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臘月的黃牛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復制鏈接]
61#
發表于 2007-10-30 00:50:23 | 只看該作者
看來你多有不便,沒事。
62#
 樓主| 發表于 2007-10-30 07:13: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1# 的帖子

我也在北京,現在出差在外地,近幾天回北京,回去后和您電話聯系,我們肯定有合作基礎,詳細面談吧。
63#
發表于 2007-12-20 19:00:26 | 只看該作者
請教樓主,倍徑壓印滾筒的齒輪哪些制造精度會直接影響套線的準確性?
64#
發表于 2009-9-24 21:52:59 | 只看該作者
幾年前就看到這個貼子,但沒能在上面說上話,因為沒有涉及印刷行業。如今進軍印刷行業半年多了,對上海光華,江西中景,河南新機的機器還處在了解狀態,對上面談到的凸輪機構和叼牙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接觸到很多的最終用戶基本上都反映中景的機器比較好用。對秋山機年初時因為機械機構有問題延時出廠,最近有幾批要出貨,有機會拍幾張照片出來給大家瞧瞧
65#
發表于 2010-5-2 12:19:19 | 只看該作者
一般來說1度到1.5度之間,具體用行程來說大約是3mm到4mm之間,保證交接的雙方必須共同控制紙張,使紙張在交接的過程中不失控。
! ]  U) H: [5 F另外從印刷工藝方面來說,倍徑滾筒的出現主要解決了一下問題:5 _+ }9 {6 M9 F
1、紙張壓印時間增長,使印刷印跡更踏實;& H; y- t0 m& K
2、增大了的直徑可以降低承印材料的變形,適當增加了印刷有效工藝時間,及大的緩解印刷蹭臟故障,同時可以進一步減小印刷壓力,減小機械沖擊,使滾筒軸承及齒輪傳動系統的負擔減小;( P/ s# C. R6 f/ ~' }
3、傳紙與壓印滾筒倍徑的增大增大了紙路空間,降低了設備核心工作部件的運動頻率,減少了機件運動中的沖擊,使設備在不增加潤滑能力的情況下增大印刷效率,由于平穩的交接、較小的震動、相對較低的角速度,可以避免很多印刷頑疾如:溫升、產品重影、條杠、由印跡不能精確重合導致的產品色變、產品拖花等;
- L" V0 k8 g- f% m) F4、增大了的滾筒直徑配合合理的滾筒排列方式(如7點鐘)可以使整個印張在完全完成印刷后再與傳紙滾筒交接紙張,避免了未印完即進行紙張交接,影響印張拖稍部的印跡轉移問題;# ^9 B0 h1 u- ^8 p* z! K
5、增大的滾筒直徑還會影響到滾筒上紙路咬牙系統及印版、橡皮布裝夾系統的空擋占空比;
* o# s3 y! e' l& l6、從機械方面臘月的黃牛網友已經說的十分詳細了,我個人覺得除了加工和裝配變得十分復雜以外其他沒有任何壞處,甚至可以利用增大的空間設計出更加高速、更加平穩、重復精度更高的紙路系統;0 ?3 s6 T3 f' x  m. g9 J
弊病:調試難度增加,如海德堡印刷機的三倍徑與兩倍徑滾筒搭配使用,要使各排牙齒的咬紙力度與開閉牙時間完全一直比較困難,一旦出現故障將難以恢復到理想狀態,維修難度和技術要求比較高;4 @8 p  M3 b" t/ Y
    & i1 ^5 [4 }3 q. k# a
   說的不系統也不完全,有些東西還沒深入考慮,希望大家能一起討論,增加認識。謝謝。
0 M/ K% Y5 N/ Y# G$ r4 R: C# Q   QQ:45523441 email:xijun_lee@126.com
66#
發表于 2010-12-23 21:54: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jyjxs 于 2010-12-23 21:55 編輯 " l- M& W# Q. h& n
/ |  Z9 Z. i+ r. B
從2007年10月到2010年12月,三年了,怎么見不到“臘月的黃牛”老師和“莫克機械”老師了,真想再看到您們的高見啊!!!
67#
發表于 2014-7-25 01:21:51 | 只看該作者
    咬牙交接時,對紙張的要求是必須共速交接,并且有個同時咬紙的穩定階段(俺設計時取正負0.5度)。如何保證同速及穩定,都是需要經過理論計算驗證才能保證的。沒有理論基礎,僅靠測繪是無法保證的。而測繪的凸輪,有的經過長時間運轉精度早已下降,怎么還能保證印刷的套印精度呢?
68#
 樓主| 發表于 2014-11-24 15:39:30 | 只看該作者
hoot6335 發表于 2014-7-25 01:21   ?# G1 r* |0 B' [3 D
咬牙交接時,對紙張的要求是必須共速交接,并且有個同時咬紙的穩定階段(俺設計時取正負0.5度)。如何保 ...

/ T+ T+ |# c) Z6 ?4 J是這樣的,不通紙張厚度,共速面層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在凸輪設計中考慮進去。我有完整的凸輪設計曲線模型,是復合曲線,日本帶回來的,這也是印刷機械設計中最為關鍵的設計技術。
69#
發表于 2014-11-24 16:27: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ot6335 于 2014-11-24 16:44 編輯
3 t. T3 K# P; U6 D* n
臘月的黃牛 發表于 2014-11-24 15:39
1 d( i2 Y7 R8 y% c是這樣的,不通紙張厚度,共速面層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在凸輪設計中考慮進去。我有完整的凸輪設計曲線模型 ...

8 o  y* B8 _4 A* w版主說的是,國內有點技術的印刷企業都是日本流派。歐美的人家根本不在國內研發。
* L9 q+ x# G2 b  L1 T3 x& Q* n小鼻子當時有個專門的凸輪研究部門。俺有幸進去學習,也做了針對不同紙厚的大量實驗。
' v. l5 @% z* e" `但由于膠印主要面向包裝,屬于厚紙,而印刷企業往往是要換不同紙張的,所以設計時需要妥協。, X/ i9 ?/ }9 {& W9 y: [
妥協的最終反應就在凸輪上,所以有的能開20000,有的還在13000.(當然,開高速,不僅僅是凸輪的問題,需要各個機構、電、氣協調): X& y: [4 t( Y8 Q7 B0 v( v
不過后來,小鼻子把所有技術、專利等幾十年的積累都買給我們了。
70#
發表于 2015-9-30 10:10:56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一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 15:55 , Processed in 0.13260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