了利益最大化,那么安全生產、設備保養,產品質量,勞動技能的提升,一切都可以成為浮云。原因就是為了生計,沒有時間。車間生產和設備管理天天玩著貓捉老鼠的游戲。設備維修部門天天充當著消防隊員的角色,疲于奔命,如此惡性循環,最終是沒有出路的。: k$ A1 y: @9 z" @
% u+ p# R" d. ~9 c& H( |
設備管理是保證企業進行生產和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現代化生產的基礎。生產和設備保養并不矛盾,現代生產與設備管理是全員參與管理( “TPM”全員參加的生產維修),它不是某一部門的事,從最高管理者至第一線從業人員全體參加。改變當前的事后維修為預防維修,以設備全體生命周期為對象,追求零故障,防止事故發生,協助生產車間發揮設備效率最大化,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j/ x9 u3 @0 M' d4 W! c

. C: T5 C# H% w; ^, y" Q) V設備就好比是一個人,在工作時也要自己注意保養身體,我們不能因為要掙錢,而去透支生命,等到生病,才去醫院,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合算的。6 F$ d) B0 ~* t, L- Q% b6 u" g

& Z- m: L) ~& N8 O  U9 _我們不缺制度,缺的是怎么能調動工人積極性,使操作者真心去愛護設備、保養設備、使用設備。使設備維修人員自覺提高工作技能,主動協助設備操作者去發揮設備的最大效率。/ l9 c2 x6 C# Y8 K+ h2 U
9 O% ]  _% Q3 J- W2 z$ ^
設備管理部門有一個很尷尬事情一直在困擾著我們,所有的領導都說機電維修人員閑的時間越多,我越高興,說明設備管理的好。但要機電維修人員真的閑的很,又有幾個領導心里高興。在現有管理模式下,設備故障的不確定性,使得設備維修人員有時確實很閑,但忙起來又深感人員不夠。維修人員的流失,后備人員的缺失,是整個集團公司面臨的現實問題。- t  D4 f) x1 [! }0 }3 n+ W
; \* z+ B# l& S& \% G, {
我認為困難和機遇是并存的,把設備管理維修當做一個產業去發展,前途是光明的。紅輪公司正處在設備更新的前期,我們有大量的舊設備可以去培養設備維修人員(如,購買一臺導軌磨床,一些檢測設備),從設備大修做起培養新人。同時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對舊設備進行改造,來滿足生產。在滿足本公司設備維修管理的情況下,進行設備維修管理外包。據我了解,集團公司沒有設備維修人員,其它2個產業公司的維修人員也是青黃不接,大量的數控設備無人維修,如果全靠生產廠家來解決,時間、金錢是他們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承受的。( V9 X  a9 ]7 s: O- P
) n' @& |! U5 v$ L
設備外包是機床行業的朝陽產業,也是發展方向,如果我們不抓住現在這個機遇,發展自己,那么有可能我們有一天就會淪落到被別人外包,處處受制于人,生產效率也就無從談起。我熱愛我的工作,把設備部門建成設備醫院為生產保駕護航是我的夢想,如果你說這個想法是好的,企業現在比較困難,等我們有錢了就要向這方面發展,那你就全當我做了一個夢。

點評

前端計件是沒錯,零件品質關鍵你們在后端檢驗做的怎樣,有沒有績效考核權 要求工人自己做日常維護也沒錯,關鍵是檢查維護的人員有沒有權利去打分,考核。 每一種制度的設計都要考慮到它的約束力  發表于 2012-8-21 15:37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0 假如都有這樣的員工和部門領導。。。。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2-8-18 07:08:23 | 只看該作者
設備外包這行,目前國內和國外發育得怎么樣。我主要說得是機床。據說工程機械這行得外包發展得不錯。: H  m9 \: j. s. z: Z
& y6 g4 S4 Q  A  W: J. r2 j
對于特別昂貴的設備,確實應該外包。
/ P& r. K2 J* r6 r$ |, d' P7 _( n( Z/ `0 ^: `" H- i  f
請樓主有時間多發帖指教。

點評

作為曾經做過設備管理的說一句話,對于特別貴的設備,肯定是外包,但是肯定是原廠廠家,不會是外包公司,沒人放得了那個心。  發表于 2012-8-22 09:00
3#
發表于 2012-8-18 07:16:22 | 只看該作者
寫的不錯。
) y) ~* N: }, o, `9 x8 s建議這樣寫會比較好點,一開頭要寫一些 本廠的優點和優勢。后面就寫樓主上面的文章。
6 ~3 j! P2 _4 S" ~0 T這樣應該會比較好點。" p4 U% l4 j" O' ^. \1 K2 G- G
4#
發表于 2012-8-18 07:42:32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講的設備外包是指設備維護及修理外包吧,就像工廠用保安那樣。維修人員專業化應該是可行的。

點評

前段時間公司也在和用戶探討整個公司生產設備維修外包的問題。我們不僅提供配件,而且維修和保養。有意向,細節落實還有段路程。新型機電設備越來越多,靠用戶自己建立龐大的設備維修隊伍越來越困難。  發表于 2012-8-18 14:15
哦,服務外包,不是設備租賃。  發表于 2012-8-18 08:07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5#
發表于 2012-8-18 08:27:15 | 只看該作者
一般大企業,外資企業都是外包的,他們只專注產品和公司的文化。
- F) d! [4 Z$ Q$ V5 {6 |生產線,生產線維修,工程,建個平臺什么的.......有很多公司專門做這種完全沒有自己產品,以服務其它公司為宗旨的公司。
/ e+ H) Q( j* _6 Z3 w$ H5 }* v2 K* \) T" F% R: N+ @
至于機床外包我就沒聽過了。因為大企業一般都沒有機床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查看全部評分

6#
發表于 2012-8-18 09:11:43 | 只看該作者
樓主一句話觸動了我:) S- L% p, Y$ N) c; n0 `
我個人認為,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引進的計件工資制度,害了中國工業。
( {$ P" r+ t, t  j這一點,之前還一直覺得是一種多勞多得的制度,現在比較認同樓主的說法
7 N# g) P4 y9 Q1、生產節拍不能由管理控制,完全由工人水平決定了,工人高興,可能干的多點,不高興,可能不干活- S8 |- b* I( ]$ q  u0 m
2、唯工時論:我靠工時拿錢,沒工時的活別找我,因此什么設備保養,什么保潔衛生,甚至產品檢測,統統跟我沒關系。4 B. v3 r- T; O/ \5 j
反觀非工時制的企業,大家來單位上班就是干活的,按任務要求做,按生產節拍走,該加工時加工,該保養時保養,全在管理人員如何安排。所以以前的國企其實很健全,設備人人愛護,資料保存完整,活動積極參與,現場干凈整潔。國人的不自信,盲目跟隨,造成的整個行業的倒退。

點評

待遇也沒有到位。  發表于 2012-9-1 10:58
大鍋飯啊那有什么辦法啊,這么大的市場卻還有靠老外賞飯吃。。。  發表于 2012-8-21 09:46
我也對這話深有感觸。說中要害啊!!!  發表于 2012-8-18 22:51
國企的問題出在領導層,而不是工人這層次。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2-8-18 13:01
發達國家怎么管理工人,有工時制嗎?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2-8-18 12:59
不記工時,可以讓工人把活干的更好,技術會逐步提高。現在好了,大家都要快,質量就差了。  發表于 2012-8-18 10:27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老鷹 + 20

查看全部評分

7#
發表于 2012-8-18 09:29:55 | 只看該作者
孤酒 發表于 2012-8-18 09:11
$ O0 D6 i0 R6 V2 g3 m, Y3 ^, S樓主一句話觸動了我:
0 F4 q  t, m+ Y, u  F4 P# v我個人認為,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引進的計件工資制度,害了中國工業。
3 }6 K9 N# A0 r這一點, ...
9 x8 b- M, V0 H5 a4 y) g! W/ u
關鍵是生產管理者應該有這個意識,第一要懂,明白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第二要與他的經濟利益掛鉤,比如他有股份
8#
發表于 2012-8-18 09:43:44 | 只看該作者
來學習的!
9#
發表于 2012-8-18 10:38:03 | 只看該作者
不錯!機械是現在發展的動力!
10#
發表于 2012-8-18 10:51:17 | 只看該作者
孤酒 發表于 2012-8-18 09:11
7 V% `4 m% o" n$ S/ r  n樓主一句話觸動了我:
8 ?( O( `) ?! }" r我個人認為,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引進的計件工資制度,害了中國工業。# z' S% X2 `' F0 y# @8 l$ E9 ]
這一點, ...
8 o7 e9 i$ A6 V) a' W
你的話好模糊啊,到底是工時制好還是計件好啊

點評

都不好那就混了做哈哈~~~批量大計件,批量小工時~~~  發表于 2012-8-21 09:48
工時和計件,叫法不同而已,本質是一樣的,比如加工一個零件工時是5個小時,準備工時2個小時,你做10個就是50個小時在加上準備工時一共52個小時然后再把工時換算成錢。計件是加工一個零件給多少錢。都是靠數量。  發表于 2012-8-18 13:49
都不好。  發表于 2012-8-18 13:0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9 02:43 , Processed in 0.09759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