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是機械自動化出身,機床自動生產線設計行業也混了八九年了。曾經大學的四年里也有三十好幾同窗,可是現在仍在搞機械的,只要沾點邊的也就八九個,其他的都各謀生路去了。就這八九個,真正做技術的也就四五個,還有一個仍在求學路上孜孜追求著。7 t2 O; V* A2 _5 [0 U& j
2 O# S6 D7 r; G昨天晚上,在QQ上遇到此君,在某自動化所讀博呢,專門研究機器人,我問他研究哪方面啊,答曰:模塊化機械臂。我一聽這東西好啊,問他啥時能商業化,答曰:不太可能。問:為啥?答:真正能商業化的研究都是少數啊!問:不能用的東西那研究它有啥用啊?答:不能用的研究多著呢。
2 m, j! {0 V% r* I( u, C2 o& U
9 E. z: F1 v! p5 D9 N哥們! 我無語了,不能說他們做的不對,只是覺得有些悲哀。做基層設計的,我們不缺,做純理論研究的,我們也不缺,缺的就是提高生產力,把理論轉化為生產力的研究。這方面需要一定的投入,投入要有一定風險,不一定能夠有回報,老板和企業都不愿賠本的買賣,我們這些人有心無力。但是他們這樣搞研究的,國家投入,理論知識比咱強多了,資金不會是問題,絕對有能力做這些,可是他們卻在致力于那些不能用的研究。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浪費,也是我們國家的工業不能長足發展的根本原因。
5 \# p7 Y. O: L
/ M7 f6 U5 G. D, N 當然,不是說不能用的我們就不去研究,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很多東西,在百年以前就已經有了理論基礎,只是局限于當時的生產力,不能制造出來而已,我們現在的某些研究,看似天方夜譚,也許以后真的能實現,對此我深信不疑。但我覺得做這些理論的人,有那么幾個也就夠了,沒必要所有研究人員都去做這些暫時還不切實際的研究。一個小小的自動化所做的東西能商業化的都是少數,那么更高級別的研究院所所做的東西又有多少能商業化?可我們現在缺的不就是這個么?3 Y2 D" s* C4 i8 a9 {! Z" I/ a
7 d/ h [3 k c* d% ^# d) ^
基礎工業落后,這本身就是我們頑疾,可又有幾人去主動療傷呢?基礎工業不行,你做再多的理論,再多的研究,無法實現,有個毛用啊?只有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才能一步步實現夢想,理論研究才有意義,總想等待國外的技術被我所用,可國外技術能被咱們所用的有多少是先進的?相比之下是有先進的,是比咱們先進,但那絕大多數都是人家已經淘汰的了,而且人家還要爭你一大筆錢。敏感的東西還是不會給你,不但花錢,還要始終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談超越?那真是天方夜譚了。
! f8 `* b# W9 Z }& f3 K- w7 m% A5 j- q% e. ?* w" I
以上只是有感而發,談不上什么邏輯,有點亂,就當我沒事發發牢騷。' E/ U: F8 w: T8 o/ w8 I* r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