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俺會把拆換下來的零件給保存,在第一個任務完成后的個把月,又是沒有事干的時間里,就將那拆下的壞軸承給分解看看,啊!不得了了,咋會和俺裝上去的軸承不一樣呢?這這...咋辦呀!又趕緊去查看那部機,也再咨詢了開機的兄弟使用情況有沒有異常,還好,一切正常,這才把心給放了下來。在此又學習到一些軸承知識。就趕忙的采購一些新軸承備用。 e% Q% M/ g3 h. Z( I
' g- t& u X4 }' H' _8 u 在后續的維修路上又出現新的問題,一部送料機修過后裝回去,不到一周時間車間又說有問題,于是再拆回來檢查,這次檢查就不同于上次,這次將機器全部拆散后逐個清洗和檢查,確定一切完好在逐步組裝,組裝過程里又逐一的檢查精度,終于又把機器給裝好了,再送回去車間使用。有過了半個月多,車間又反映那部機用起來還是有些問題,咋會這樣呢?整個檢修過程全部改變了呀,都加入品檢程序了,也確定尺寸精度是沒有問題的,不可能會再出問題的呀!就再讓兄弟去給拆回來檢查,這次要兄弟把某幾個零件給測量尺寸,并做了檢查記錄。當兄弟們把記錄拿來給俺看后,就曉得問題出在哪兒了,俺就和兄弟們說,諾!問題在這兒呢,零件的軸承位置偏差了,才不到4個絲,機器用起來就是不行。于是把其中一個零件按照另一個零件的尺寸重新改過,加工回來后再檢查尺寸,確定是和另外那件的尺寸很接近,這次的位置偏差不到兩個絲,就同意兄弟把機器重新組裝回去,再送回車間使用,到今天那部機器還沒有再返修。% c7 P* b! `& n
+ c B$ k. @# w: F& \5 Y" }& J% U0 x" h
& v5 ?8 z! z( k' J* p 俺們維修的知識和技能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成長。各位看官想說,咋不會在外面招有經驗的大師傅回來就一切搞定。說的容易啊!有本事的大師傅都獨當一面去了,誰還要在廠里打工;那也可以送去培訓嘛!哪里有這樣的培訓機構呢?和外面的維修廠交流總可以吧!交流?把俺們給教會了不就是斷了他們自己的生路。一切還是得靠自己,包括學習和成長。因此,在社區的時間就愈來愈長,從各位老師的帖子里學習,在字里行間里揣摩道理,一步一步的走,就像俺在那模具論壇的呢稱“蝸牛行路”。, F* r5 y! X$ }$ R9 S7 z
$ P9 D5 n0 x) b X/ J) u 只要還有請外修單位來廠維修,俺就要兄弟們放下手里的任務去學習,這是俺部門教育訓練的時間,是實戰演練的例子。行前先簡單的講解學習項目,主要是看對方帶來的工具和維修手法,并且要拍照做記錄。09年春一步日本沖壓機有精度問題,廠方派人來檢查和維修,其中也有日本技師來廠。俺就要兄弟們帶上相機去,先把工具部分給拍了下來,再把日本技師維修時的手法給拍照留底,當然在行前同樣例行的簡單講解是不會少的,讓兄弟們清楚俺要學習的是哪些項目。就這樣每次有日本技師來廠,俺們的教育訓練課程就展開,從09年夏季將要結束才將沖壓機給修好,俺們也從三部相機一直到到四部相機的在旁邊做記錄。臨了,日本的技師在完成任務要離開前說了句話“以后你們也有能力維修這部沖壓機”,這是對俺兄弟們莫大的稱許,而俺們也有自信和把握做到維修這部沖壓機的硬件部分。4 Q4 J5 K+ e9 a, t& I& S6 t- G
+ {7 d" ~6 F2 D+ u8 \9 W9 J
7 B; m$ R y3 Y/ {3 s
, A9 `" U+ _7 D1 E! }/ i) k& R) {: D, w9 d6 Q) B+ J! J% |4 a0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